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药中《气交变大论》讲解 5

 新用户33586458 2020-05-31

 
中医语录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妙是生生化化,万物的生长衰老的变化就叫做“妙”。由于地球的绕日运动,由于太阳视运动对翅球照射角度的变化,这个玄,有时长,有时短,长长短短,所珍“玄之又玄”。我们的一些东西,该是春天生还是夏天长,该是秒天收还是冬天藏,就是根据这个玄的变化,所以说这个玄的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之门,是“众妙之门”。那么,象这样一些概念到底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呢? 相信大家现在都可以作出正确的挥抉。如果思想上的、观念上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就可以放心地去研究我们的中医。
                                   ------名医李阳波                               
                          摘自《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一书

四、《气交变大论》讲解 5
    【原文】    
    岁水不及(1),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2),上应镇星,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腘腨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跗肿(3),藏气不政,肾气不衡(4),上应辰星,其谷租(5)。上临大阴(6),则大寒数举,垫虫早藏,地积坚冰,阳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7),上应镇星,其主卦谷。复则大风暴发(8)草僵木零,生长不鲜(9),面色时变,筋骨并辟,肉膶瘈,目视䀮䀮(10),物瑩(11),肌肉胗发,气并鬲中,痛于心腹(12)黄气乃损,其谷不登(13),上应岁星。
    【讲解】      
    (1)岁水不及    
    岁水不及,指水运不及之年。凡是年干属于水运而在天干排列顺序上是双数,即阴干的年份,就是水运不及之年。以辛未年为例。辛未年的年千是辛,丙辛化水,凡是逢辛之年都是水运,辛在十天干的排列顺序上属于双数即阴干,阴干属于不及,因此辛未年从大运来说便是水运不及之年。六十年中属于水运不及之年共六年,即:辛未、辛巳、辛卯、辛丑、辛亥、辛西等六年。  
    (2)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    
    “湿”,在气候变化上指潮湿,指多雨。“长”,指生长。“化”,指生长变化。全句意即在“岁水不及”的年份里,由于气候应寒不寒,所以雨多雪少,生物生长变化很快,所以原文谓:“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用五行概念来说,寒属水,湿属土,岁水不及,土就要来乘之,所以原文谓:“岁水不及,湿乃大行。”     
    (3)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腘腨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跗肿。    
    以上所列症状,如腹满、身重、濡泄,均属脾病湿病。“寒疡”,即疮疡之属于虚寒者,“流水”,指疮面渗出液体,“寒疡流水”,指寒性疮疡渗出物多,这也属于脾湿的表现。“腰”、“股”、“腘”、“腨”、“膝”等主要属于肾、膀胱部位。“烦冤”,指烦乱而委屈。“足痿清厥”指足痪无力及脚冷。“跗肿”,指足肿。这些症状主要与肾膀胧病变有关。此一小段意即在“岁水不及”之年中,由于“湿乃大行”,因此在人体疾病上,以脾病、肾病、湿病等为多见。      (4)藏气不政,肾气不衡    
    “藏气”,指闭藏之气。藏气的正常与否,与寒有关,亦即《素问·阴阳离合论》中所谓的;“藏因冬”。“岁水不及”之年,意味着应寒不寒,不寒就不能藏,所以说“岁水不及”之年,“藏气失政”。“寒”与人体的肾在五行归类上同属于水,应寒不寒,应藏不藏,必然要引起人体肾气的失调,所以说“岁水不及”之年,“肾气不衡”。      
    (5)其谷秬    
     “秬”(ju音巨),即黑黍。黑色谷物在五行归类上属于水,“其谷拒秬”指“岁水不及”之年,由于天气应寒不寒,属于水类的谷物生长和收成都会受到影响。      
    (6)上临太阴      
    “上”指司天。“上临太阴”,指“岁水不及”而又逢太阴湿土司天之年。“岁水不及”而又逢太阴湿土司天之年。六十年中共有辛丑,辛未两年。      
     (7)大寒数举,蛰虫早藏,地积坚冰,阳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    
    此一小段承上述“上临太阴”情况而言,“岁水不及”而又逢太阴湿土司天,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岁水不及”之年,本来就是“湿乃大行”,再碰上太阴湿土司天,则必然是湿上加湿,湿邪太盛,所以这一年雨水就更多,人休脾湿的症状也加更严重,所以原文谓;“甚则腹满浮肿,上应镇星。”另一种情况是:太阴湿土司天,则太阳寒水在泉。因此,在六气六步的终之气这一步时,就有可能会出现特别寒冷的气候,所以原文谓:“上临太阴,则大寒数举,蛰虫早藏,地积坚冰,旧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这就是说在岁水不及的年份里,在自然气候方面,特别是在四之气湿土主时的时候,湿邪更重,而水更多,但是在终之气太阳寒水主时的时候,则会更加寒冷。因而在人体疾病方面也要更多地重视脾肾和寒湿的问题。      
    (8)复则大风暴发    
    湿邪偏胜,则必然风气来复,所以原文谓;“复则大风暴发。”因而也就引起了自然气候上,物化现象上和人体疾病上一系列的特殊变化。      
    (9)草偃木零,生长不鲜    
    这是指大风暴发时所引起的物化反常现象。“偃”,指倒下,“零”,指零落。“草偃木零”,指在暴风中而出现草倒叶落的现象。“鲜”,指色泽鲜明。“生长不鲜”,指在暴风中草木为风所折,其外观形萎色枯而不是如正常生长时那样色泽鲜明。    
    (10)面色时变,筋骨并辟,肉哨度,目视䀮䀮    
    这是指大风暴发时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面色时变”,指患者面色不时变化。“并辟”,指痉挛拘急现象。“肉瞒痪”,指肌肉抽动。“目视䀮䀮”,指视物不清。这些都是在大风的影响下而出现的肝木之气偏胜的表现。      
   (11)物踈璺    
    “踈”,指通;“璺”(wen音问),指破裂。“物踈璺”,此处是指大风暴发时,物体常因大风吹而干裂。      
    (12)肌肉胗发,气并鬲中,痛于心腹    
   “胗”,同疹;“胗发”,即发生皮疹。“气并鬲中”,指肝气疏泄失职出现的气滞不通现象。不通则痛,所以常常表现为心腹疼痛。中医书中所说的“心痛”,多指上下腹部疼痛。这就是说在肝气偏胜时,由于肝的疏泄失职而可以在临床上出视皮疹、腹痛等症状。      
    (13)黄气乃损,其谷不登    
    “黄气”,指上气。“黄气乃损”,指岁水不及之年,“湿乃大行”。由于胜复的原因,风气来复,偏胜的气就会受到抑制而恢复到正常情况,这就叫“黄气乃损”。此‘损”字不宜作“损伤”解,应作“制”字来理解。“其谷不登”句中的“其”字,指“土谷”,亦即前述之“土谷”。“其谷不登”,意即在土气偏胜的情况下,本气来复,但在复的过程中,由于风气太甚,所以影响属于土类谷物的正常生长。这也就是前面所讲过的:“复已而病”。    
    这一小段加以小结就是:凡属岁水不及之年,从自然气候变化来说,以偏于潮溅,雨水较多为特点,从物化现象上来说,以生长较快为特点,从人体疾病来说,以脾病肾病为多见。由于胜复的原因,在自然气候方面还可以出现大风,暴风的变化,在物化上还可以因大风而出现草握木零的现象;在人体疾病上还可以出现肝气横逆或肝失疏泄的症状。因此,在分析这样年份的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体疾病的时候,也必须从以上几个方面综合加以分析。
      
    【原文】    
    帝曰:善。愿闻其时也(1)。歧伯曰: 悉哉问也! 木不及,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2) 春有惨凄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燔烁之复(3),其眚东(4),其藏肝,其病内舍胠胁,外在关节(5)。火不及,夏有炳明光显之化,则冬有严肃霜寒之政(6),夏有惨凄凝冽之胜,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7),其眚南(8),其藏心,其病内  舍膺胁,外在经络(9)。土不及,四维有埃云润泽之化,则春有鸣条鼓拆之政(10) 四维发振拉飘腾之变,则秋有肃杀霖摇之复(11),其眚四维(12),其藏脾,其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支(13)。金不及,夏有光显郁蒸之令,则冬有严凝整肃之应(14)夏有炎烁燔燎之变,则秋有冰雹霜雪之复(15),其眚西(16),其藏肺,其病内舍膺胁肩背,外在皮毛(17)。水不及,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18)四维发埃昏骤注之变,则不时有飘荡振拉之复(I9) 其眚北(20),其藏肾,其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澳谷瑞膝(21)失五运之政,犹权衡也(22),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矢。故曰: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23)。此之谓也。
    【讲解】      
    (l)愿闻其时也    
    “时”,指时令或季节。此段系承上节岁运不及而问,意即希望了解在岁运不及的年份中,乘侮胜复与季节的关系。以下即就木、火、土、金、水五运不及之年分别介绍了乘侮胜复的规律。      {2)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    
   “鸣”,指音响,“条”,指树木枝条,“鸣条”,指春风吹动树木枝条发出响声。“律”,指音律,“畅”,指和调悦耳。“雾露清凉”,指凉爽气候。这是指一年中正常的气候变化而言。“鸣条律畅之化”是指春天的正常气候变化,“雾露清凉之政”是指秋天的正常气候变化。这也就是说春天的气候正常,秋天气候一也就正常。      
    (3)春有惨凄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蟠烁之复      
   “惨凄残贼”,指春天里应温不温,应生不生,春天气候好象秋天一样。“炎著播烁”,是指夏天里的酷暑炎热。全句意即在岁木不及之年中,春天比较凉,但是这一年的夏天却比一般更加炎热。从五行概念米说,“春有惨凄残贼之胜”,是由于岁术不及,金气来乘的结果,“夏有炎暑潘烁之复”,则是金气偏胜,火来克金的表现。于此可以看出,复气发生的时间主要在其本气主时的季节。火气来复主要在夏天,如本节所述。如系金气来复则在秋天,水气来复则在冬天,木气来复则在春天等。      
    (4)其眚东    
    “眚”(shen9音省),义与损同,可以作损害解,亦可以作疾病或过失解。“东”,即东方。古人以东、南、西、北、中五方作为定位指标,并用以和自然气候变化,物化现象,人体生理及病理现象联系起来,用木、火、土、金、水五行加以归类。这也就是《素问·天元纪大论》中所谓的:“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优思恐。”“其眚东”,意即在岁木不及之年,其在自然气候方面和物化现象方面的反常现象以及人体病理方面,凡归属于木类的有关内容均会受到损害而出现反常。其损害的原因是由于东方的岁木之气不及。在岁木不及之年中,从自然气候来说,东风无力,气温偏低;物化方面,生发不好,疾病方面肝气不足等,均属“其眚东”的范围之内。      
    (5)其病内舍胠胁,外在关节    
    “舍”,此处指疾病所在部位。“胠”(qu音区),指人体腋下胁上的部位。“胁”,指腋下肋骨所在的部位。“外在”,此处是指躯体以外的四肢。“关节”,此处是指肢体上的骨关节。“胠胁”主要为足厥阴肝经经脉循行的部位。肢体活动自如能屈能伸与筋健的作用有关。肝主筋,关节为筋之府,亦即关节为筋健的所在部位。“其病内舍肤胁,外在关节”一句,意即“岁木不及”之年,由于肝气不及,因此在人体疾病方面主要表现在肚胁及四肢关节部位。      
    (6)夏有炳明光显之化,则冬有严肃霜寒之政      
“炳”,指光明显著,亦指点燃,古人燃烛日“炳烛”。“严”,指严厉,“肃”,指肃杀。全句是说夏天炎热,冬天寒冷,是指正常的气候变化。这也就是说夏天气候正常,冬天气候也就正常。 
     (7)夏有惨凄凝冽之胜,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    
    “惨凄凝冽心指寒海f“埃昏大雨”,指湿土如雾,大雨倾盆。“不时,,即随时,亦即不固定于一个季节。全句意即在岁火不及的年份里,夏天比较寒冷,应热不热,同时还可以随时出现阴雨的反常变化。从五行概念来说,夏天属于火,寒冷属于水。“夏有惨凄凝列之胜”,是岁火不及,水气来乘的结果。阴雨、潮湿属于土,“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则是由于水气偏胜,土来克水的表现。值得提出的是:其它复气发生的时间均出现在其本气主时之时,而为什么惟土气来复独言“不时”了这是因为,《内经》认为,土在万物生化过程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所谓“土生万物而法天地”,土与其它四行的关系是“土载四行”;土合方位则“土治中央”;土合脏腑则“入通于脾”。至于土与季节的关系则有两种提法:一种认为“脾主长夏”,“通于土气”,也就是说长夏为土气所主之时,另一种认为土旺四季。由于脾土之气生养万物,溉濡四脏,它的作用应该是贯穿于全年四时之中,而不仅独主于一个季节。因此,把一年四季中的最末一个月,即辰、戌、丑、未四个月作为土主之时。本节即采取了土旺四季的说法,认为土气来复的时间为“不时”,也就是不固定于一时,而是四季皆可有复。      
    (8)其眚南      
    “南”,即南方。意即认为在岁火不及之年,其在自然气候方面,物化现象方面,人体疾病方面的反常变化,以及凡属于与火类有关各方面的内容均会受到损害而出现反常的原因是由于南方岁火之气不及所致。在岁火不及之年中,从自然气候来说,南风很少,夏行冬令,应热不热,阴天较多,雨水较多,物化方面生长不好;疾病方面,心气不足等,均属于“其眚南”的范围之内。          (9)其病内舍膺胁,外在经络    
    由于手少阴心经与手厥阴心包络的经脉循行,或“起于心中”,“下出腋下”,或“起于胸中”,“循胸出胁,下腋”,因此心病时可以在胸胁部位出现症状。由于心主血主脉,心为君主之官,因此心病时也可表现在全身经脉。全句意即岁火不及之年,人体疾病主要表现为心气不及,因此可以在前述部位发生疾病。      
    (10)四维有埃云润泽之化,则春有鸣条鼓拆之政      
    “四维”,此处是指四季。《素问·至真要大论》谓:“寒暑温凉,盛衰之用,其在四维。故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故《大要》日: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谨按四维,斥候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明确地指出,“四维”就是春夏秋冬四季。“埃云润泽”,指正常的降雨现象。“鸣条”与前述“鸣条”之义相同,指正常的春风。“鼓拆万,指在春风的鼓动下,植物破荚面出的萌芽生长现象。全句意即一年四季中降雨量正常,雨水充足,则春天里万物生长就自然良好。      
    (11)四维发振拉飘腾之变,则秋有肃杀霖霪之复      
    “振拉飘腾”句中的“振”字。指振动;“拉”,指破坏或摧残,“飘腾”,指飘起升腾。此处是指大风狂风摧屋拔树的现象。“霖霪”,指久雨成灾。全句意在岁土不及之年里,一年四季降雨量较少,可以出现风灾,但到了秋天又可以出现暴雨大雨。从纽行概念来说,风属木,雨属土,“四维发振拉飘腾之变”,是岁土不及之年,木气来乘的结果。“肃杀”属金,“秋有霖露之复”,则又是由于风气偏胜,金来克木的表现。不过“霖霪”,则不能用金克木来解释。这只能理解为木为金制之后,术不能制土,因而土气又出现失制的现象,所以淫雨成灾。此亦即前述之“复已反病”之意      
    (12)其青四维      
    “四维”,前已解释是指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意即在岁土不及之年里,由于雨水失调,因此在自然气候,物化现象,人体疾病方面的反常变化,凡属与土类有关的各方面的内容,均会受到损害而出现反常。由于五行之中,“土载四行”,“上为万物之母”,因此,“土气不及”时,木、火、金、水四行也均会受到损害,生物在生、长、化、收、藏各个方面也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原文谓:“其沓四维。”      
    (13)其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支    
    中医书中的“心”字,除指“君主之官”外,一般指心窝部,亦即胃脘部,“腹”,一般指下腹部。人体胃院部及下腹部与脾胃密勿相关。人体肌肉、四肢均属于脾之所主。而脾在五行归类上又属于土。全句意即凡属岁上不及之年,人体也相应出现脾气不及而在心腹、肌肉、四肢等部位发生疾病。      
    (14)夏有光显郁蒸之令,则冬有严凝整肃之应    
    “光显”’,此处是指炎热,“郁蒸”,是指热而多雨,好象以火烧水,以水蒸物一样。热而湿,这是夏今的正常气候变化。“严凝”,此处是指寒冷,“整肃”,是指万物处于闭藏状态。冷而闭藏,这是冬令的正常气候现象及物化现象。全句意即夏天气候变化正常,冬天气候变化和物化现象自然也就正常。      
    (15)夏有炎烁燔燎之变,则秋有冰雹霜雪之复      
    “炎烁播燎”,指天气过于炎热。全句意即在岁金不及的年份里,夏天常常过于炎热。从五行概念来说,秋属金,岁金不及亦即金气不及。在自然气候上来说也就是应凉不凉。金不及,则火来乘之,风来侮之。所以这一年夏天也就特别炎热。原文中“秋有冰雹雪霜之复”一句,不好理解。因为“岁金不及”之年,火乘风侮,不可能出现“冰雹雪霜”的严寒现象,而且复气一般亦多在本气主时之时来复,前段原文亦明确指出:  “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茂,燥烁以行……收气乃后。”既云“收气乃后”,岂有秋见冰雹霜雪之理。因此原文中之“秋”字可能有误,似改为“冬有冰雹雪霜之复”为妥。对于此句,王冰及新校正均未加解释,说明难解。高士宗解释为:“秋有冰雹霜雪之复,金之子水复胜而克火也。”绕了一个大圈,虽勉强解释,然义理不足以服人。      
    (16)其眚西    
    “西”,即西方。西方属金,在岁金不及之年,其在自然气候,物化现象:人体疾病等方面,凡属与金类有关各方面的内容,均可以受到损害而出现反常。例如在岁金不及之年中,从自然气候来说,西风较少,秋行夏令,应凉不凉,物化方面由于过于炎热而干枯故收成不好,人体疾病表现为肺气不足等等,均属于“其青西”的范围之内。“其眚西”;即认为出现上述反常变化的原因,是由于西方金气不足所致。    
    (17)其病内舍膺胁肩背,外在皮毛    
    “膺胁肩背”,这些部位与肺密切相关,如手太阴肺经即循行于胸部。皮毛属于肺之所主。全句意即在“岁金不及”之年,由于肺气不足,因此人体疾病可以表现在胸肋肩背及皮毛等部位。       (18)维有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      
    “湍润埃云”,指正常的雨水量,“和风生发”,指正常的萌芽生长。全句意即一年四季中如果雨水适度,则梢物生长情况就好。      
     (19)四维发埃昏骤注之变,则不时有飘荡振拉之复      
    “埃昏”,指土湿如雾如蒙;“骤注”,指暴雨大雨如倾如注。“飘荡振拉”,指大风、暴风摧物折树。全句意即一年之中,如果雨水失调出现暴雨大雨时,则常常也会出现大风暴风而形成狂风暴雨的反常现象。这样就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而形成灾害。从五行概念来说,水不及,则土气偏胜,雨湿流行,风气来复。“埃昏骤注”即为土气偏胜,土湿如雾,大雨倾注的自然景象。“飘荡振拉”即为风气来复,狂风大作,摧树折木的自然景象。      
     (20)其眚北    
    北,即北方。北方在五行上属于水。“其眚北”,意即造成前述灾害的原因是由于北方的岁水之气不及所致。凡属岁水不及之年,其在自然气候,物化现象。人体疾病等各个方面,凡是归属水类的有关内容均会受到损害而出现反常。例如:在岁水不及之年中,从自然气候来说,北风少,应寒不寒,冬行春令,风而成灾;物化方面应藏不藏;疾病方面肾气不足等等,均属于“其眚北”的范围之内。      
    (21)其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溪谷踹膝      
    “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因此,腰脊骨髓均属于肾。关于“溪谷踹膝”,王冰注云:“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子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这样解释范围过大,因为肉之大会小会处,全身均有,许多经都有溪谷,何以原文在此独把溪谷列为肾之所属?不好理解。高士宗在注中引《阴阳应象大论》云:“溪谷属肾。又肾脉从瑞至膝,故外在溪谷喘膝。”查《阴阳应象大论》原文:“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文中虽然说到“溪谷属骨”,但“属骨”二字此处系作骨之连接处来解释,和“溪谷,一样,是一个专用术语,这段文字不论从什么角度出发,都没有“溪谷属肾”的涵义。我们认为,原文把“溪谷瑞膝”联在一起来提,可能是指瑞膝部位上的溪谷,例如在膝下的内辅骨后,大筋下,亦即在膝部内侧面,胭横纹内侧两筋间凹陷处的阴谷穴,及在足内躁后方,当内跺尖与跟健后缘连线中点处之太溪穴。“踹”、“膝”为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肤经脉所循行的部位。而“阴谷”、“太溪”又均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全句意即在“岁水不及”之年里,人体肾气也相应不足,因此也就可以在临床上发生与肾有关的部位,例如腰脊、骨髓以及膝关节、小腿及阴谷、太溪等部位的病变。    
    (22)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       
    “权”,指秤锤;“衡”,指秤杆。用秤秤物时,根据所称物体的轻重拨动秤锤就可以使秤杆保持相对平衡。这里是用以比喻木、火、土、金、水五运在运行变化中的自动调节现象。五运变化中,本气太过时,其所不胜之气就要来复它,使之不要太过。复气偏胜了,同样又要受到复气所不胜之气来复。正因为有了这种层层制约,所以自然界在气候上才能够维持着一个相对平衡的局面。而自然界的各种生命现象也正是在这个不祈胜复的过程中正常生长。所以原文对此加以总结说:“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也。”      
    (23)天地之动加,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    
    “动静”,指前述之五运变化中的各种胜复现象。“神明”,此处是指自然规律。“阴阳之往复”,指季节气候J乙的阴阳消长进退,例如春来冬去.夏去伙来,冬来秋去等等。“寒暑”指气温的高低。也指一年。全句意即季节气候的各种变化及其自然调节现象,这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这些变化可以从一年中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等气温的变化中反映出来。所以也就可以根据一年各个季节中的正常和异常气候变化及其与物化现象、人体疾病表现等各个方面的关系来综合分析并总结其规律。
    【述评】    
    本节主要论述了六十年中属于岁运不及之年的自然气候变化以及物化现象人体受病的脏腑及其临床表现。根据有关论述,总结其规律是: 凡属岁运不及在自然气候变化上和人体疾病变化上的规律为: 本气不及则所不胜来乘,所胜如岁木不及之年则风气偏衰,燥气偏胜,风少,气温低,春行秋令,出现应温反凉的异常情况。到夏天,由于火气来复,则又可以出现酷热的异常情况。由于湿气反侮,所以又可以出现湿胜及涎热交熬的情况。这种反常气候可以严重影响各个季节中的相应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其在人体受病脏腑及其症候性质方面也相应地表现为肝气偏衰,肺气、心气、脾气偏胜的疾病表现。这种分析方法,与前述的岁运太过之年一样,是把天地人作为一个整体未研究并从而总结人体疾病的规律的、值得我们加以认真地学习、继承和发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