分享

世界地球日,艺术家都在做什么?

 颐源书屋 2020-05-30


Stella McCartney,2020年

“世界地球日”在4月24号迎来了它的50周年纪念日。虽然“环保”已然成为当今人类日常生活的准则,但这特殊的日子驱使着各行各业重新思考,在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我们该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继续贯彻下去。今天就让时尚芭莎艺术带你了解一下艺术家和时尚品牌都为环保做出了哪些努力。
“世界地球日”的构想是威斯康星州(Wisconsin)参议员Gaylord Nelson于1970年4月22日首次提出的,该想法源于1969年南加州海岸发生的大规模漏油事件。至今,全世界近200个国家都参与其中。

 

Olafur Eliasson

观图指南:注视图像中心的小黑点10秒,不要移动。然后把你的目光移到任何空白平面上,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Earth perspectives 01》,澳大利亚,2020年

为纪念此次地球日,冰岛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从当日10点开始,在Instagram上9小时内分别发布了9幅橙色和粉色相间的、从不同角度看地球的图像。大多数人根据上述“观图指南”观察该图片后,会在空白平面上看到与原图颜色各不相同的“地球”。艺术家旨在揭示这种现象隐含的抽象意义——邀请人们以不同方式来看待我们的生态环境。
此作品也响应了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y)“Back to Earth”项目的号召。该项目计划在未来多年中邀请艺术家、科学家、音乐家等社会各界人士,就气候变化的议题进行探讨与创作。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Ice Watch 2015》,Tate Modern,伦敦,2019年奥拉维尔·埃利亚松《Ice Watch 2015》,Place du Panthéon,巴黎,2015年

这并不是埃利亚松第一件环保主题的作品。他2015年的“Ice Watch”项目将格陵兰岛(Greenland)冰原上脱落的12个大冰块,以象形时钟的摆放方式于三个重要时间节点陈列在三座城市的公共空间里。

该作品通过为人们提供与真实的、正在融化中的北极冰块接触的机会,提高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Ice Watch 2015》,市政厅广场,哥本哈根,2015年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Ice Watch 2015》,格陵兰岛,2015年

 

Robert Rauschenberg

战后美国波普艺术家的代表人物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于1970年为美国环境基金会(American Environment Foundation)设计了第一张“地球日”海报。纽约Castelli Graphics公司将该作品出版并发行了10300份。

罗伯特·劳森伯格《First Earth Day Poster》,1970年

海报中,艺术家将美国国鸟白头海雕置于全球问题的中心。这只雕周围画面颜色混浊,象征着环境的恶化:被污染的城市水域、混乱的垃圾场、砍伐殆尽的森林,还有濒临灭绝的大猩猩......对环境的担忧贯穿了劳森伯格的整个艺术生涯,所以他为无数环境慈善事业筹集资金,为“地球日”设计海报只是其中的善举之一。

罗伯特·劳森伯格《DREAM OF WILLIAM BURROUGHS》,1972年罗伯特·劳森伯格《Last Turn—Your Turn》(print for Earth Summit '92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Rio de Janeiro,巴西,1991年
从里约热内卢环境峰会归来后,劳森伯格与马里兰州的牛津科技艺术总监Donald Saff一同创作了许多科技与艺术结合的项目。

这一系列两米多高的风车,后来被命名为Eco Echo。选择风车是因为它的节能优势。劳森伯格在风扇叶片上绘制或丝网印刷图像,Saff则负责机械的部分。该装置声纳和马达结合的设计,使风车可以对观众的存在做出反应:当你走到风扇前,它会开始转动;你走开后,它就会停止。


罗伯特·劳森伯格《Eco-Echo VI》, 1992–1993年

 

Mona Hatoum

莫娜·哈透姆《Hot Spot III》,2009年

现居伦敦的巴勒斯坦艺术家莫娜·哈透姆于2013年创作的装置“热点”,暗指世界上军事动荡或环境恶化的地方。这座雕塑用颜色诡异的霓虹灯勾勒出地球上几个大陆的轮廓,旨在表达这些地方都是潜在的“危险地带”。

莫娜·哈透姆《Remains of the Day》,2016-2018年

哈透姆善于将日常用品和工业材料转化成富有张力和情感的艺术创作。比如在作品《Remains of the Day》中,包含由铁丝覆盖的1组餐桌、1组椅子、擀面杖、凳子和老式玩具卡车。它们在经受高温烧焦后,木块部分呈现黑色、易碎的质感。物体镂空铁丝的部分像是残存的“幽灵”一般,仿佛以此方式记录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戏剧性灾难。艺术家通过该作品对“家”一贯温馨的概念展开抨击,并把它定位为一个动荡、混乱和不可思议的地方。


莫娜·哈透姆《Remains of the Day》,2016-2018年


 

Yoshitomo Nara

奈良美智《Patch of The Earth》,Synthetic polymer paint, pencil, and crayon on printed paper,72.4×52.1cm,2001年

“地球日”当天,MoMA(Museum of Modern Art)美术馆分享了一件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的作品——《Patch of The Earth》。该作品在视觉上与“地球日”十分契合:小女孩孤独地“站在地球上”,露出惊异的表情,因为她发现黑暗的四周并没有其它可以栖身的地方,似乎暗示着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希望。


奈良美智《Do Not Disturb!》,Art Print,1996年


奈良骨子里充满了别样的反叛精神:他常常用既可爱却又透露一点邪恶的儿童或动物形象探索灵性和孤立的主题,比如他作于1996年的《Do Not Disturb!》。艺术家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从精神的角度创造艺术。它们充满了宗教和哲学的思考。”


  

Stella McCartney

Stella McCartney,2020年

“对我们来说,每一天都是Earth Day!”品牌Stella McCartney一直以保护环境与动物为其品牌的核心,并侧重于研制质感高级的、代替动物皮革的人造材料。


Stella McCartney,2020年

该品牌的2020春夏系列,是他们迄今为止将可持续性材料运用到极致的一次尝试,整个系列里没有一样产品是取材于动物的。服装全部使用93%的有机棉或75%的可持续面料。不仅他们所用的布料取材于植物,连衬里的粘胶都是可回收材料制成的。

Stella McCartney,2020年

 

Vivienne Westwood

Kai-Isaiah Jamal & Aidan Zamiri《Vivus》(部分) for Vivienne Westwood×Canopy,2020年

品牌Vivienne Westwood的团队在设计过程中一直积极避免使用难以回收的混纺纤维和塑料,并禁止使用珍稀动物的毛皮。他们还与绿色和平组织Texmoda Tessuti合作,争取在生产和回收过程中消除有害物质。

Vivienne Westwood×Canopy,2020年


这一次,Vivienne Westwood与致力于保护森林和濒危物种的非盈利环境组织“Canopy Planet”合作,承诺共同保护世界上最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发布由Aidan Zamiri创作的视频“Vivus”则是他们行动的第一步。

Vivienne Westwood×Canopy,2020年

 

Marine Serre

Marine Serre,“Regenerated”春夏2020,2020年

品牌Marine Serre年仅27岁的创始人用“Regenerated”这个词来指代她的可再生时装作品。Serre喜欢更新事物的存在方式,并以此进行再创造。她已经在曾经的设计中把围巾、桌布、床单等家居细软都改造成了时装,还尤其侧重牛仔布料的回收与利用。


Marine Serre,“Regenerated”春夏2020(Denim Skirt Making Process),2020年

Marine Serre,“Regenerated”春夏2020(Denim Recycle Process),2020年

Marine Serre2020秋冬系列中有50%的产品运用了再生材料。创始人Serre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她喜欢在欧洲各地的仓库寻找废料,并用这种方式更直观地看出人们消费的变化。看来年轻一代的设计师已在环保方面拥有了独树一帜的思考逻辑,和对环境另辟蹊径的优化方式。

地球上的生态破环时时在上演,每个个体都应当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相信每份微小的贡献都终将汇聚成改变人类命运的力量。

精彩回顾:

关于拉斐尔,你必须知道这10件事!
2020年世博会推迟?惊艳设计抢先看!
2020年网络艺术类高考模拟卷(二)


编辑、文  王思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