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岩行草

 旷世缘q33hh84b 2020-05-30
 邵岩,1962年生,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新文艺家群体工作部委员,文化部中国社会艺术协会中西方美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景德镇陶瓷中外艺术家协会艺术总监,文化部青联书法篆刻委员会副秘书长,荣宝斋画院外聘教授、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秘书长,中国现代书法代表,30年历届国展现代书法大奖获得者,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80余次,出版专着十几本。作品被美国《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社,意大利东北银行集团、香港艺术馆、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等国际重要机构收藏,汉字、水墨、陶瓷艺术家,现居北京。

本期推出邵岩老师行草篇

▲孙东    文

       邵岩老师的传统书法作品,从创作思考上首先承续了民国以降“碑帖兼融”的重要理念。他的行草书,但以帖学书法流动的笔意来表现碑版书法的奇异造型,体势宽博、方圆并用,颇有一许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邵岩老师的行草书在结体上取舒朗之态。字势险绝多姿,似有六朝墓志的古异之态。这种造型结体天然深秀,颇堪细品。邵岩老师作书在以行意入碑版的基础上,又化合了明清表现主义书家的浪漫情调和西方现代艺术中的某些视觉原理。这种看似“放笔一戏”的写法,其实是渊源有自,笔墨随时的。他作书时心间的妙契无碍,这一妙契神秘、微妙,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更无法与俗人道。

       邵岩老师的行草书长期独自前行,在笔法上不拘一格;在字构的造型上求其异、避其同,挥洒之间立定与时流迥然不同的个性。他的行草书作大开大合,豪迈之气不可阻、不可遏。看似乱头粗服,实乃“乱头粗服之下,而不掩国色”。邵岩老师的行草书的章法以沉稳、敦厚为基调,这种基调很好的与其结字、笔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从而解决了因其字势奇崛,笔法凌厉而可能造成的布白失衡之弊。邵岩老师的慧心灵异,由此可窥一斑矣。

       书法是需要继承的,更是需要不断发展的。只有向前发展,书法才会保持持久不断的生命力,书法作品才能打动人、感染人。邵岩老师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并能师法自然造化,以一种本色书写脱略他人窠臼,而后蔚成自家须眉。

       本期推出邵岩老师行草书作品十数幅,以飨读者。感谢邵岩老师对本公众号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读者朋友们关注转发。

临《孔侍中帖》

临《二谢帖》

临《得示帖》

(请调整手机方向观看)

临《兰亭序》

临《祭侄文稿》

临《寒食帖》

行草书四条屏


陶渊明《饮酒》


孟浩然诗一首


李白诗一首


黄铖二十四画品之沉雄、冲和


黄铖二十四画品之气辟、圆浑


黄铖二十四画品之气韵、神妙


李商隐《无题》

吴昌硕《气秋》

开元乐

引鸳行

张之洞

陶然亭

水底月

镜中花

昆仑天

沧海水


永遇乐

相见欢


寿山曲

玉春楼


归塞北

忆江南

千秋富

四海春


江树临洲晚

沙禽对水寒

朔风边马联

潭影竹香七言联

艺术顾问|周治锐

文本撰写|孙   东

排版编辑|廖鑫尧

心迹一一邵岩艺术

邵岩小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