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陇上著名山水画家——马刚

 闲云野鹤qpab3u 2020-05-31

马刚现为甘肃省政协常委、兰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院贾又福工作室高研班指导教师、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教学名师、甘肃省领军人才。作品参加文化部第十届、十一届全国美展,第四届全国画院展等,获文化部优秀奖,甘肃省委、省政府"敦煌文艺奖一等奖''、"甘肃文艺突出贡献奖"等,作品由中国美术馆等专业文化机构收藏。

艺术家马刚先生

西部高原的笔墨重塑和精神延展

文/尚辉

马刚长期生活在西部黄土高原,如何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当地的风土人情,精神面貌,是他所面临的创作难点。他的故乡甘肃一带的地形地貌多是荒漠、戈壁、山丘、壑岭等少山缺水的场景,是否能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来描绘成为20世纪以来美术领域的重大课题,直到80年代以后才有所开拓,并让表现西部山水的绘画成为一大热点。马刚在艺术创作中的成长年代恰在这一时期,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马刚山水画,实际上是接续了8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山水画表现西部地域的一次个体性实验。

无疑这种实验是成功的,他的山水画不管是面貌延展还是精神再现,都是这一批艺术家当中较为突出和极具影响力的个案之一。马刚山水画中的独特图示,是大自然给予他的实际感受,马刚山水画中的精神格局,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高原”黄土高原的再延展。故乡地域非山非石的景象载体让他以这种方式去表现。因此,马刚的画面中少有层峦叠嶂的山石,更多的是在描绘黄土高原中塬和壑之间的关系,以及光秃的土塬和裸露的村庄,这些特殊元素在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语言中进行转换,成为马刚探索和突破当代山水绘画的关键点,他深知此中奥妙,所以在创作过程中这种自发的,自然的属性让他脱引而出。近现代山水大家黄宾虹总结提出的“五笔七墨”在马刚的作品中,被巧妙地用来表现沟壑和土坡等山体结构。事实上,中国山水画最大的难点还不是用什么样的笔墨来表现对象,而是通过对象来表现平、圆、留、重、变的内在辩证关系和精神指向,以及浓、淡、泼、破、渍、焦、宿等用墨方法延伸出个体文化差异和审美意趣。

因此,马刚的智慧之处更在于,他知晓甘肃当地的自然地貌对象难以置入他的意象突围,进而巧妙地撷取了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性因素,成为马刚绘画的最大特点。如此来看,最能体现马刚山水画特色的往往不是绘有高山流水的作品,而是以山丘土壑为主体的高原结构绘画。在这些绘画之中我们看到了西部人民的面孔,那种鲜活的,饱满的,顽强的、坚韧重生的众生相。也是马刚的可贵之处。无论如何,马刚在运用传统的文人笔墨表现西北高原的景象中,既做到了对笔法墨法的转换,又突出了地域山水的特征与境界,更加拓宽了西部山水画探索的道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示。所以说,马刚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这种始终努力保持持久的精进状态及山水画再生性探索延伸是需要我们研究的,尤其是他似乎有意控制使这种精进保持着余地和空间,甚至保持一定的警惕,这种理性的判断和自醒,在我们个人史的艺术进程中极为重要,也是组成我们艺术史的重要部分。

尚辉:《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黄河之畔的深秋 纸本水彩

28.5cm×21cm 2019年

黄河之畔的深秋 纸本水彩

28.5cm×21cm 2019年

千佛崖 纸本水墨

68cm×43cm 2019年

塬上见秋山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11年

毛河写生之二 纸本水墨

34cm×34cm 2014年

村头 纸本水墨

44cm×44cm 2018年

三老图 纸本水墨

50cm×50cm 2016年

更远天外山 纸本水墨

43cm×68cm 2014年

浩然天地秋1 纸本水墨

68cm×136cm 2007年

山居幽赏入秋多 纸本水墨

68cm×136cm 2008年

山云浮翠 纸本水墨

43cm×68cm 2008

晌午 纸本水墨

34cm×69cm 2017年

木钵写生之一 纸本水墨

34cm×68cm 2014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