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几乎所有投资人心中都有一个疑问,产业链会转移出中国吗?我们全球工厂的地位还能持续吗?笔者对中国的经济充满信心,中国制造业在改革开放的近四十年来切合内需发展的需要,在此前门类不全、技术落后、规模偏小的基础.上起步,从低附加值、技术含量低的状况逐步发展、迭代、升级,延伸至到进入部分中高附加值产业,目前工业产值占全球约30%,是全球第一大工业国,并仍在继续扩张和升级。 当今中国产业展示出四大特征: 第一、中国的产 业优势是内生的,依托于四大优势:大市场、大基建、全产业链及人才红利; 第二、产业转移的现象 在中国早已经开始,可以分为三种类别,并非所有产业转移都值得担心、不宜一概而论; 第三、中国依然是跨国 企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目前考虑搬离中国的是少数; 第四、脱离中国建立单独的产 业链将脱离需求、提高成本,未来3-5年难度较大。 中国市场也展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优势一 大市场 中国庞大的市场和需求空间是中国各类产业发展的温床,是各类制造业依托发展第一大优势。中国在大力投资扩产能、打工业基础的阶段,各类与投资相关的原材料、资本品等需求量及占全球的比例达到空前的规模及水平;当 中国逐步转型到内需与消费驱动的阶段,中国的消费市场也在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并且可能是人类史无前例的大市场(图表1)。这一单一大内需市场已经并将继续为中国各类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带来需求及供给侧的双重优势。 优势二 完备的产业链 中国上下游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优势也是吸引包括跨国公司及本土企业的一大优势。其他相对小的经济体如新兴经济体及部分总规模不大的发达经济体并不具备这一优势。 并且随着技术的积累,我们看到中国的产业也在不断往附加值更高的方向逐步升级。相对高附加值制造业占制造业的比例逐步升高,类似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当时日本高附加值产业工业增加值迅速上升,同时技术及结构升级产业占GDP比例在70年代不断上升。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全球产业链发展报告了,从2000年到2017年,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位置上,已经取代了日本成为亚太区域的核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美欧之间供应链直接联系。 优势三 大基建 中国在软硬件基础设施方面形成的两个“超級网络”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 1)硬件方面,中国包括高铁在内的基础设施优势仍在不断提升。截止2019年底,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超过3.5万公里,约占到全球高铁网的七成。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提出,2020 年构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通的“十 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 2)软件方面, 中国移动互联网渗透率在2019年上半年已经达到60.5%。2019年11月,中国正式启动5G商用,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力争2020年5G网络将覆盖所有地级市。 中国的制造业产业链能够发展至今天,除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之外,依托大市场、大基建等优势。这些优势其他大多数发达及发展中经济体并不全部具备,使得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