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学生,不想学,成绩差;可在班级中,更多的是学不懂,效率低,成绩中等的学生。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家里的条件并不好。 因此,他很努力学习,既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也不想辜负自己的父母。 教室中来的最早的是他,走的最晚也是他,成绩却不怎么好。 有一天,深夜里,他给我打了一通电话,哭个不停。 他说:'老师,我好累,我熬夜早起,但是成绩还是没有别人好。' 我安抚他,让他先睡觉。 第二天,我把他找到办公室,分析了他的学习方法,存在很多细碎的问题。 我建议他按照这几种方法学习。 死学硬学,不如巧学;努力坚定,应该向好。 01熬夜,不如早起这位同学,因为长期熬夜,精神不济,所以上课的内容无法专心听。 只好在课下补,而新的知识,总是有很多细节是很难理解透的。 知识点没有理解,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考试的结果不会好。 曾国藩小时候被人戏他愚。 而后凭借'早起''有恒'这两个词成为一代名臣。 一日之计在于晨。 早起,不仅能让一天的学习充满活力,还能保持在课堂上的高度专注。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早起的习惯呢? 首先,是要早睡,很多学生单纯为了追求时间,就熬夜。 结果是熬夜的时候,效率也不高;早起起不来,上课不专注。 得不偿失。 其次,是定时定候睡觉,固定自己的睡觉和起床时间,保持一个良好的生物钟。 02 SQ3R阅读法:囊括从预习到复习,高效学习法这个同学在学习上,过于忽略教材的重要性。 他使用题目去学习知识,在知识没有学会之前,越做题,知识就越乱。 在考试的时候,不可能能够完整地运用知识点。 我给他推荐了SQ3R学习法。 S代表survey(浏览) Q代表question(提问) 3个R是read,recite(复述),review(复习) 这个方法本是用于阅读一本书,或者精读一个知识。 但是其实隐含了学习的内涵。 浏览其实就是在学习之前,进行一个预习的过程。 在预习的时候,简单浏览一遍第二天要学的知识点。 然后在不会的知识点旁边,打一个问号,或者写出自己的疑问,这是提问的步骤。 阅读的时候其实就是听课或者理解分析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解开自己的疑惑,并把所有的知识从头捋一遍。 复述这个过程,也是比较重要的。 用自己的语言,把所学的知识点讲述给自己或别人听,其实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把知识内化的过程。 只有自己真正理解了,才是属于自己的知识。 最后就是复习的问题,复习的时候最好是先用自己的语言回想一遍,再对比书本上的知识点,印象会比较深刻。 完整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能够让知识深刻地映在脑海里。 同时也能让知识点更好地运用在题目和考试上。 03西蒙学习法:弥补偏科最好的办法这个孩子一直成绩提不上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偏科。 数学学不好,150分只考到50分,整体拉低了分数。 西蒙学习法就是为专门学好一门学科设计出来的方法,也称锥形学习法。 居里夫人说:'知识的专一性就像锥子尖,精力的集中就好比是锥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连续性好比是不停顿地使锥子往前钻进。 很多孩子在假期的时候学得又多又杂,结果什么也没有学到。 实际上,假期是最好的弥补偏科的时间。 长时间地学习同一个科目,能够让知识连贯不间断地衔接起来,不管是学知识点还是做题。 学习知识点,能够找到前后的联系,并且能搭建一个较好的知识框架。 做题,能在题海里,找到一个题型的规律和逻辑。 先学习后做题,则能把知识点和题目联系在一起。 这样的学习,高效但是需要的时间长。 假期则是最好的时间。 以数学为例,在假期的时候,每天抽出六个小时来学习。 假如,我们是没有基础的,就从头开始学,前三到四个小时学知识点,后几个小时做题。 学完之后,再把自己所感悟到的学到的规律写在知识点的一旁。 在复习的时候,方便联想和回忆。 在假期的几十天内,基本上就能把一个学科的大体知识啃下来。 同时,在这六个小时之外,要复习其他科目,不要掉以轻心。 不管你成绩如何,尽管可以尝试这几种方法,希望助你有所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