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药中《六元正纪大论》讲解35

 新用户33586458 2020-05-31
    提示:还有两次,《六元正纪大论》的讲解就要结束,这最后两讲,是总结性的讲解,不可不看,因为第六讲的最后五次(32---36),是对人人相关的一年当中的气候、物候讲解及饮食起居,疾病的预防治疗的阐述,这是基本常识。想生活的好、想长寿,就应该了解。

六、《六元正纪大论》讲解 35
      【原文】    
     帝曰:愿闻其用也。歧伯曰:夫六气之用,各归不胜而为化(1),故太阴雨化,施于太阳(2);大阳寒化,施于少阴(3);少阴热化,施于阳明(4);阳明燥化,施于厥阴(5);厥阴风化,施于太阴(6)。各命其所在以征之也(7)。帝曰: 自得其位何如?  歧伯曰:自得其位,常化也(8)。帝愿闻所在也。歧伯曰:命其位而方月可知也(9)      
    【讲解】      
     (1)夫六气之用,各归不胜而为化      
    “用”,即作用。此处是指风、热、火、湿、燥、寒六气对万物的生化作用,所以王冰注:“用,谓施其化气”。“不胜”,即己所不胜之气,例如风可以胜湿,则风为湿所不胜之气。热胜凉(燥),则热为凉(燥)所不胜之气等等。“化”,即化生。全句意即六气之所以能对万物产生化生作用,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六气彼此之间有互相承制的作用,例如风可以胜湿,热可以胜凉(燥),湿可以胜寒,凉(燥)可以胜温(风),寒可以胜热等等。由于六气彼此之间存在着互相承制的关系.所以气候才能进行自调以保持其相对的稳定,从而有利于万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原文谓:“六气之用,各归不胜而为化。”这是《六微旨大论》中“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规律,在“六气之用”中的具体体现。    
    (2)太阴雨化,施于太阳    
    “太阴雨化”,指六气中的湿气。“施于”,即作用于。“太阳”,指六气中的寒气。此句意即六气中的湿气可以作用于六气中的寒气,使寒气受到制约不致于过于偏胜,从而使自然气候得以维持正常以有利于自然界生物的正常生长。用五行概念来说,“湿”属土,“寒”属水,“太阴雨化,施于太阳”,即土可以克水。      
    (3)太阳寒化,施于少阴      
    “太阳寒化”,指六气中的寒气。“少阴”,指六气中的热气或火气。六气中的寒气可以作用于六气中的热气或火气,使其受到制约不致过于偏胜,从而使自然气候得以维持正常,以有利于自然界生物的正常生长。用五行概念来说,寒属水,热属火。“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即水可以克火。      
    (4)少阴热化,施于阳明      
    “少阴热化”,指六气中的热气。“阳明”,指六气中的凉气(燥气)。此句意即六气中的热气可以作用于六气中的凉气(燥气),使凉(燥)气受到制约不致于过于偏胜,从而使自然气候得以维持正常;用五行概念来说,热属火,凉(燥)属金。“少阴热化,施于阳明”,即火可以克金。            (5)阳明燥化,施于厥阴      
    “阳明燥化”,指六气中的凉(燥)气。“厥阴”,指六气中的温(风)气。此句意即六气中的凉气可以作用于六气中的温(风)气,使温(风)气受到制约不致于过于偏胜,从而使自然气候得以维持正常。用五行概念来说,凉(燥)属金,温(风)属木。“阳明燥化,施于厥阴”,即金可以克木。      (6)厥阴风化,施于太阴    
    “厥阴风化”,指六气中的风(温)气。“太阴”,指六气中的湿气。此句意即六气巾的风(温)气可以作用于六气中的湿气,使湿气受到制约不致过于偏胜,从而使自然气候得以维持正常。用五行概念来说,风属木,湿属土。“厥阴风化,施于太阴”,即木可以克土。      
    (7)各命其所在以征之也    
    “各”,此处指风、热、火、湿、燥、寒六气。“命”,即命名。张介宾注;“命,命其名也。”“所在”,即所属部位及所属时间。张介宾注:“所在,即方月也。……方,方隅也,月,月令也。”“征”,指征象或征验。张介宾注:“征,验也。”此句意即风、热、火、湿、燥、寒六气可以根据其所属部位及月份的气候变化情况来加以验证。例如火的所属部位是在正南方,火的所属月份是三之气,因此在南方或在三之气所属这一段时间中,气候便比较炎热。水的所属部位是在正北方,水的所属月份是终之气,因此在北方或在终之气所属这一段时间中便比较寒冷。其余四气可以类推。这就是原文所谓的“各命其所在以征之”。    
    (8)自得其位,常化也    
    “自得其位”,即六气各自按它所属的位置及时间而出现,例如初之气时,风气偏胜,二之气时,热气偏胜,三之气时,火气偏胜,四之气时,湿气偏胜,五之气时,燥气偏胜,六之气时,寒气偏胜等等。这些都叫作“自得其位”。“常化”,即正常的气候变化。全句意即风、热、火、湿、燥、寒各按其所属位置及相应季节出现时,自然界气候就属于完全正常。    
    (9)命其位而方月可知也    
    “命”,已如前述,即命名。“位”,即位置。“方月”,即方位与月令。“命其位而方月可知”,意即如果六气所属的位置能够确定,则六气所在的方位及月令自然也就可以确定。所以张介宾注此云:“命,命其名也,位,即上下应有之位也。方,方隅也。月,月令也。命其位,则名次立,名次立,则所直之方,所主之月,各有其应而常变可知矣。”      
    【原文】    
    帝曰:六位之气盈虚何如(1)?歧伯曰,太少异也,太者之至徐而常,少者暴而亡(2)。帝曰:天地之气盈虚何如(3)?歧伯日:天气不足,地气随之,地气不足,天气从之,运居其中而常先也(4)。恶所不胜,归所同和,随运归从而生其病也(5)。故上左则天气降而下,下胜则地气迁而上(6),多少而差其分,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则位易气变易(7),则大变生而病作矣。大要曰:甚纪五分,微纪七分,共差可见(8),此之谓也。帝曰:善。
    【讲解】      
    (1)六位之气盈虚何如 ?   
    “六位”,即六气之位置。“盈虚”,即多少或盛衰。“六位之气盈虚”,意即六气在正常情况下虽然各有其所属位置及时令,但在异常情况下也有盛有衰,有多有少,不尽相同。前述“备命其所在以征之”,是言其常,此处言“六位之气盈虚,是言其变。      
    (2)太少异也,太者之至徐而常,少者暴而亡    
    “太少”,指五运的太过与不及。岁运太过曰太,例如岁木太过曰太角,岁土太过曰太宫等。岁运不及曰少,例如岁金不及曰少商,岁火不及曰少征等。“太少异也”,意即六气虽然各有所属的位置及时令,因而各个时令有其本身所特有的气候变化。但是在异常情况下,亦即在运气相合中,中运与六气不相应时,也会出现盈虚多少,不一定完全与其所属的季节气候相应。以壬辰年及丁卯年为例,壬辰年年干是壬,丁壬化木,壬为阳干,属于木运太过,因此壬辰年是太角之年。太角之年的客运初运也是太角,主双气太过。客运初运的所属时间与六气主时的初之气所属时间大致相同,初之气是厥阴风长,本来风气偏胜,如果再遇上太角之年客运初运也是凤气太过时,则这一年的初之气这一段时间,风气就会太盛。这就是“盈”。丁卯年年干是丁,丁壬化水,丁为阴于,属于木运不及,因此丁卯年是少角之年。少角之年的客运初运也是少角,主风气不及。初之气厥阴用事,虽然风气偏胜,但因为客运是风气不及,两相抵销,因此这一年的初之气所属这一段时间,出现风气不及,这就是“虚”。“徐而常”,指对生物的影晌不大;“暴而亡”,指对生物的影响很大,甚至不能生长。全句意即岁运太过之年,虽然也是反常,但是如果客运与主时之气同属时,虽属偏胜,但不完全影响生物的生长。仍以前举之壬辰年为例,壬辰年的主气和初之气虽然风气偏胜,气溢偏高,但并不完全影响生物的生长,所以原文谓“太过者徐而常”。反之,岁运不及之年就与岁运太过之年有别,因为岁运不及之年与主时之气不属于同类,所以就必然要影响生物的生长,仍以前举之丁卯年为例,丁卯年主气初之气应该是风气偏胜,气候转温,但是由于客运初运是少角,岁木不及,因此就会影响主气初之气而出现风气不及,应温反凉的气候变化。气候不温反凉,就必然影响生物的生长,甚至不能生长,所以原文谓“少者暴而亡”。应该指出,对于此条,多数注家均以六气本身分太少来理解,例如张介宾注:“六阳年谓之太,六阴年为之少,太者气盈,故徐而常,少者气虚,故暴而亡。”我们认为,五音建运、太少相生主要是指“运”而不是指“气”,因而不同意六气分太少之说。详见前述,此处从略。      
    (3)天地之气盈虚何如?      
    “天地之气”,此处指司天在泉之气。由于司天在泉分别主管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气候变化,所以此处所谓“天地之气”,广义言之,即一年之中上半年和下半年气候之间的关系。“盈虚”,即盛衰多少。“天地之气盈虚何如”,是问一年之中上半年和下半年气候变化盛衰多少之间的关系。      
    (4)天气不足,地气随之,地气不足,天气从之,运居其中而常先也    
    这是对前句“六位之气盈虚何如”的回答。“天气不足”,指司天之气不足。“地气随之”,指在泉之气亦随之不足。“地气不足”,指在泉之气不足。“天气从之”,指司天之气亦从之不足。质言之,亦即上半年气候不及时,下半年气候也必然随之不及而出现反常变化。例如上半年应温不温,应热不热,则下半年也必然是应凉不凉,应寒不寒。反之,下半年气候不及时,上半年气候也必然随之不及而出现反常变化。例如下半年应凉不凉,应寒不寒,则上半年也必然是应温不温,应热不热。这种变化是气候的反常变化,也是气候变化的正常胜复现象。这也就是《气交变大论》中所谓的:“木不及,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春有惨读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燔烁之变。……火不及,夏有炳明光显之化,则冬有严肃霜寒之政。夏有惨读凝冽之胜,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变。……土不及,四维有埃云润泽之化,则春有鸣条鼓拆之政,四维发振拉飘腾之变,则秋有肃杀霖霆之复。……金不及,夏有光显郁蒸之令,则冬有严凝整肃之应,夏有炎烁潘燎之变,则秋有冰雹霜雪之复。……水不及,四维有濡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四维发埃昏骤注之变,则不时有飘荡振拉之复。”“运居比中而常先也”。句中之“运”,指五运。质言之,也是指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等物候现象。“中”,指天地之中。“先”,指首先反映出来。此句意即上述六气之间的胜复变化,首先反映在五运的变化上,亦即反映在生物的生长化收藏等物候现象上。因此我们在分析自然气候变化时,必须首先重视五运的变化,特别要重视中运的变化的原因。这也就是前述分析“六位之气盈虚”,必须重视“太少异也”,重视五音建运的补充说明。      (5)恶所不胜,归所同和,随运归从而生其病也    
    “恶”,指厌恶或不欲。此处指不利于生物生长的气候变化。“不胜”,此处指岁孟不及之年。“恶所不胜”,意即不及之年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气候变化上应温不温,应热不热,应凉不凉,应寒不寒,完全不利于生物的应时生长,这也就是前述的“少者暴而亡”。“归”,指归从。“同”,指运气相同。例如客运初运是风,主气初之气也是风,即属运气相同。“和”,指和平。“同和”,此处指岁运太过之年。意即夕运太过之年,如果其客运与主气相同时,只要不是变化过于剧烈,也就不致于严重危芽生物的正常生长。这也就是前述的“太者之至徐而常”。居随运”,即随从中运的变化。“生其病”,即产生不同的自然灾害或疾病。全句意即六气虽然各有其特有的时令及所属时间,但由于中运每年不同,因此六气主时也有盈虚多少,并不一定与时令完全相应。这就提示我们在分析六气变化时,必须首先考虑当前的中运,要把运和气结合起来分析研究。      
    (6)故上胜则天气降而下,下胜则地气迁而上    
    这是总结前述内容。“上胜”,指司天之气偏胜。“降于下”,即必然要影响在泉之气。“下胜”,指在泉之气偏胜。“迁而上”,即必然要影响司天之气。这就是说全年的气候变化是互相影响的。上半年气候不正常,由于胜复原因,下半年也必然不正常。反之,下半年气候不正常,由于胜复原因,上半年也必然不正常。意即全年气候变化彼此密切相关。      
    (7)多少而差其分,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则位易气变易      
    “多少”,指六气的盈虚多少。“差其分”,指与应有气候的差距。“微者小差,甚者大差”,指客运与主气在属性上差距不大的影响就小,反之,客运与主气在属性上差距甚大的影响就大。“位易”,即六气所属的位置完全与正常颠倒。“气交易”,即司天在泉之气在属性上完全与正常颠倒。例如初之气厥阴风木,应该是气候转温,风气偏胜,但实际上气候寒凉,应温不温,雨雪纷飞,和终之气所属的时间一样,这就叫“位易气变易”。这样的反常气候变化,必然要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或发生灾害。所以原文接着谓:“则大变生而病作矣。”      
    (8)甚纪五分,微纪七分,其差可见    
    “甚纪”,即变化比较大的年份。“微纪”,即变化较小的年份。“差”,即差距或区别。全句意即变化较大的年份,其反常变化要达到五分,即有百分之五十变化。变化较小的年份,也要达到三分,即百分之三十的变化。这就是说,变化较大的年份有五分属于正常;变化较小的年份有七分属于正常。只有到了这种程度才能看出它与正常年份之间的差距和区别。这就是原文所谓“甚纪五分,微纪七分,其差可见”。“甚纪”,也就是前句所谓的“甚者大差”。“微纪”,也就是前句所谓的“微者小差”。“小差”不一定发生灾害或疾病,所以张隐庵注:“小差者,在天之纪,仍居七分,而三分交于地,在地之纪,仍居七分,而三分交于天,此上下气交,不为民病者也。”“大差”,就一定出现灾害或发生疾病,所以张隐庵注云:“大差者,在天之纪居五分,而五分直降于下,在地之纪居五分,而五分反迁于上,故曰“甚则位易,气交易,则大变生而病作矣。”

   【述评】    
    以上分别介绍了“六气之用”、“六气之位,“六气之盈虚”等有关内容。在介绍六气之用时,主要介绍了“六气之用,各归不胜而为化”,亦即特别强调了六气之间的承制关系问题。在介绍“六气之位”时,强调了“命其位而方月可知也”,亦即特别强调了六气各有其所属的时令与方位问题。在介绍“六气之盈虚”时,强调了“太少异也”,亦即特别强调了中运、客运与主气之间的关系问题及运在其中所起的决定作用,强调了“多少而差其分”,亦即特别强调了气候变化反常的程度大小与发生灾害或疾病与否之间的关系间题。这些认识充分说明了运气学说不但重视六气本身的作用,也重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但重视六气本身的特点和变化,也重视气和运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且把运的变化,亦即自然界中生长化收藏等物候现象作为反映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这就是原文所谓的:“运居其中而常先。”不但重视六气的反常变化,也重视这种反常变化的程度大小及其与发病与否的关系。运气学说中这种分析气候变化的方法,是中医学指导思想整体恒动观在具体运用中的具体体现,是古人在研究自然变化中的经验总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