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药中《六元正纪大论》讲解32

 新用户33586458 2020-05-31
六、《六元正纪大论》讲解  32
    【原文】   
    厥阴所至为风府,为瑩启(1),少阴所至为火府,为舒荣(2),太阴所至为雨府,为员盈(3),少阳所至为热府.,为行出(4) r阳明所至为司杀府,为庚苍(5),大阳所至为寒府,为归藏(6),司化之常也(7)。      
    【讲解】      
    (1)厥阴所至为风府,为瑩启    
    “厥阴”,指初之气。“府”,有所在地或住宅、府库之义。“风府”,即风多之处,亦可解释为风气偏胜之时。“瑩”(ying间),王冰注:“微裂也”。“启”,有开之义,王冰注:“启,开诉也。“瑩启”,指植物萌芽破土而出。全句意即在初之气所属的这段时间中风气偏胜,植物开始萌芽生长。    
    (2)少阴所至为火府,为舒荣  
    “少阴”,指二之气。“火府护,指热气偏胜之时。“舒荣”,张介宾注:“物得阳气,故舒展荣美。”张隐庵注:“舒荣,舒展而荣华也。”本句意即在二之气所属的这段时间中热气偏胜,植物生长欣欣向荣。    
   (3)太阴所至为雨府,为员盈    
    “太阴”,指四之气。“雨府”,指雨水较多,湿气偏胜之时。“员盈”,张介宾注:“物得土气而后充实,故为员盈,员,周也。万张隐庵注:“员盈,周备也。刀本句意即在四之气所属的这段时间中,雨水较多,湿气偏胜,植物生长至此已经充实成熟。        
    (4)少阳所至为热府,为行出      
    “少阳”,指三之气。“热府”,与“火府”同义,指气候炎热之时。“行出”,张介宾注;“阳气盛极,尽达于外,物得之而形全,故曰行出。”张隐庵注:“夏气始于中,行出者,从中而出于外也。”本句意即在三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天气十分炎热,植物生长显著而茂盛。         (5)阳明所至为司杀府,为庚苍    
    “阳明”,指五之气。“司杀府”,指气候清凉,树凋叶落之时。“庚苍妙,王冰注:“庚,更也,更代也,易也。”张介宾注:“金气用事,故为司杀府。庚,更也。苍,木化也。物得发生之化者,遇金气而更易也。”张隐庵注:“庚,更也,草木至秋而更变也。”此句意即在五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气候由热转凉,植物生长停止,由欣欣向荣而变为树凋”十落,一片萧条。      (6)太阳所至为寒府,为归藏    
    “太阳”,指终之气。“寒府”,指气候严寒之时。“归藏”,张隐庵注:“归藏者,万物至冬而归藏也。”此句意即在终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植物停止生长,动物也避寒就温匿伏起来。      
    (7)司化之常也      
    “司”,指职司或职能。“化”,指化生。“常”,指正常。张介宾注:“司,主也,六气各有所主,乃正化之常也。”全句总括上述风火暑湿燥寒六气,各有其所属时令及正常职能,即风属厥阴,主植物的萌芽生长阶段;火、热属少阳、少阴,主植物的生长繁茂阶段;湿属太阴,主植物的生长成熟阶段多燥属阳明,主植物的收成阶段;寒属太阳,主生物的匿伏闭藏阶段。这就是说,由于自然界在气候上有风、火、湿、燥、寒的变化,所以自然界在物候上也就有生、长、化、收、藏的变化,这是自然变化之常。      
    【原文】    
    厥阴所至为生,为风摇(1),少阴所至为荣,为形见(2),太阴所至为化,为云雨(3),少阳所至为长,为蕃鲜(4),阳明所至为收,为雾露(5),太阳所至为藏,为周密(6)。气化之常也(7)。      
    【讲解】     
    (1)厥阴所至为生,为风摇    
    “厥阴”,指初之气。“生”,指生长。“风摇,指风气偏胜。“摇”,有摇动之义。张介宾注。“风性动,故为摇。”此句意即在初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从气候变化来说多风,从物候变化来说主萌芽生长。  
    (2)少阴所至为荣,为形见    
    “少阴”,指二之气。“荣”,指生长欣欣向荣。“形见”,指植物生长很快,由小到大。张介宾注:“阳气方盛,故物荣而形显。”此句意即在二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由于天气逐渐转热,植物生长显著。      
    (3)太阴所至为化,为云雨      
    “太阴”,指四之气。“化”,指植物生长由茂盛趋向成熟。“云雨”。指雨水偏多,湿气偏胜。张介宾注:“土能化生万物,云雨其气也。,,此句意即在四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气候炎热而潮湿,植物生长已经成熟。    
    (4)少阳所至为长,为蕃鲜    
    “少阳”,指三之气。“长”,指长大。“蕃鲜”,指植物生长十分茂盛,张介宾注。“阳气大盛,故物长而蕃鲜。”此句意即在三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由于天气炎热,阳气大盛,所以植物生长繁茂。      
     (5)阳明所至为收,为雾露    
    “阳明”,指五之气。“收”,指收成或收敛。“雾露”,指气候清凉。此句意即在五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植物由生长成熟进入收取阶段。气候转为清凉,树凋叶落,自然界出现一片收敛现象。      
    (6)太阳所至为藏,为周密    
    “太阳”,指终之气。“藏”,指闭藏。,“周密”,指密闭于内。高士宗注:“周密,周致深密也。”此句意即在终之气所属这一段时间中,由于天气严寒,一般植物停止生长,有些小动物也蛰伏起来准备过冬,整个自然界处于闭藏状态。      
    (7)气化之常也    
    “气”,指气候。“化”,指化生。“常”,指正常、张介宾注:“六气各有所化,亦正化之常也。”张险庵注:“生长化收藏,五时之气也,风摇形见,气之化也;故为气化之常。”此句意即风火热湿燥寒六气与生长化收藏密切相关,“生”因风;“长”因热,因火,“化”因湿,“收”因燥,“藏”因寒。这是自然气候的正常变化对物化现象的影响。      
     【原文】    
     厥阴所至为风生,终为肃(1),少阴所至为热生,中为寒(2),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3),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4)阳明所至为操生,终为凉(5),太阳所至为寒生,中为温(6)德化之常也(7)。      
     【讲解】      
     (1)厥阴所至为风生,终为肃    
     “厥阴”,指初之气。“风生”,指气候多风而温暖。“终”,此处同“中”字,与后文“中为寒”,“中为温”中之“中”字义同,指这一段时间有可能出现另一种气候变化之义。“肃”,指肃杀。此句历代注解不同。王冰注:“风化以生则风生也,肃,静也。”含糊其词,等于不解。《新校正》注:“按《六微旨大论》云,风位之下,金气承之,故厥阴为风生而终为肃也。,张介宾注同《新校正》,仍然没有把原文解释清楚。张隐庵注。“肃,肃杀也,风能生万物,而终为肃杀之气,盖四时皆有风气,故能生长万物而亦能收杀也。”张氏从风能生万物亦能杀万物角度来解释此句,以此说明初之气这一段时间中虽然风气偏胜,万物始生,但有时亦有可能出现万物收杀的反常现象。我们认为张氏注解比较符合实际,故从张注。这也就是说,每年初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一般说来,气候温和,风气偏胜,春风带来了各种植物的萌芽生长,但是在异常情况下,例如木运不及之年,也可以出现应温反凉,应生反杀,燥乃大行的反常变化。            (2)少阴所至为热生,中为寒    
    “少阴”,指二之气。“热生”,指气候转向温热。“中为寒”,指可能出现寒冷,也可以解释为外热内寒。此句意即在二之气所属这一段时间中,气侯转热,但也可能出现外热内寒或应热反寒的气候变化。      
    (3)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雨    
    “太阴”,指四之气。“湿生”,指气候偏湿。“终为注雨”,“终”字,此处作发展或结果解。“注雨”,指大雨或暴雨。张隐庵注:“太阴湿土之气,上蒸而为云为雨,故终为注雨。”此句意即在四之气所属这一段时间中,可以出现暴雨或大雨。      
    (4)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褥    
    “少阳”,指三之气。“火生”,指气候炎热。“蒸褥”,以火烧水化气熟物日蒸,以水润物日褥。这里是指热而且湿。全句意即在三之气所属这一段时间中,天气炎热。由于气候炎热,降雨增多,所以气候可以由炎热而发展为潮湿,形成湿热交争。湿可以因寒而生,也可以因热而生。这里是指因热而生湿而言。      
    (5)阳明所至为燥生,终为凉      
    “阳明”,指五之气。“燥生”,指气候干燥。“凉”,指清凉。此句意即在五之气所属这一段时间中,气候干燥,降雨减少,天气逐渐转为清凉。“燥”,可以因热而燥,也可以因凉而燥。前者叫做燥热,后者叫做凉燥。前者属热,后者属寒。前者属阳,后者属阴。应加以区别。          (6)太阳所至为寒生,中为温      
    “太阳”,指终之气。“寒生”,指气侯寒冷。“中为温”,指可能出现温热,也可以解释成外寒内热,外阴内阳。王冰注“阳在内,故中为温”即属此义。此句意即在终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气候寒冷,但也可能出现外寒内热或应寒反热的气候变化。应该指出,“少阴所至为热生,中为寒”,“太阳所至为寒生,中为温”,这两句意义很深,它是后世“夏月伏阴”、“冬月伏阳”论的理论基础,所谓“夏月伏阴”,即夏天炎热,但在炎热中却潜伏着一种阴寒现象,因而自然界中也存在着一个外热内寒的现象。例如在夏季里,天气十分炎热,但天气越热,下雨也越多,气候也越潮湿,山洞里或地下水也愈清凉。在人体也常常表现为表热里寒或表热里虚的夏令体质特点,因而对于夏令疾病的治疗方而,不但要清热、养阴,而且也一定要注意到益气、利湿。所谓  “冬月伏阳”,即冬天寒冷,但在寒冷中却潜伏着一种阳热现象,因而在自然界中也存在着一个外寒内热的现象。例如冬天越冷,气候也越干燥,山洞中或地下泉水也越温暖。在人体中也常常表现为表寒里热或阴虚内热的冬令体质特点,因而在对冬季疾病的治疗方面,不但要解表散寒,而且也乙定要注意到养阴、清热。临床上这些法则的提出,是根据“夏月伏阴”、“冬月伏阳”的理论,而“夏月伏阴”、“冬月伏阳万理论、此处所提出的“少阴所至为热生,中为寒”,“太阳所至为寒生,中为温”,又是其主要根据之一因此对这两句原文应加以深入理解。      
    (8)德化之常也    
    “德”,指季节气候上的正常变化规律。“化”,指化生或变化。此句意即前述六气在各个季节中的特点及变化是自然气候变化之常。
      【原文】    
    厥阴所至为毛化(1),少阴所至为羽化(2),大阴所至为倮化(3),少阳所至分羽化(4),阳明所至为介化(5),大阳所至为鳞化(6),德化之常也。      
    【讲解】      
    (1)厥阴所至为毛化      
    “毛”,即毛虫,泛指多毛的动物。“化”,指化生。此句意即每年初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比较适合毛虫的胎孕生长。      
   (2)少阴所至为羽化……少阳所至为羽化      
    “羽”,即羽虫,泛指禽类鸟类动物。“化”,指化生。此句意即在每年二之气、三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比较适合羽虫的胎孕生长。      
    (3)太阴所至为倮化      
    “倮”,即倮虫,泛指无毛、无羽、无介、无鳞的动物。“化”,指化生。此句意即在每年四气所属这一段时间中,比较适合倮虫的胎孕生长。      
    (4)阳明所至为介化    
    “介”,指介虫,泛指带有甲壳的动物。“化”,指化生。此句意即在每年五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比较适合介虫的胎孕生长。      
     (5)太阳所至为鳞化    
    “鳞”,即鳞虫,泛指带有鳞甲的水生动物。“化”,指化生。此句意即在每年终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比较适合鳞虫的胎孕生长。      
    【原文】    
    厥阴所至为生化(1),少阴所至为荣化(2),太阴所至为濡化(3),少阳所至为茂化(4),阳明所至为坚化(5),大阳所至为藏化(6),布政之常(7)。      
    【讲解】    
    (1)厥阴所至为生化    
    意即初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由于气候转向温暖,所自物候上表现为苗芽生长,软王冰注“温化也妙。    
    (2)少阴所至为荣化    
    意即二之气所属这一段时间中,由于气候逐渐转热,所以物候上表现为生长逐渐茂盏,故王冰往“暄化也”。    
     (3)太阴所至为濡化“喧”
    即热,意即生长茂盛的原因是由于夭气转热。意即四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由于气候炎热而潮湿,所以物候上表现为滋润,次王冰注“湿化也”,意即万物之所以能表现为滋润的原因是因为这一段时间中降雨量多,气候偏湿。  
    (4)少阳所至为茂化    
    意即三之气所属这一段时间中,由于气候炎热,所以物候上,.植物长势良好,欣欣向荣,故王冰注“热化也,,意即万物之所以生长十分茂盛的原因是由于天气炎热。      
    (5)阳明所至为坚化    
    意即五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由于气候逐渐转向清凉,所以物候上表现为生长成熟长势停止,处于收敛状态,故王冰注“凉化也”,意即万物之所以呈收敛状态,停止生长的原因是由于气候转凉。    
    (6)太阳所至为藏化    
    意即终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由于气候严寒,所以物候上表现为生长停止,蛰虫匿伏,自然界呈现一片闭藏状态,故王冰注“寒化也”。意即万物之所以呈闭藏状态的原因是由于气候严寒。      
    (7)布政之常也    
    “布”,分布、宣布之义。“政”,指作用或职能。此句意即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这是六气作用于四时的正常表现。张隐庵注“生茂坚藏,乃六气之政,而宣布于四时”,即属此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