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为什么至死都不称帝?

 小魏看世界 2020-03-10


曹操这个人,特点是“有理想无蓝图”。他只知道不能再走东汉的老路,却不知道新路该怎么走。对于自己要走的新路,也不是坚信不移或者心中有数,常常会犯错误或者打退堂鼓。他杀边让,屠徐州,向世家大族示威,结果把自已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他战袁绍,征乌桓,意志还不如荀彧、郭嘉坚定,堪称险胜。他那个最重要的政策——唯才是举,也迟至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才提出。这时已是赤壁之战以后,曹操本人也五十六岁了。可见曹操一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试错,然后纠错,然后再错。他的“法家寒族路线”,其实是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

曹操坚决主张国家的统一,并为此奋斗终身。国家要统一,就要有一个统一的象征。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就是皇帝。皇帝是谁并不重要。如果条件成熟,自己来当也不是不可以,但不能没有,也不能有两个。他反对董卓,是因为董卓把皇帝搞得等于没有。他反对袁绍,是因为袁绍要把皇帝搞成两个。他坚持不退出政治舞台,而且在条件实际上已经成熟的时候也不取代汉献帝,则因为“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所以,为了国家的统一,他宁肯自己忍住,也不能弄出一大堆皇帝来。

曹操当年迁都许昌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不管干什么都是打着汉室的名义,当初为了出师有名拉拢人心,他可不止一次强调过自己绝不会取汉而代之。 

话说多了,说久了,就容易变成个人的标签,更何况像曹操这样的公众人物,所以,如果曹操贸然称帝,这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其次,曹操的眼光看得比较远,称不称帝只不过是个名义上的事儿。想当初,袁术急着称帝,结果群起而伐之,最后自取灭亡,再看看他自己,当年不过是自封了一个魏王的头衔,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甚至一度出现叛乱。毕竟,四百年汉室在民众那里实在是太根深蒂固了。  所以,现在称帝还不是时候,再等个几十年,等汉室的观念淡化了,基本上火候就可以了。

所以这等于说,曹操把称帝的梦想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去完成。  而曹丕确实也没有辜负老爹的期望,称帝登基,还追封老爸为魏武帝,也算圆了老爸的皇帝梦。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魏蜀吴之间虽然相对稳定,但一旦出现可以借题发挥的导火索,比如称帝,就可能再一次挑起战端。而且魏国内部也尚不稳定,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头衔而赌上整个国家。 

况且,曹操虽然没有称帝,但是无论从权力、待遇还是威望上,早已经是实际上的“皇帝”了,既然如此,那还在乎什么称不称帝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