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阴阳学说中的重中之重——阴阳消长关系

 三和行者 2020-06-01

中医认为,治病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使其达到平衡状态。这样一来,了解阴阳学说的内容,对于理解中医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帮助。而中医阴阳学说中又讲究阴阳的消长,指阴阳双方不断运动变化,此消彼长,又力求维系动态平衡的关系。只有透彻明白阴阳的消长,才能更好理解中医阴阳学说。

机体各项机能活动(阳)的产生,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这就是“阴消阳长”的过程;而各种营养物质(阴)的化生,又必须消耗一定的能量(阳)这就是“阳消阴长”的过程。在生理情况下,这种阴阳的消长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阴阳双方维持着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假若这种阴阳的消长,超过了这个范围,导致了相对的平衡关系的失调,就会引发疾病。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的“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就是指由于阴阳的变化,使得阴阳平衡失调,引起了“阳气虚”“阴液不足”的病症,其治疗应分别以温补阳气的滋阴增液使阴阳重新达到平衡为原则。

如以四时气候变化而言,从冬至春及夏,气候从寒冷逐渐转暖变热,即是“阴消阳长”的过程。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炎热逐渐转凉变寒,即是“阳消阴长”的过程。四时气候的变迁,寒暑的更易,实际上即是反映了阴阳消长的过程,其中虽有“阴消阳长”“阴长阳消”的不同,但从一年的总体来说,还是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的。

如以人体的生理功能而言,白天阳盛,故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黑夜阴盛,故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抑制为主。子夜一阳生,日中阳气隆,机体的生理功能由仰制逐渐转向兴奋,即是“阴消阳长”的过程;日中至黄昏,阳气渐衰,阴气渐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也从兴奋逐渐转向抑制,即是“阳消阴长”的过程。所以说,阴阳的消长平衡,不是绝对的、静止的平衡状态,而是相对的、动态的平衡。

阴阳的消长虽然是绝对的,平衡虽然是相对的,但决不能忽视相对平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只有不断地消长和不断地平衡,才能推动着事物的正常发展,对人体来说也就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只有“阴消阳长”而无“阳消阴长”,或只有“阳消阴长”而无“阴消阳长”,即是破坏了阴阳的相对平衡,形成阴或阳的偏盛或偏衰;导致阴阳的消长失调。对人体来说,也即是病理状态。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