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走窑汉》

 徐方梅 2020-06-01

会找刘庆邦的短篇小说来看,是因为王安忆的推荐。很喜欢王安忆,虽然她的书,我看的其实不算多。我最早接触比较专业的关于小说写作阅读的分析就是她的《心灵世界》。一开始看得很辛苦,但看完后收获很大,然后,我就开始关注她这方面的文章或者书。

她对刘庆邦的短篇小说评价很高。我开始关注刘庆邦才知道他有“短篇小说王”之称。

《走窑汉》是刘庆邦很有代表性的一篇短篇,发表于1985年,他的短篇小说集的第一篇,大约七八千字。很简单的一个复仇故事,读起来却有侦探小说那种一步一步逼近真相的节奏感。

小说从马海州出狱回到矿里工作开始讲起,而他坐牢的原因——捅了张清一刀。换工作服的时候,马海清的刀掉了,把张清吓得不轻。马海州的老婆——田小娥给他送餐。马海州让小娥发烟,她唯独不给张清。在马海州的要求下,小娥还是给了,但在张清接烟的时候,小娥把烟扔地上了。三个人的关系,在递烟中递出来了,但原因是什么?没说。马海州总是紧跟着张清,让他神经紧绷。故事慢慢地揭开谜底。人物的性格在慢慢地变化。

马海州原来是矿里胸佩红花的青年突击手。然而,在他下矿的时候,妻子小娥被张清诱奸。马海州知道田小娥出事后,他对田小娥的态度不断在转变,经历了三个变化。刚开始的时候,他吼,“田小娥,不许去死!......”他是真心不想田小娥死,他知道她是受害者。马海州是个善良的人。二话不说救了掉冰窟窿的小孩,拿钱给家里被火烧了的小四。他知道田小娥出事后,找张清算账,捅张清一刀。他没对小娥做任何事,没一句重话。只是进囚车前,吼了那么一句,不能死。这个时候的马海州,真心希望田小娥活着。那么什么导致他对田小娥说出那么戳心窝的话——“我以为你早不在人世了”?

马海州入狱后,田小娥回家。家里等待她的是什么?

回到家里,她仿佛成了一只妖魔鬼怪,连三岁的小孩都朝她扔瓦片。

田小娥的遭遇,马海州呢?

那边的人见马海州不在跟前,开始讲女人。

他们每个人都装油一肚子女人的故事,而且津津乐道...........哪个灯房姑娘品行不端,谁家老婆偷汉, 某干部是玩弄女性的老手.......

没人像对待田小娥那样直接辱骂,但是背后呢?作者没直接说。从写作的角度看,直接写了田小娥的遭遇,再重复类似安排并不是个好选择。从人物的性格设置来看。田小娥是个弱女子,当面侮辱她,不会给自己惹来麻烦。马海州连张书记都敢捅一刀,这么强势的性格,不可能允许人当面侮辱他,所以没人会当面去招惹他。但背后的议论会少吗?马海州这样的人,能忍受这样的人生“污点”吗?

出狱后,重新回到矿里,田小娥再次来到矿上,马海州的态度有了变化。

他冷冷地看了小娥半天,说:“我以为你早不在人世了呢。”

入狱前,马海州还希望田小娥好好地活着,但这个时候田小娥活着,对他来说,就是耻辱。时刻提醒着他,老婆被玷污了,他报不了仇还进了监狱。田小娥慢慢地变成了他复仇的工具。直到,张清自尽,田小娥自尽,他才从这段仇恨里解脱出来。然而,他的人生解脱了吗?

马海州是一个立体的角色,田小娥就是他的影子。一明一暗控制着故事的发展和节奏。这篇小说最好的地方在于,什么时候该全讲,什么时候该讲一半,什么时候要压着不能讲,作者控制得特别好。把一个没有悬念的复仇故事,讲出侦探小说的节奏出来。

作者采用的是插叙、倒叙穿插用的方法,结构安排上很好,但有一个不足,就是各种叙述方法的转换不是很清晰,有的地方衔接比较模糊,需要全篇看完再回去推断时间的发展顺序。我觉得这是作者在表达上的小瑕疵。

在看过白先勇的小说之后,看这篇《走窑汉》的。对于王安忆说的,台湾作家和内陆作家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别有了更深的理解。

大陆与台湾的小说语言最表面的区别是:大陆小说语言口语化,这口语因带有极强的地域特征,因此也更加方言化与俗语化;台湾小说语言则是汉语技术化,即是语文话或书面化。

反复地读《走窑汉》我没有抠字的冲动,只是通过作者叙述的场景,去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人物关系变化。而当我反复读白先勇的小说的时候,看着会有抠字的冲动,有些字会反复地去咀嚼,体会作者的用字的用心。在读到王安忆的这个观点之前完全没有留意到这个问题。如今仔细想来,我不喜欢莫言的小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概在这里。他用到北方方言,浓浓的北方气息,对于南方人的我来说很不习惯,难以喜欢。

以前写作文的时候,是书面语的,因为方言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现在写文章的时候,会用上方言。一方面是语言习惯导致的,一方面也是自己有意无意而为之。之前觉得写文章讲故事应该努力做到“身临其境”。但看完《走窑汉》的现在,我犹豫了。

之前,我很少重复地去看一篇小说,即使是写读后感也是凭第一感觉去写,最多就是引用的时候翻一下原文。很少像最近这样,反复地去看(这是上完伊沽城老师的课之后的收获——如何更好地去阅读)。写完这篇《走窑汉》,我一点都不想再去看一遍。但《台北人》我还想再看,虽然看了几遍,伊沽城老师也详细地分析过一遍,但依然觉得小说里有可以读的东西,没有厌倦。


ps:这篇是《走窑汉》的读书笔记,其实也可算是《故事与讲故事》的读书笔记。在读《走窑汉》的时候,一直在印证着《故事与讲故事》里面读到的一些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