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道格 | 做象棋子,还是围棋子?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20-06-01

引子

人生如戏,职场如棋。职场中的你,无论踏遍楚河汉界,还是驰骋纵横纹枰,也终归是棋盘上的一颗子。棋局的胜负,固非一子所能左右;但既为棋子,如何保命升值,却是职场人的初心。那在风云变幻的博弈中,如何保持初心呢?这是个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有两种棋:象棋和围棋。虽然都是“国粹”,但两者小同大异,是由两种不同思维演绎出的不同物种。作为职场人,要实现初心,该做象棋子,还是围棋子呢?

一、象棋

先说象棋。开局时,棋盘上便布满棋子,双方严阵以待:车马炮、将相士,各居其位;卒在前、将在后,井然有序。厮杀中,马走日、象飞田,循规蹈矩;过河卒、别腿马,无可奈何。这里的按部就班和各司其职是不是像极了等级森严的传统企业?这类组织,往往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体系流程,人人都有醒目的头衔和明确的JD。工作中,人人“不逾矩”,事事“按规矩”;各部门楚河汉界、泾渭分明。作为象棋盘上的棋子,员工通常都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和标准的操作规程,他们常常会说“这事儿我管不了”、“那事儿只能这么办”。。。

在以掐着秒表规范工人每个动作的“科学管理”看来,这种一切都清清楚楚、有条不紊组织必定是高效的,就像早年的流水线,从工位到节拍,从零件到工人,标准和程式保证了生产结果的可控、有效。员工的价值体现在“有手”而非“有脑”,体现在以既定的角色(车马炮)按既定的规则(马走日)去做事;组织的效率和效果是建立在周密的规划和严密的执行之上。这也许看起来有点反人性,但正是这样的方式,帮助人类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

二、围棋

围棋则不然。开局时,棋盘上空空如也,虚位以待;所有棋子只分黑白,不分等级。围棋的规则极其简单,基本就靠“气”和“眼”两个概念,便决定了“生死”、“大小”和“输赢”。然而,简单的规则却演化出种种策略。首先,同样造个眼,角上只需两颗子,边上需要三颗子,离开边角则需四颗子,这就是所谓“金角、银边、草包肚”的运子策略。其次,围棋的输赢以占地多少为标准,并非以某个具体“人物”的死活为目的,这便是种“对事不对人”的绩效策略。最后,围棋子在落子前,没有身份,众生平等;落子后,关键与否,高下立现;每个子的价值,非得在躬身入局后方能显现,没有一颗子有与生俱来的权威和特权。

因此,围棋子的力量,并不体现在具体某个棋子上,而是体现在不同棋子之间所形成的网络和连接之中,只要身处关键节点,寥寥数子,便可形成奠定胜局的实地或势能,这是一种“涌现”的力量。如果把围棋看做一个“自系统”,那么系统里的每个棋子,以“极简”的规则为指引,不给自己刻意规定固化的职责和岗位,在既有盘面上找到适合自己入局的关键节点,通过与其它棋子的连接或呼应,形成全局优势,实现自身价值。棋子的目标是“围”更大的地盘,而非过程中的“循规蹈矩”。

三、我的答案

在我看来,围棋有不同于象棋的另一种思维。在这种思维下,组织成员无需明确的头衔和JD,他们的价值取决于形成网络和连接的能力,而非org chart上职位的高低;为此,他们不自我设限,他们可以“斜杠”多个角色,他们常说“我能”。。。在以“标准化”为目标的“科学管理”体系中,不守“规矩”的作为是要被剔除和屏蔽掉的“意外”;但在以不确定性和解构为特点的后现代管理中,规矩本身才是意外,无常是常态,应变是日常;就像围棋子,唯有落子“入局”,与其它棋子相应成势,才知道有无价值。

其实,我这样比较象棋和围棋是不公平的,两者都是高级智力游戏,它们的区别在于玩法而非高低。我拿象棋和围棋去类比职场也并不恰当,真实世界里没有完全的象棋型组织,也没有纯粹的围棋型组织。作为员工,也基本无法左右组织的行事方式和自身所处的“棋局”。然而,随着真实世界越来越像个“黑天鹅湖”,既定的规则和以我为主的假设似乎越来越无效。作为职场人,面对确定的不确定性,如果借鉴一下围棋思维,在无特权、不预设和非固化的基础上,加上对网络效应和主动接入的重视,也许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职场生存策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