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健康问答|儿童零食到底怎么选?

 《博大精深》 2020-06-01

零食,是指正餐外,用于补充营养、放松悠闲、愉悦心情的食品。大部分孩子都喜欢吃零食,然而“儿童零食”一直无标准可循。

5月17日,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了《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首次提出“儿童零食”的定义,区别于普通零食,给出了3~12岁儿童食用零食的建议,新标准将于6月15日起实施。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对《儿童零食通用要求》的解读,看懂“儿童零食”到底怎么选、怎么吃。

“儿童零食”的6条金标准

《儿童零食通用要求》是我国第一项专门关于“零食”的标准,同样也是关于“儿童零食”的第一项标准。

儿童零食标准

1.儿童零食不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2.不能使用经辐照处理的原料;

3.少盐少糖少油;

4.不允许使用防腐剂、人工色素、甜味剂;

5.零食不能崩到小牙;

6.强制标出过敏原。

营养健康方面

新标准在营养健康方面,提出儿童零食不能含有反式脂肪酸、不能使用经辐照处理的原料;提出少添加糖、盐、油的规定,并规定了氯化钠、蔗糖、脂肪的限值。

安全性方面

在安全性方面,新标准提出婴幼儿辅食不允许使用防腐剂、人工色素、甜味剂;产品物理层面上,规定产品的组织形态不能有明显尖锐突出物,产品的口感不崩牙,包装结构设计在使用过程中不应对儿童产生割伤、误食等伤害风险。此外,新标准强制儿童零食标出过敏原信息。

专家推荐一套“零食食用频次”

零食有优劣之分,并不是所有的零食都对孩子不好,吃不吃不能一概而论。

非营利性机构“iearth—爱地球”发布的《中国9城市儿童食品添加剂摄入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有9种孩子常吃的零食含添加剂最多,包括方便面、火腿肠、蜜饯、果冻、冰激凌、饼干、奶茶、口香糖和薯片。

对营养需求大、胃容量又比较小的孩子来说,零食是必要的营养补充。专家们认为,根据食用频率零食可大致可分为4类:

1.可经常食用的9种零食:全麦饼干、营养麦片、蔬菜、水果、水果干、奶酪、花生酱、酸奶、自制面包。

2.可每周食用2~3次的零食:甜饼干、冰激凌、山楂片、鸡蛋卷、布丁、动物饼干、燕麦花卷、海苔、自榨果汁等。

3.只能偶尔吃的零食:糖果、巧克力、薯片、薯条、玉米片、棉花糖、烤饼、果脯、虾条、碳酸饮料等。

4.最好不吃的零食:方便面、火腿肠、果冻、速溶奶茶等。

儿童吃零食,5个原则很关键

3~5岁正是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时期,家长应在这个时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零食观”。

一般而言,孩子吃零食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以口味和孩子的喜好选择零食,更多地要从营养角度补充正餐不足,让孩子少吃或不吃油炸、高糖、高盐的零食。

2.多选择新鲜易消化的奶类、水果和蔬菜给孩子当零食。

3.零食食用时间离正餐时间不低于1.5小时,每天不超过3次。

4.不喝含糖饮料,吃完后要漱口。

5.注意安全,不能边吃边玩,小孩子要避免豆类和坚果。对于6~12岁的孩子,可以在3~5岁儿童的零食安排基础上增加坚果类零食。

(本文受访专家系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汪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