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中医研究生的独白:背诵一年经典,我突然开窍了

 竺言小聚 2020-06-01

刚开始跟随恩师学习时,在中医方面,我就像一个刚入学的小学生,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总是在老师看病的间隙提出各种问题。

面对我的提问,老师说:“你现在什么都不要问,如果你想跟着我学习中医,就先把《伤寒论》原文背会。背会后,有什么不明白的再问我。”

一位中医研究生的独白:背诵一年经典,我突然开窍了

01埋头苦背一年

无意间却获得惊喜

于是,我就开始背诵《伤寒论》。几天后,我实在背不下去,再次问:“老师,《伤寒论》我实在读不懂,背起来更困难!能不能先给我讲讲大致意思?或者推荐一些注解的书籍?”

老师说:“现在,我不方便给你讲,你也不要看注解的书,先背完《伤寒论》再说。

看来,老师下定决心了,背不会《伤寒论》什么也不会给我讲。我和很多师兄、师弟、师妹一起,开始了痛苦而艰难的背诵《伤寒论》的征途。

一位中医研究生的独白:背诵一年经典,我突然开窍了

转瞬间,到了第二年的夏天,我们基本上将《伤寒论》等经典著作背诵下来了。那天晚上,我走到图书馆,想着近一年基本上都是在背书,也该看点儿其他书籍了。

于是,我找了宋代朱肱撰写的《类证活人书》,开始翻阅起来,看着看着,我感觉整个身心仿佛“苏醒”了,书中所讲的大部分知识我都很熟悉,我没看过这本书啊!我一直在背《伤寒论》,怎么会知道呢?

我思考了一会儿,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知识都是我在背诵《伤寒论》时学习过的。难怪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位中医研究生的独白:背诵一年经典,我突然开窍了

02

老师的良苦用心

往往最后才明白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跑到老师的门诊进行汇报。老师说:“明白了吧?这就是我一直要求你们背诵经典的原因。

《伤寒论》是张仲景留给我们的知识宝库,历代医家研究它、探索它,每个人得到的体悟都不同。如果我给你们讲解,你们就会先入为主,那么你们得到的可能只是我的理解;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们看注解书,你们得到的也只是那些书籍作者的理解;你们了解到的,都不一定是张仲景的原意。

只有让你们熟练背诵《伤寒论》原文,在反复的诵读中去体悟,那么你们所得到的东西,才是你们自己的东西。我教给你们的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中医的思维模式。只有这样,将来你们毕业了,自己走上临床,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一位中医研究生的独白:背诵一年经典,我突然开窍了

跟随老师坐诊时,每当遇到疑难杂症,老师问诊、把脉之后,总会要求我们轮流把脉,随后开出处方,并且要背诵出所开处方的相关条文,讲出开方的辨证依据。

有时候,我们所开处方与老师意见不同,也会据理力争,不是我们不尊重老师,而是因为对于经典反复的背诵,赋予了我们无比强大的信心。

这时,老师不但没有责怪我们,反而提出表扬,有时老师会采用我们提出的建议。当时不免有一些年少轻狂的得意,却从未想过此举背后,是老师对我们莫大的鼓励和包容。

一位中医研究生的独白:背诵一年经典,我突然开窍了

学习中医,之所以能达到很高的境界,离不开经典底蕴之积淀。

而现在,对于大多数中医人来说,这样学习似乎不太可能了,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导致半途而废。

原因到底出在哪儿?

学中医,你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没时间——工作和家务都够累人的,还让我拿出大段时间背诵中医知识?太奢侈了吧!

没方法——中医的理论、那些名词太晦涩了,只能死记硬背,还总忘!

太枯燥——没人陪我一块儿学,一个人太没意思,不到两三天就放弃了!

其实,学中医可以很轻松

医承有道学堂打造的“100天训练营”系列课程,最大特点就两个字——轻松!

把繁杂的中医学习过程,拆解成100个小任务,每天只需5分钟,理解背诵一个知识点,配合老师讲解,让你看一遍就能掌握!

点击“了解更多”学习中医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