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今天,能找到的关于鸿蒙的资料,只有发布会上的那一张幻灯片。 华为的开发者主页中找不到任何与鸿蒙有关的内容,一个字也没有。 华为的开发者主页只是不再强调自己的安卓兼容性。但华为提供的开发工具DevEco,还只是Android Studio的一个插件。华为的开发者主页中,既没有鸿蒙的介绍,也没有任何相关的文档,更没有给出开发工具。因此,其实鸿蒙还只是华为实验室中的一个实验品,并没有向公众发布。 怎么才算正式推出鸿蒙呢?至少华为开发者网站上得有鸿蒙的介绍、文档、开发工具吧。正式推出鸿蒙意味着以后不再兼容安卓系统,API可能会有变化,系统的底层可能会有大幅度的调整,等等。 华为为什么迟迟不推出鸿蒙扯旗造反的风险是很高的,弄不好就身死国灭。华为一直以来是以硬件见长,现在被迫要去主导一个大型软件项目,犹豫不决、患得患失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华为真的推出鸿蒙,它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鸿蒙将是什么样?如果你期待鸿蒙在视觉效果和操作习惯上有什么革命性的大变化,那你就先洗洗睡吧。 如果鸿蒙有所改进的话,绝不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而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底层的代码的优化,比如对内核、文件系统、虚拟机和编译器的优化。 这些变化,普通用户是看不到的。如果鸿蒙继续开源,感兴趣的业内软件工程师可以去看看代码有什么变化;如果鸿蒙闭源,那就只有华为的工程师知道变化在哪里了。 鸿蒙正式与安卓分家之后,可能继续开源,也可能就此不再开源,按照安卓的非传染性许可证,这两种情况都是合法的。哪种情况更容易成功,还真不好说。 闭源系统失败的例子是微软的WindowsPhone;而成功的例子就是苹果的iOS。 开源成功的例子是安卓,失败的例子是Tizen(泰泽),泰泽系统高举Linux基金会的大旗,又有三星的鼎力支持,还不是一样无人问津。 所以,一个移动操作系统能否成功,与开源闭源关系不大,这是个企业经营问题,属于玄学。 围绕鸿蒙的论战是开源软件的领导权问题开源世界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它是自组织的。 一个成功的开源项目,其负责人不是哪个机构任命的,完全是有能者居之。 Linus之所以一直负责Linux内核的开发,并不是因为他是这个项目的原创者,而是因为他表现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假如有一天,Linus决定退休不干了,Linux内核也不会死掉,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混乱,但最终会有一个有能力的被大家接受的人成为新的负责人。 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LibreOffice,它是从OpenOffice中分裂出来的,但在争夺开发者方面,LibreOffice取得了优势,大多数开发者选择跟随LibreOffice,而不是留在OpenOffice阵营。 迄今为止,有影响力的大型开源项目的领导角色是被欧美垄断的,没有任何一家中国公司或机构有成功领导开源项目的先例。 如果华为鸿蒙从安卓阵营分裂出来并继续以开源项目发布,有可能突破这一禁区。 独立出来的鸿蒙,首先要做到能够活下去,起码要做到与安卓、iOS三分天下。如果鸿蒙非常成功,从谷歌手里把安卓的领导权抢过来也是有可能的,不过,那时安卓就得改个名字了。 华为能做得到吗?我们可以持续观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