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绵阳头条# 1996年7月12日上午,...

 Loading69 2020-06-01
#绵阳头条# 1996年7月12日上午,四川省绵阳市江油的窦团山发生了让人痛心的一幕,被誉为“华夏一绝”的“铁索飞渡”出事了。作为三个“飞人”之一的钟应国在铁链上表演节目时,一时失手,从近百米高的铁索上摔下,当场遇难。
 
在这之前,“铁索飞渡”是不系保险绳的,钟应国出事后,其中一个同伴王勇改了行,从此不再碰铁索。“铁索三飞人”只剩下杨海平单枪匹马坚持着,让他坚持的理由除了为了传承“铁索飞渡”绝技外,还因家中有一对儿女要抚养,只是此后“铁索飞渡”表演都配上了保险绳。
 
窦团山三峰壁立,斧劈刀砍一般,犹如三根直上直下的擎天之柱,唯西面的问月峰有险路可上,其余两峰———东面的神斧峰和南面的飞仙峰均无路可攀登,而由上下两根铁索相连。
 
关于窦团山的神斧峰和飞仙峰上铁链是怎样架设上去的,至今还是个谜。根据《江油县志》,早在唐代,窦圌山的索链便出现了,最初是用“笮索”,就是竹绳,后来改为铜链,最后才换成铁链。
 
目前的铁索架设于清代雍正五年,分上下两根,上面一根细圆,下面一根粗扁,各长20米,两端均系于峰巅的崖壁上,下面就是深达百米的峡谷,虽经200多年日晒雨淋,至今仍未生锈。
 
更为神奇的是,自从索链架设起来后,就有人从索链上走了过去,并奇迹般地在神斧峰和飞仙峰上各建了一座庙宇。能冒险走过索链的人被当地人称为“飞人”。1978年窦圌山为了开发旅游才重新把铁索挂起,50岁的还俗武僧常聪和尚是“铁索飞渡”的唯一传人,常常为游客到对面飞仙峰和神斧峰的庙宇去烧香。
 
出生于1949年的杨海平,是江油市武都镇圌山村的农民,从小开始习武,他和同村的年轻人王勇、钟应国,见常聪和尚走铁索如履平地,十分羡慕,就开始跟常聪和尚学走铁索。经过刻苦训练,三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学会了“铁索飞渡”。
 
如前文所述,钟应国出事后,只有杨海平坚持了下来。然而,成功的光环背后,只有汗水、危险,以及不为人知的苦衷。在近20年的表演生涯中,杨海平有几次都差点从铁链上摔下去。为了让“铁索飞渡”更具观赏性,杨海平还将独创得“倒挂金钩”、“金鸡独立”、“空翻筋斗”、“仙人指路”、“苏秦背剑”等惊险动作加在表演中,从此“长髯飞人”杨海,平声名远播,据说旅游公司每月付给他1000元钱,“买断”了他胡子的“所有权”。
 
为了让“圌岭飞渡”节目表演更为吸引人,窦圌山曾招过一名“女飞人”,但因其手臂等各方面力量都不够,无法表演一些难度较高的动作,计划很快夭折。杨海平便打起了自己11岁小女儿杨力的主意,希望女儿能成为“华夏第一女飞人”,将“铁索飞渡”的绝技传承下去。刚开始心中充满抗拒的杨力,内心很矛盾,最终懂事孝顺的杨力明白父亲的心思,便同意了。
 
杨力在父亲引领下第一次走上了铁索,成为史料记载的“圌岭飞渡”最年轻的女性。第一次走铁索的她虽然在家里练了很久,但走上高空铁索,心里还是很虚。她在父亲的鼓励下,一点儿一点儿终于走完了长20米的铁索。后来,又学会了“倒挂金钩”“大鹏展翅”等高难动作,虽然如此,杨力的学业却没落下,后来考上了成都理工大学,毕业后便继续随父亲表演。
 
杨海平还有一个儿子杨朝,比女儿大几岁,杨朝小的时候,花钱大手大脚,还因没有及时拿到零花钱便赌气不上学。杨海平火了:“不去上学就跟我去走铁索!”杨朝系上保险绳,在父亲搀扶下战战兢兢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在铁索上走了一个来回。这一走,他吓破了胆,也体会到了父亲挣钱的不易。从此杨朝改掉不良习惯,刻苦学习,考上了西南科技大学。说来也怪,杨朝自从那次被吓破胆后,竟对“铁索飞渡”产生了兴趣。学习之余,他常跟父亲练习,竟也学会了“铁索飞渡”。
 
就这样,窦圌山“铁索飞渡”绝技受到包括央视、凤凰卫视等全国多家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报导,被誉为“华夏一绝”。杨海平父子女三人获得“当代飞人”的美誉,“铁索飞渡”也先后被列入江油市、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其实,现在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都出现了后继无人,无人传承的现象。有的难度太大,风险太高,有的经济价值低,无人愿意学,导致非物质文化无法传承,销声匿迹。“铁索飞渡”能被传承,实属幸事。
 
假如你是杨海平,你会让自己的子女传承这样具有风险的非物质文化吗?如果你是杨朝、杨力面对父亲,会如何抉择?欢迎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