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往今来“画”眼镜

 戈壁胡杨FOD 2020-05-31

古往今来“画”眼镜

一、嵌水晶金圈

一般提到古代光学工业,似乎都是欧洲是发祥地。中国古代给人感觉,好像就没有过光学这个概念,尤其是民用光学工业,更是闻所未闻的存在着。难道我们祖先在光学方面,真的这么不堪吗?

其实不是这样的!找几副我们祖先关于光学和眼镜的“画”很容易就能说清楚这一点!

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放大镜,可以说是光学镜片的始祖,这种最基本的凸透镜,我们的祖先不仅能够制作,而且在中国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在汉墓广陵王刘荆出的土金圈嵌水晶石放大镜名为“嵌水晶金圈”,这枚“嵌水晶金圈”,1980年5月出土于江苏扬州邗江县甘泉二号汉墓,金圈为圆箍形,毛重两克,表面用黄金精制掐丝联珠卷草花纹,两端边沿上各装饰有细密小金珠一周。整件金器形体之小而工艺之绝,令人赞叹。

而更让人惊叹的是金圈的一端竟镶嵌有质地十分纯净的水晶凸镜,该镜直径为1.3厘米,镶嵌在用黄金精制的联珠花纹金圈中,全重2.3克,可放大物体4至5倍。此镜雄辩地证明,我国在东汉初(公元1世纪前半期)就能加工磨制水晶石凸透镜片。

汉墓广陵王刘荆出土金圈嵌水晶石放大镜

 

  


二、宋代货郎画中的望远镜

宋代货郎市井画当中,也已经有了,和望远镜相似的描绘!

  


三、《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南都繁会图》

被誉为“南京本土的《清明上河图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明代宫廷美术作品,绢本设色,真实地反映了明朝留都南京市井情形,四家之一、仇英所绘,这幅与明朝清明上河图起名的市井画卷,如果你仔细端详,就会发现,其中已经明确的绘制出,戴眼镜的人物形象。

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

  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可见、图中戴眼镜的老者

 

  


     戴眼镜老者   截图  细节截图 

 

  

  

不过,在明代眼镜还非常昂贵,绝对达官显贵的标配是地位与身份的象征。个人感觉,在明代如果哪一位,在大庭广众之下,取出一副眼镜带上,哪绝对和如今在众人面前摆弄一个折叠屏幕手机一样惹眼球!

据说,在明代一副眼镜的价格甚至抵得上一批良马。在明清眼镜中,玳瑁镜架和水晶镜片,是昂贵的最佳组合。(玳瑁被誉为 " 海金 ",寓意长寿吉祥)(中国古代光学工业欠发达,所以,作为透明晶体的天然水晶就成为了不可多得的光学原料)能够留存到现在的尤显珍贵。

     明代的水晶眼镜 

 

  


二、孙云球

明朝的姑苏(苏州)是我国眼镜的发源地,苏州生产眼镜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对我国的眼镜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明代崇祯初年(西元1628年)、苏州眼镜历史山现了一位杰出的技师,同安区眼镜,名叫孙云球,字文玉,又字泗滨,原籍吴江。明末清初,光学工业和眼视光技术的早期探索者!

他从小勤奋好学,当时他看到视力不健的人很痛苦,于是年轻孙云球到杭州去学习制镜技术,而在他的思想中又接受了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传入的几何、物理等科学知识。同时,经过自己制作眼镜的实践积累和探索,他就精心研制一种可常架在眼镜上的镜片。他经过反复多次试验,利用机械原理发明创造了镜片研磨机器—牵陀车。这种牵陀车,就是所谓古典法加工的水橙,是用脚踏转动,采用矿石砂、白泥、砖灰等作研磨剂或抛光材料,把镜片磨成凸凹透镜,以适应眼屈光的需要,最后终于掌握了磨片技术,用天然水晶石磨制出镜片。

注:这就是,磨制眼镜镜片的,人力驱动的机床!

       孙云球先生的牵陀车,虽然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是,翻一翻中国历史的画卷,这个牵陀车似乎也不是那么无踪可觅!个人感觉,在殷商时期,中国就已经发明出了陀螺钻,而且,使用弓钻和泵钻解决了外置辅助动力输出,所以,孙云球先生的牵陀车,从名字上看,似乎也应该可以推测出,大概率是带有陀螺钻的影子!

图    陀螺钻     “牵陀车”

同时他又掌握了“对光”的技术,(注:这就是中国视光学基础理论和中国验光技术的前身)按照人的年龄和不同的视力研制出老花、近视、远视等品种以及各种光度的镜片,并编制了一套“随目对镜”的原始验光方法用以验目配境。这样就可以随目配镜,戴在脸上也比较方便舒适,以适应各人视力的需要,这是我国自主验光配镜的开始。

     孙云球在制作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还写了一本眼镜制作方面的专著《镜史》

三、孙中山先生赐名《精益求精》

1918年,孙中山在广州任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期间,曾到广州双门底精益眼镜店(今广州市北京路北段)配了一副眼镜,感到满意,遂应店主人请求,为该店亲笔题赠“精益求精”的四字横披一幅,下款署“孙文”,并盖上印章。店主人把这幅题词视为至宝,挂在店堂中央,吸引不少人前来观赏,使该店生意也兴旺起来。后来,上海精益眼镜总店得知此事,立即通知广州分店将这幅题词送去,配上镜框,挂在营业厅上。

注:这是中国近现代,民用眼镜业的源流之一!

     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验光配镜

      孙中山先生赐名

 80年代中期,广州精益眼镜店门店外景实

  

事求是的说,一提光学工业和眼镜镜片,我们感觉都是洋人发明的,这主要是因为,近百年来,我们积贫积弱,被发达国家的光学工业甩了下来。

其实,中国现如今的光学工业是非常发达的,在高精尖领域,中国的光学工业绝对是世界一流的。实际上,我们欠缺的,是民用光学工业,尤其是民用光学产业,这里面就包括,测绘器材镜头、民用相机镜头、民用的光学镜片!

所以,我们普罗大众才会想当然的认为,古往今来,言光学,则必西洋!

其实,至少,不完全是这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