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完《新喜剧之王》,我不欠周星驰任何电影票了

 乐康居 2020-06-01

说真的,周星驰在我这里本来还是有点信誉的。 

毕竟,在我们欠他很多张电影票的年代,他曾经带来过太多欢乐。我人生最棒的过年记忆,便是初中时代某一年看完春晚后,和表姐蜷在被窝里,一边吃零食,一边看《食神》、《大话西游》、《百变星君》直到天明。后来周星弛正式进军内陆大荧幕,我们终于可以买票进场,虽然偶有失手,但从《功夫》开始,至少保持了隔一部出一次佳作的节奏。 

所以,在鸡飞狗跳地过完了猪年除夕(年二十九和我相依为命的狗突发重疾,在医院抢救观察了两天才缓过来),大年初一真的只想好好看个电影放松一下的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新喜剧之王》。

但真的,比起《长江七号》的做作、《美人鱼》的幼稚,《新喜剧之王》简直是无聊到尴尬。

剧情几句话就能概括完,也没什么好剧透的,因为全都是最俗套的情节:女主角在“竖店影视城”(光是这抖机灵的名字就想给他扣一分)跑龙套,被剧组的人换着花样欺负。加上又没钱,又被男人骗,人生跌入谷底。后来机缘巧合,绝地反攻走上人生巅峰。 

当然,情节俗套不一定是缺点。特别是春节档的商业片,俗套一点有时更容易成为合家欢的爆款。《新喜剧之王》真正要命的问题在于,作为一部喜剧片,它不好笑! 

预告片大家应该早都看过,可以说是周氏电影尴尬时刻大联播。刚放出来时有人说,这是片方的烟幕弹,正片肯定有惊喜。洗洗睡吧,真的,没有任何惊喜。正片和预告片风格完全统一,周星驰把自己致敬了一遍——在他过往几十部电影中出现过的套路、桥段、台词、屎尿屁,他又不厌其烦地重新用了一遍。

影片中任何角色都有可能毫无预兆地陷入歇斯底里的状态,开始大喊大叫。一场看完,除了记得几个邦硬的植入广告,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三个字:好吵啊。

可即便这么吵,我看的这一场里,观众几乎全程无反应。好几个人都完全不顾观影礼貌玩儿起了手机——但这一次,我理解他们。

毕竟,我也没有看到什么《新喜剧之王》,我只看到《我是路人甲》续集《我是宋兵乙》。以及,我还看到了周星驰的自怜与自恋:“我以前可惨可惨了,但我现在可牛可牛了”。

《新喜剧之王》里出现回忆杀也没用

你能想象女主角跌入人生低谷后是怎么咸鱼翻身的吗?她参加了周星驰的选角,被选中了,然后就成了影后。

看到这一幕时我真的惊呆了!得自恋到什么程度,才会在电影中指名道姓把自己设置为救世主角色啊?我简直想发明一个新词儿,把这种行为划拉到专业影评范畴:这叫电影文本的递归调用。 

看完之后,我真的很迷茫。这部电影到底想干什么?既无法让人捧腹大笑,也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更缺少在春节期间那些难得进一次电影院的老人小孩期待的大场面。想来想去,我能为它找到的唯一中心思想,大概就剩下励志。毕竟,电影的结尾,功成名就的女主角对一个村姑群演说:只要努力,你也可以做大明星。 

可,我们真的还需要这种励志吗? 

人生选择千万种,从来就是有坦途也有险路。对于选择坦途的人,我们当然应该多加鼓励。而对于那些想走险路的朋友,我反倒觉得,多泼一泼冷水才是更加善良、也更有智慧的应对。因为,只有那些无论如何也浇不熄的热情和掩不住的光彩,才是真正属于险路上的灵魂。否则,被毫无原则鼓励而来,很可能别人一将功成,你却是那万分之一的枯骨。 

做演员、成明星,就是这样的险路。 

险路从来不缺人,因为他们只看到一分耕耘十分收获,却不知道除了那一分的努力之外,另外还有九分是天赋,是机遇,是赏识,是阴差阳错,是一切无法掌控的终须有和莫强求。 

再回头看看电影结尾,那到底是真正的励志,还是漫不经心的毒鸡汤,答案就在你心里。

诚然,周星驰电影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他对各种小人物的塑造。但看了几十年,所有熟悉他的观众应该都会发现:他电影里的每个小人物,最终都会咸鱼翻身成为人生赢家,狠狠出了所有的恶气。

在这个意义上,现在更为流行的“开心麻花”系列电影倒像是周星驰电影的升级:它也同样聚焦小人物,让他们在电影里飞黄腾达、功成名就。然而,即使是被很多人诟病的某些麻花电影,其中的普世价值观也是在与时俱进的——小人物一枕黄粱,最终还是会发现平凡生活最可贵,功名利禄也不是那么好玩儿的,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爱那些爱你的人,才是人间正道。

而周星驰电影却仍然停留在过去:现实可以无视,努力就能成功。甚至连这种相对落后的价值观,也成了空洞的口号。所以观众的直接感受就是:电影不好看了。 

同样是以“跑龙套的”为主角的电影,尔冬升的《我是路人甲》直面了现实:最后没有一个人成功,世间大多数人能做的,只是在头破血流之后学会自我疗伤。但《新喜剧之王》里,女主角在电影前85分钟受尽了凌虐(谢天谢地,这电影只有90分钟),最后用了5分钟,就实现了反转逆袭——这样的故事,小S在《吃吃的爱》里演出来没有让观众信服,闹得人尽皆知的《逐梦演艺圈》演出来没有让观众信服,同样的,《新喜剧之王》这个貌似照着安藤樱路子选出来的路人女主角,演出来也没有让人信服。

电影的功能是替观众造梦,但如果这梦反复做了几十年,连细节都一点儿没变,那就真的成了痴人说梦。

看完《新喜剧之王》,我其实想破罐子破摔,再去看看《神探蒲松龄》——对比之后,说不定会觉得还是《新喜剧之王》好看。结果没想到才第一天,《神探蒲松龄》在我家周围电影院的排片几乎为零。

我另一个同样破罐子破摔的朋友也有同样遭遇:他老家小县城的电影院比较狂野,一直有个秘而不宣的潜规则,如果购票人数少于三人就会拒绝放映,票可退可换。他去退票的时候被告知:这一场《神探蒲松龄》,他是唯一的购票观众。 

谁能想到,大年初一,新片上映,竟会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可再想想也不奇怪,这几年成龙演了多少烂片,再铁的影迷心也冷了。 

一个一个偶像,都不过如此;沉迷过的偶像,一个个消失。下一个无人问津的,会是周星驰吗? 

我真心希望,他能用下一部作品来打我的脸。 

这就是我看完电影的感受:脑壳疼!⬆️

微信&微博:反裤衩阵地

喜欢请将我设为星标,不错过每次推送

↙️点这里,看全部推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