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通日报

 杏林前浪4868 2020-06-01

    □程太和

顺寿堂、介福堂、遂生堂是民国时期通城三大药铺。顺寿堂、介福堂开设于清朝末年,遂生堂开设于民国初年。

顺寿堂

“顺寿堂”原为浙江慈溪蒋姓商人在苏州开设。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蒋姓商人将“顺寿堂”从苏州迁来通州,开设在东大街17号,该店批零兼营,前店后作,规模较大,设置完善,在市区以东地区和如东、东台一带享有盛誉。店内设有折兑(批发)柜、饮片配方柜、丸散膏丹柜,有粗细货房、粗细料房、刀房、饮片房以及大小件仓库,用房近百间。门面、柜橱和格斗都很讲究,大小瓷瓶均是江西定制并烧有牌号药名,在清末民初有职工近百人。其饮片刀房对片型十分讲究,一般有凤眼片、鸡眼片、柳叶片、骨牌片、马蹄片、鱼鳞片、瓜子片、过桥片、打光片、机片等,有的似蝉翼、如意卷、船型,甚为美观。对不整齐的败片(又称“二级片”)供批发销售或配置成药。对本地所产的荆芥、薄荷、藿香、苏叶、佩兰等药材按时采集鲜货,组织加工,保证当天晒干,以确保药材的色、香、味。同时,筛选讲究,在后作,哪怕是小颗粒的柏子仁、枣仁都仔细精选,对该去芯、节、毛、脚的品种都去除干净;在前柜,每次装药都将格斗内的药倒出经筛选后与新装药用纸隔开以供先用,而且规定三天一小筛,五天一大筛,筛下的碎片(俗称“药头”)用作酒药。在讲究饮片质优的同时,注重服务质量,对批发业务采取不同的来客用不同的接待,小至一般的食宿招待,大至派专人陪同上旅馆登记住宿;对门市有接方送药、代客加工、日夜服务、问病卖药等项目,造就了百年老店的诚信招牌。一度还在城东湾子头和南大街开设“存德堂”和“天禄堂”两家分店。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9月实行公私合营,入股1.7万元。合营后饮片由国药总店集中加工。1958年拓宽人民路时,原址被拆后迁至南大街营业,1965年人民路38号大楼建成后为南通市第一医药商店。

介福堂

“介福堂”为浙江慈溪文山孙姓商人于清道光年间开设,店址在西大街25号,该店批零兼营,前店后作,设置完善,其内部设置、分工和管理与顺寿堂相似,在清末民初有职工近百人,在市区向西一线直至常阴沙(今张家港市)一带享有盛誉。民国21年(1932年)介福堂毁于火灾。重建后,在三间石库门面上的招牌下,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题词,店内批发柜所挂“术媲神农”四个字的匾额是陈布雷所书。1955年底中西药兼营的“瑞成堂”并入。1956年9月实行公私合营,入股2.34万元。1958年拓宽人民路时店面被拆,与“养和堂”合并迁至城西大街营业。1965年人民路127号大楼建成后为南通市第二医药商店。

遂生堂

“遂生堂”由张謇于民路国5年(1916年)7月发起,筹资1.5万银元,开设在原模范路12号(长桥南西河沿)。该店规模较大,设置完善。经办人事为张氏亲聘,店堂正中“遂生堂”三字每字二尺见方和门口悬挂的青龙招牌以及店内的四扇八面都为张氏亲笔。为使鹿茸、鹿角不外求,由关外代办关鹿数对在黄泥山建立鹿苑进行饲养,至民国26年(1937年)发展到四五十头。南通沦陷后,鹿苑逐渐衰败。1956年9月实行公私合营,入股6861元。1967年模范路更名为解放路,遂生堂更名为解放路药店。1981年拓宽长桥南沿河路面时,店面被拆,迁至南大街54号更名为南通市第三医药商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