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章 艺术道路上第一位恩师邓散木

 袁成亮工作室 2020-05-31
邓散木(1898—1963)上海人,原名钝佚,号粪翁,且渠子,晚年又号一足、夔。现代著名篆刻书法艺术家,其书法气雄力健,浑厚流丽,富金石韵味,篆、隶、正、草各体皆精,更进而融各体书的特点,自成一家。晚年病腕后所作“草隶”,独辟蹊径,风格高古。尤其是其篆刻远搜博采,上追周秦古玺,遍摹浙皖诸派,取各家之长而自成面目,以其沉雄朴茂、清新古拙,老辣奇倔、大气磅礴的风格独树一帜。三四十年代在篆刻界就有“北齐(白石)南邓(散木)”之说。著有《篆刻学》等著作十余种。其中《篆刻学》是他根据几十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心得和经验。文中对于印章的源流,各家篆刻流派、章法、刀法作了论述和介绍,特别对章法剖析,有独到的见解。此外,邓散木还擅以书法入画,所作荷、石、竹等挥洒遒劲,趣致盎然,写意寄情,达到了与金石、书法异曲同工的地步。邓散木不仅在艺术上造就颇高,而且为人正直,不怕权势,不媚权贵,对于上门求见的政客、富商常双手如掼婴儿般地将其赶出家门。 

  凌虚费尽周折进入“厕简楼金石书法讲座班”,邓散木第一堂课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邓散木教学方式既严谨且科学,凡有关诸多方面的事都身体力行,连印泥也自为自制,刻刀自铸。即便晚年右腕受伤、左腿被截,仍以坚强毅力用左腕书写刻印、著作。所有这些对于凌虚无形中都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凌虚后来经历了与邓散木几近相同的遭遇而能“艰难挺过”,这与恩师的影响不无关系。

  邓散木为人古道热肠,凡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他都给予不同程度的资助或免除其学费。在受其资助的学生中有一位姓叶的同学。该同学爱好魔术,且小有成绩,但有些好高鹜远,并不满足于在大街小巷施展自已的“才华”,一心想去正式舞台大显身手。但这对一个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做道具、招助手都需要不少钱。他于是找到了邓散木求助,邓散木二话没说便掏起了腰包,他是真心希望自已的学生能在艺术天地里有所作为。但没想到的是这位弟子初次登台便出尽洋相,落荒而逃,引得在一旁观看的魔术师们哈哈大笑。邓散木对此也只是一笑了之,便又将目光转向其他“有出息”需要帮助的穷孩子身上去了。当他得知凌虚为了能坐进他的教室所经历的种种遭遇后很是感动,当即免去了这位学生的学费。而凌虚也不负师望,成为邓散木的得意弟子。凌虚成名后的画室“茫万顷斋”之名即是四十年代由业师邓散木所题。邓散木因凌虚才华横溢、卓尔不群,且性情豪放孤傲,敢于同命运搏斗,遂以苏东坡《前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归,凌万顷之茫然”之意境,替凌虚画室取名为“茫万顷斋”,并为之铭:“信有佳人,遗世独立,万顷茫然,不著一物。”凌虚对恩师所题画室之名甚是珍爱,并于1943年秋作“茫万顷斋图”作品一幅以示其意。画面上远处一叶扁舟,行驶于碧波万顷之上,岸边杨柳在风中摇曵,画上方是凌虚自题诗“人生如一苇,遵海狎洪涛。要须持定力,慎把柁与篙。茫然凌万顷,千里追滔滔。何时振丝纶,赤手钩六鳌。”这首诗充分表达了凌虚不畏艰难,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