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索高古玉器质变过程,细品沁色斑斓下的艺术美感

 昵称49156813 2020-05-30

古玉器沁色

古玉质变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高古玉器质变的过程是这样的:

饭糁沁 — 豆花沁 — 白化 —严重白化(或瓷化)— 朽烂(俗称“钙化”)。

1:深入肌理的点状失水现象——“饭糁”

2:片状、团状的白化现象——豆花沁

3:因地质原因水分子大面积流失产生的白化现象,以及“收缩感”

4:瓷化现象,严重白化的一种

5:朽烂(俗称“钙化”。古玉器不会质变成为“钙”,钙化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

石 灰 沁

石灰沁,指古代墓葬中用于防腐、防水的生石灰。它是古玉中最为常见的沁色,此沁最易使玉质产生质变。

龟钮白玉印(汉代):石灰沁

石灰沁轻者在玉器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灰白色或青灰色膜。

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灰白色或青灰色膜

石灰沁重者,玉内开始变得发红,像小孩子的脸色,称为“孩儿面”,或殷红如血,称“雪里红”。

石灰沁产生的红色现象——孩儿面

石灰沁产生的红色现象——雪里红

沁蚀的更重者,形成一层不透明的皮壳,有薄有厚,称为“鸡骨白”。

鸡骨白

沁得最重者,状如朽骨。

状如朽骨

石灰沁特征

1、少数有晶化现象

2、失水导致白化现象

3、失水导致鸡骨现象

4、渗透导致变红质变现象

5、石灰深入玉质肌理

6、最严重——钙化现象

水 银 沁

水银沁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人们习惯将沁成半截黑或全黑的玉器叫做黑漆古,或叫做水银沁。

玉猪龙(红山文化):水银沁

水银沁的成因通常来自三个方面:

1、古玉器与土壤中的有机碳产生的分子交换。

2、铁分子氧化生成的黑色。

3、水银比重远高于玉器,所以不能“沁入”玉质里面。墓葬和土壤中的水银因高温高压生成的化合物与玉质发生反应,形成特定的黑色。

水银沁的颜色有黑色、棕黑色或灰黑色。

水银沁特征

1、受水银沁,开窗能见玉质。

2、因为坑土现象不同,水银沁会形成黑和灰白两色,色深处黑中透灰,黑而发亮,迎光则见黑中透着棕红;色浅处白如鱼肚,有冰裂现象。

3、10倍镜下,黑色的沁门呈凹陷现象,周边玉质质变晶化,这是重金属浸入所致。

4、色泽黑而发亮,俗称“黑漆古”,局部黑中透着赭红“朱砂斑”,这是水银沁特有现象。

标准黑漆古,有朱砂斑、开窗处

新疆墨玉是非水银沁

弓形龙凤佩(战国):墨玉质

朱 砂 沁

自夏代开始至战汉期间,朱砂似乎成了殡葬不可或缺的介质,但因朱砂基本上不能进入“玉骨”,所以带有“朱砂沁”的玉器极为珍罕。

双龙佩(汉代):朱砂沁

笔者在长期实践中,基本认同朱砂不能“入骨”的观点,至多只能“入皮”。

四龙纹朱雀镂空佩(战国):朱砂沁

朱砂沁辨伪

一、千年朱砂经过氧化,往往是暗褐色。如果朱砂层较厚,用刷子轻刷依然能见红色,但已不是当初的正红,仅为暗红色。

二、朱砂与玉器表面粘连牢固,形成质变层,用力盘玩或撬动必然伤及皮壳。

三、千年朱砂析出的油性会在玉器表面形成一层淡淡的洇层,沁入玉质表皮的颜色为褐红色,而不是大红颜色。

其它类型的沁色

甘黄沁、老甘黄、洒金黄,其沁源可能有木材、松香、铁质、土壤等物。

甘黄沁

老甘黄

洒金红

洒金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