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药中《六微旨大论》讲解 3

 新用户33586458 2020-05-31
     国医大师方药中黄帝内径运气七篇讲解(23)   国医大师方药中黄帝内径运气七篇讲解(23)

中医语录
“中医教育的失败,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就是学中医的人对中医没有信心。古代的大学者墨子说:‘志不坚,智不达。’如果对一门学问没有信心,我们怎么可能学好它呢? 怎么可能在遇到重大疑难时排除万难迎头而上呢? 而攻克疑难、解决疑难正是中医学在五千年历史中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批国医大师颜德罄
                            摘自《现代教育报》编辑郝光明2001年10的对中医的系列报道
    “我们必须牢牢记住:只有返本才能开新。无论是中医现代化还是中医创新,只有与五千年的传统一脉相承,只有在中医学自身的规矩准绳内发展,中.医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开花结果,中医的创新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也才可能出现真正有价值的成果。”  
                          ----首批国医大师裘沛然


                             摘自《现代教育报》编辑郝光明 2001年10的对中医的系列报道

三、《六薇旨大论》讲解 3

    【原文】    
    帝曰:盛衰何如? 歧伯曰: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划正(1),邪则变甚,正则微。帝曰:何谓当位? 歧伯曰: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帝曰:非位何如? 歧伯曰:岁不与会也。帝曰:土运之岁,上见大阴; 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 水运之岁,上见太阳,奈何? 歧伯曰:天之与会也。故《天元册》曰天符。天符岁会何如(2)? 歧伯曰:太一天符之会也。帝曰:其贵贱何如? 歧伯曰:天符为执法,岁位为行令,太一天符为贵人。帝曰:邪之中也奈何? 歧伯曰: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特,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帝曰:位之易也何如? 歧伯曰: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3)。逆则其病近,其害迷。顺则其病远,其害徽。所谓二火也。帝曰:善。        
     【讲解】    
     (1)非其位则部,当其位则正    
    这一段主要介绍“当位”与“非位”的问题。所谓“当位”,就是值年大运的五行属性与年支的五行固有属性相同。以丁卯年为例,丁壬化木,所以丁卯年的大运便是木运。丁卯年的年支是卯,卯的固有五行属性是木。大运是木,年支的五行属性也是木,所以丁卯年便属于“当位”,当位之年叫做“岁会”。凡属岁会之年,在气候变化上就比较正常,在人体疾病上也比较缓和。这就是原文所谓的:“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为什么岁会之年,气候变化比较正常,人体疾病一般也比较缓和呢? 这是因为年支固有的五行属性是代表正常的季节气倏变化和物化现象的,寅卯代表凤,木已午代表火、热,申酉代表燥,金;亥子代表寒、水;辰戌丑未代表湿、土。值年大运的五行属性代表各个年度的特殊变化。如果值年大运的五行属性与年支固有的五行属性相同,则说明这一年的气化和物化现象完全属于正常并无特殊。所以,凡是属于“岁会”之年,气候变化便无特殊,人体疾病也无特殊,基本在正常范围。这也就是原文所谓的:“当其位则正。”“正则微”。    
    所谓“非位”,就是值年大运的五行属性与年支的固有五行属性不同,而与当年的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以戊寅年为例。戊寅年的年千是戊,戊癸化火,所以戊寅年的大还是火运。年支是寅,寅申少阳相火司犬,所以戊寅年的司天之气是少阳相火。大运是火,值年司天之气也是火。大运与值年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完全相同。所以戊寅年便属于木“非位”。“非位”之年叫做“天符”。凡属天符之年,在气候变化上就比较剧烈; 在人体疾病上便比较凶猛。这也就是原文所谓的:“岁不与会”“土运之岁,上见太阴; 火运之岁,上见少阴、少阴; 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 水运之岁,上见太阳。”“天之与会也,故《天元册》曰天符。”“天符为执法,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为什么天符之年,气候变化剧烈,人体疾病也比较凶猛呢? 这是因为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代表着该年的特殊变化。值年大运也是代表着该年的特殊变化。这就意味着该年气候变化及物化现象均出现偏胜,“亢则害”。所以凡是“天符”之年,气候变化便会出现严重反常。由于“人与天地相应”,所以人体疾病自然也就不同一般,而出现严重反常。这也就是原文所谓的“非其位则邪”,“邪则变甚”。      
    (2)天符岁会何如    
    这是指这一年按照前述规定方法计算,既是“天符”之年,同时又是“岁会”之年; 即演年大运的五行属性既与该年的司天之气五行属性相同,同时义与年支的五行固有属性相同,这样的年份叫做“太一天符”之年。以戊午年为例。戊午年的年干是戊,戊癸化火,所以戊午年的大运是火运。年支是午,子午少阴君火司天。同时,午在固有的五行属性上也属火。所以,戊午年便是太一天符之年。这也就是原文所谓的:“天符岁会何如? 歧伯曰:太一天符之会也。”凡属太一天符之年,一般认为,在气候变化上特别剧烈;在人体疾病上也就特别凶猛危险。这也就是原文所谓的:“太一天符为贵人。·…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关于为什么太一天符之年,其气候变化上特别剧烈、在人体疾病_L特别凶险呢? 我们认为不太好理解。根据原文“太一天符为贵人”的提法,以及高士宗对《天元纪大论》中“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三合为治”的解释,把  “三合”解释为太一天符的提法,我们认为,太一天符之年以解释为气候变化和人体疾病情况介于天符与岁会之间为好。这是因为,其一,太一天符命之曰“贵人”。贵人者,得人扶持也。“三合为治”,治者,不乱也。二词均为褒义词。其二,从分析气候变化来看,由于其大运与司夭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构成了“天符”之年的类似变化,但另一方面,又由于其大运与年支固有的五行属性相同,又构成了与岁会之年的类似情况。二者综合作用,有其属于偏盛反常的一面,但也有其属于正常的一面。所以,其气候变化及人体疾病变化应较岁会之年剧烈,但较天符之年又较和缓一些。这是我们的看法,很不成熟,只作为一个问题在此提出讨论,还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3)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    
    这里所说的“位”字,指客主加临,即客气加在主气之上的位置。主气指一年之中正常主时之气。客气指各个年度的特殊之气。“客主加临”,即将客气加在主气上面,也就是把一年中各个季节正常应有的气候变化和该年中各个季节所出现的反常变化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分析,再从中总结它们之间的各种变化规律。这也就是《普济方》中所谓的:“以客加主而推其变。”(《五运六气图》)六气之中以火为主,这是因为火属阳,无阳则阴无以化。火,又分为二,即君火与相火。君火指火之温,相火指火之热,程度不同,作用也不同。“君位臣”,指客气是君火,加于主气相火之上;“臣位君”,则相反,是指客气是相火,加于主气君火之上。“君位臣则顺”,是说少阳相火主时之时(在三之气,即小满至大暑一段时间),而该时客气值少阴君火,也就是说这个季节天应炎热而实际并不太热。这种现象并不严重影响自然气候的变化和万物的正常生长,虽然也算特殊,但间题不大,所以称之为“顺”。“臣位君则逆”,是说少阴君火主时之时(在二之气,即春分至小满一段时间),而该时客气值少阳相火,也就是说这个季节天应温而反大热,这种现象就属于太过,属于炎变,例如春早之类,这就要严重影响自然气候变化和万物的正常生长。这个反常的气候变化,影响就很大,所以称之为“逆”。顺,对人体影响不大,这也就是原文所谓的:“顺则其病远,其害微。”逆,则对人体影响很大,这就是原文所谓的:“逆则其病近,其害速。”    
    【述评】    
    本节首先介绍了运气相合和客主加临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当位与非位的问题,提出了天符、岁会、太一天符的具休测算方法及其与自然气候变化、人体疾病变化的关系问题,还提出了“君位臣”、“臣位君”的顺逆间题。在对这些间题的分析上,基本上都是以“常”、“变”来立论的,认为气候有“常”也有“变”,“常”,就是“正”,“正则微”,“其害微”,“变”,就是“邪”,“邪则变甚”,“其害速”。这是古人长期对自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疾病的关系观察得来的经验总结,值得我们加以高度重视。      

    【原文】    
    愿闻其步何如(1) ?歧伯曰:所谓步者,六十度而有奇,故二十四步积盈百刻而成日也。帝曰:六气应五行之变(2)何如? 歧伯曰:位有终始,气有初中(3),上下不同,求之亦异也。帝曰:求之奈何了?歧伯曰: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4),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帝曰: 愿闻其岁,六气始终,早晏(5)何如? 歧伯曰:明乎哉问也!甲子之岁,初之气,天数始于水下一刻(6),终于八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五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 六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所谓初六(7),天之数也。乙丑岁,初之气,天教姑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三之气,始子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所谓六二(7),天之数也。丙寅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 五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 六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所谓六三(7),天之数也。丁卯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三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 四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所谓六四(7),天之数也。次戊辰岁,初之气,复始于一刻,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帝曰:愿闻其岁侯何如? 歧伯曰:悉乎哉问也!日行一周(8),天气始于一刻,日行再周(8),天气始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f8),天气始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8),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8),天气复始于一刻,所谓一纪也。是故寅午戌岁气会同,卯未亥岁气会同,辰申子岁气会同,已酉丑岁气会同,终而复始。      
     【讲解】   
     (1)愿闻其步何如    
    这里的“其”字,指六气。“步”字,指位置和时间。“其步”,指风、热、火、湿、燥、寒六气在一年之中的相应时间和位置。前已述及,古人把一年的时间分成六个部分,每个部分算一步,一年共分六步。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又二十五刻,分为六步,则每步是六十天又八十七刻半。一天叫一度,所以原文谓:“所谓步者,六十度而有奇。”“奇”,指零数,即八十七刻半。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配以六步,则每步属有四个节气。由于一年中的六步,反映了六气在一年之中的相应节序及变化,所以对六步一般不叫它一、二、三、四、五、六步,而称之为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初之气从大寒节开始,包括立春、雨水、惊蛰至春分为止四个节气。风从东来,天气开始温暖,相当于每年的春手,所以初之气为厥阴风木。二之气从春分四个开始,包括清明、谷雨、立夏至小满为止四个节气。天气已经明显温暖,相当于每年的暮春初夏,所以二之气为少阴君火,三之气从小满节开始,包括芒种、夏至、小暑至大暑为止四个节气。天气十分炎热,相当于每年的盛夏,所以三之气为少阳相火。四之气从大暑节开始,包括立秋、处暑、白露、至秋分为止的四个节气。天气炎热而潮湿,相当于每年的夏末秋初,所以四之气为太阴湿土。五之气从秋分节开始,包括寒露、霜降、立冬至小雪为止四个节气。天气开始转凉,秋高气爽,气候比较干燥,相当于每年的秋末冬初,所以五之气为阳明燥金。终之气从小雪节开始,包括大雪、冬至、小寒至大寒为止四个节气。天气寒冷,冰天雪地,相当于每年的严冬,所以终之气为太阳寒水。由于六步反映了一年中各个季节气候的变化,而且年年基本如此,每步都代表着一定的时令,所以“六步”又叫做“六气主时”,又叫做“主气”或“主时之气”。由于主时的六气在一年之中并不是不动的,即使是在所属的节序中,各个年度也有来去早晏的不同,来回运转,这就好象人在走路一样,所以主时之气又称之为“步”。兹将六气主时节季步位示意如下图。      
 国医大师方药中黄帝内径运气七篇讲解(23)

     (2)六气应五行之变    
    六气,指风、热、火、湿、燥、寒。五行,指木、火、土、金、水。“六气应五行”,指天之六气与地之五行,亦即气候变化与地而上万物生长化收藏各种物化现象之间的相应关系。这也就是《天元纪大论》中已经讲述的:“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 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由于如此,所以在前述六气主时节气步位上,古人以初之气配厥阴木,二之气配少阴君火,三之气配少阳相火,四之气配太阴湿上,五之气配阳明燥金,终之气配太阳寒水,把六气与三阴三阳五行密切配合起来。这也就是张隐奄注中所谓的;“五行者,谓厥阴风木主初气,君相二火主二气三气,太阴湿土主四气,阳明燥金主五气,太阳寒水主六气,此主时之五行,守定位而不移者也。”关于句中所谓“之变”二字,是指主时六气在各个年度中的变化。问话中主要指各年度六气不同的交司时间。因此原文也就据此作出回答,较详细地阐述了各个年度的不同交司时刻及其运转规律。    
    (3)位有终始,气有初中    
    位,指六气主时的时间位置。“位有终始”,意即六气在一年之中虽有其一定的相应时间位置,但是在这一段时间中,由于有开始和终末的不同,所以开始时的情况和终末时的情况也不相同。气,指六气本身。“初中”,即把每一气本身再分为前后两个时段。初,言其开始的一段时间,中,言其终末的一段时间。这也就是张介宾所注的;“初言其始,气自始而渐盛也,中言其盛,气自盛而渐衰也。”“初”与“中”在一步的六十天又八十七刻半时间中,各占一半,亦即“初”占三十天多一点,“中”也占三十天多一点。这也就是本篇原文所谓:“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气同法。”为什么“气有初中”? 这是因为“位有终始”,也就是说,六气本身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变化,消长出入,因而在分析各步之中的情况时,也必须以动角勺观念来分析,不能机械对待。这也就是原文所谓的:“上下不同,求之亦异。”这是中医学中的整体恒动观在分析自然气候变化上的具体体现。      
   (4)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日岁立    
    以下是讲推求六气在各个年度中的交司时刻及运转周期的具体方法。文中的“甲”,是指天干。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文中的“子”,是指地支。地支有十二个,即:一户、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以干支结合纪年,即从天干中的“甲”和地支中的“子”开始,按上述顺序,依次结合纪年,六十年一轮转。这就是原文所谓的“子甲相合,命曰岁立”。也就是说,要推求各个年度六气交司时刻,首先就要确定该年的年度,然后才能推算该年度六步的运转情况及交司时刻,并进一步总结其运转规律。    
    (5)六气始终,早晏    
    “六气始终早晏”中的始,指每年六气开始的时刻。“终”,指侮年六气终止的刘刻。由于六气六步之中,每步是六十天而有奇,而一年又只分为六步,因此每步均有零数。由于这零数的影响,形成各个年度六气的交司时刻并不相同,其交司时刻有早有晏。全句是问每个年度六气交司时刻的具体时间,详见原文。      
    (6)天数始于水下一刻      
    “天数”即自然规律。此处是指六气的交司时刻。在计时方面,古人有两种计时方法:一种是滴漏法。这种方法是把一昼夜分为一百刻。具体计时是用“漏壶,,即用壶边或壶底有孔可以滴水的壶贮水,使水经过漏孔自然滴漏。观察一昼夜壶水漏减多少以计算时间。最早的滴漏法有两种:一种是沉箭漏,即用一根木质箭杆,上刻一百刻,从漏壶盖_L捅入壶中,随着壶中水的减少,箭往下沉,从盖边就可以看出应有时刻,另一种是浮箭漏,即把漏壶中的水聚集在另一个容器里,再用一根刻有时刻的箭杆固定在此容器中,随着容器中水量的增加,看水淹没箭杆上时刻的情况就可以看出应有时刻。由于这种方法是以“孔壶为漏,浮箭为刻”,所以滴漏法又统称漏刻法。对于漏刻的制作和使用,代有改进。如宋·沈括对漏壶注水管的口径,箭上刻度的均匀性,甚至漏壶中所用泉水的质量,都作过精细的观察和研究,以提高漏刻的准确性,但其原理还是一样。另一种是一日划分为十二时法。汉代以后,把一昼夜平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中、西、戌、亥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宋以后又规定把每个时辰再分为初和正两个相等部分,例如卯初、卯正,寅初、寅正……等等。由于与漏下百刻的计时法同时存在,而一百又不能被十二整除,十二时辰和一百刻在配合上发生了困难,因此历史上曾对百刻法有所改动。清初把一日百刻改为一日九十六刻。这样十二个时辰分为初、正,实际土成了二十四小时。一日昼夜九十六刻,则每时四刻。这和现代的二十四小时计时法基本一样。不同者只是古计时法是每刻分为十分。这里所说的水下一刻是指漏下百刻法的时刻,一刻相当于现在的十四点四分。水下一刻相当于现在的三时十四点四分甲子年的初之气开始于大寒节的水下一刻,即寅时初刻。经过六十旧八十七刻半以后,终于春分日的八十七刻半,即子时初刻。以下依此类推。      
    (7)初六、六二、六三、六四    
    这里所谓的“初六”,初,指第一年;六,指六步。“初六”,即甲子年这一年中六气六步的交司时刻。甲子年六气六步的交司时刻是:初之气始于水下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 二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 五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终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这样,从六步的初之气开始到六之气终止,就是这一年的六气六步的交司时间,这一年就叫“初六”。“六二”二,指第二年 ;六,仍然是指六步。“六二”,即指第二年,亦即乙丑年这一年中六气六步的交司时刻。以下“六三”,指第三年,亦即丙寅年这一年中六气六步的交司时刻。“六四”,指第四年,亦即丁卯年中六气六步的交司时刻。其具体起止时间见原文,以“初六”为例,依次类推。    
    (8)日行一周,日行再周,日行三周,日行四周,日行五周    
    古人从直观上认为太阳每天行一度,一年行三百六十五度又复回到原来的位置。遥就是日行一周。这也就是说,“日行一周”就是一年,“日行再周”就是二年,“日行三周”就是三年;“日行四周”一就是四年,“日行五周”就是五年。原文所说的:“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气复始于水下一刻,所谓一纪也。”就是从第一年开始到第四年,这四年中六气六步的交司时粼是各不相同的。到了第五年,又重复回到第一年的交司时刻上。这也就是说各个年度六气六步的交司时刻是以匹年为一纪,即以四年为一个周期。根据这个情况,在具体计算上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凡是年支上逢寅、逢午、逢戌之年,其各年六气六步的交司时刻是相同的;逢卯、逢未、逢亥之年,其各年的六气六步交司时刻是相同的; 逢辰、逢申、逢子之年,其各年的六气六步交司时刻是相同的;逢巳、逢酉、逢丑之年,其各年的六气六步交该时刻是相同的。因为这些年支之间都是相隔四年,符合四年一个周期的规律。这就是房文所谓的:“寅午戌岁气会同,卯未亥岁气会同,辰申子岁气会同,已酉丑岁气会同,经而复始。”
    【述评】    
    本节主要介绍了各个年度中六气六步的具体交司时刻,提出了六气的交司时刻以边年为一个周期的自然规律及其运用于支来运算的具体方法,其精确度到了以分为标准。这是古人在长期观察中实测的结果,我们应该加以重视。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