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以听的名画:克劳德·洛兰的田园牧歌式风景画

 音画赏味 2020-05-30

  【克劳德·洛兰《乡村舞蹈》,约1638年

艺术本相通,音画不分家有的音乐作品富于画面感和色彩感,有的绘画作品蕴含着节奏美和旋律美。听音乐、看名画,对于我们来说是常规的审美习惯;而对艺术爱好者来说,听名画、看音乐并将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则是一种更加有趣的审美体验。正所谓乐中有画,画中有乐

  克劳德·洛兰《日出》,1646-47年

那么,哪些绘画作品具有音乐美呢?答案是非常多。赏味君今天分享这样一位画家,他以田园牧歌式的风景油画名留青史,这就是十七世纪法国画家克劳德·洛兰(Claude Lorrain,1600-1682)


  【克劳德·洛兰】

克劳德·洛兰约1600年出生于洛林公国(Duchy of Lorraine),原名克劳德·热莱(Claude Gellée)。他于1630年前后迁居罗马,余生在此渡过,意大利人叫他克劳迪奥·洛伦内塞(Claudio Lorenese)。虽然当时洛林公国是独立的国家,但文化上偏向于法国文化圈,后来又并入法国,所以习惯上把他算作法国画家。

  【克劳德·洛兰《以撒和利百加的婚礼》,1648年】

克劳德来到罗马后,一开始在画家阿戈斯提诺·塔西(Agostino Tassi,1578-1644)的工作室里打杂,后来拜塔西为师修习绘画。说起来,这位塔老师在艺术史上也算有一号的人物,不过令他出名的不是什么光辉灿烂的画作,而是“强暴犯”的恶臭名声。事实上,塔西的画技比较一般,但在透视法方面是专家,克劳德得到了他的真传。

  【阿戈斯蒂诺·塔西《示巴女王登船》,约作于1628年,此画唯一的亮点就是工整的透视】

克劳德定居在罗马郊区,这里不但有美丽的平原和山丘,还有沧桑、雄伟的罗马遗迹,他经常到这些地方写生。古代的废墟、大理石的别墅庄园、草坡和远山、农舍、河流、磨坊与桥,都被他收入了画中,或笼罩在正午明亮的阳光下,或浸润在黎明、黄昏朦胧氤氲的光线里,如梦似幻

  【克劳德·洛兰《有罗马废墟的幻想画》,1633-34年】

在巴洛克时代的意大利,纯风景画尚未成为独立的画种,传统的宗教和神话题材依然是绝对主流。在这些画作中,风景只是一种陪衬和点缀。但克劳德·洛兰反其道而行之,把风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注重写实性和抒情性,人物反倒退居次席。哪怕是画一些像圣乔治屠龙、基督在山上布道这种硬核的老派题材,也会把主角安排进大片大片的风景中。

  【左:约翰·考尼格《圣乔治屠龙》,约1630年;右:克劳德·洛兰《圣乔治屠龙》,约1643年】

  【左:柯西莫·洛赛里《山上宝训》,约1481-82年;右:克劳德·洛兰《山上宝训》,约1656年】

克劳德·洛兰的独辟蹊径打开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的崇高、和谐之美。他本人也成为风景画一代宗师,不仅在世时大获成功,连教皇乌尔班八世(Pope Urban VIII)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Philip IV of Spain)都向他订购画作;甚至去世后依然被人们铭记和喜爱。在十八世纪的英国,富人们会仿照他画中的景色改造自己的园林;而十九世纪的天才画家威廉·透纳(William Turner,1775-1851)更是自称为他的崇拜者和门徒。

  【克劳德·洛兰《诱拐欧罗巴》,1647年】


原创/音画赏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