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投资者交易心态成长的一种梳理

 深入认知 2020-06-01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联动性的增强,对于投资者的要求更高了,在很多情况下,不仅要求投资者具有基本的估值判断力、财报识别力,还要领悟微妙的交易心态。

1.面对波动中的浮盈与浮亏

面对市场震荡,很多人心情忐忑。当波动来的时候,持有的淡定随着跌幅的扩大而消失,躁动成为心里的一种反应,那种煎熬夹杂着对智商和人格的羞辱,会轻易摧垮一个强者。

有些时候,证券的浮亏在对人的折磨甚至要超过实体经营的确认性亏损。因为浮亏给人一种“可能涨回来的期盼”,但当等来的结果为“再度下跌”时,那种对人的戏谑简直可称为痛不欲生,这种对情绪的折磨,常常让交易者失态。

大多数人都把浮盈当做半揣兜里面的钱,所以形成了锚定感。而且很多时候,即使刻意保持理智,也很难阻挡畅想的发生,毕竟挣钱的感觉如此美好,那是一种难以忘怀的自我实现感觉。也正是因为这样,当产生浮盈时,人性中的上进心会促使人们更加努力,可能产生加筹追涨行为,这种心里暗示用历史的后视镜来看叫做贪婪,也被无数价投类书籍定义为一种幼稚或者不成熟,但当其发生时,看不出半点违和。因为在浮盈的扩张期,任何理智都要让位于利益的喷涌,那种猜对行情走势的先知性,夹杂着成长的浮盈,会让人体验到人生的快意,尤其回望现实世界的平庸时,会越发觉得自己幸运。

2.炒股盈利的初体验

可能在前几次,投资者也会比较谨慎,直接获利了结。当炒股的盈利第一次揣兜里时,再看那些年化4%-5%的银行理财,发现自己再也提不起兴趣。很多书上把这叫做贪婪感的醒觉。但其实,这是一种“残影效应”。人选择性的记忆起那些高光时刻,因为相对于整体略显惨淡的人生,挣快钱的记忆总是印象深刻。

于是很快,前期了结的交易者,马上会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不了这个游戏。一来是被很多书籍描述过的挣钱快感所吸引。二来其实很少被提及,就是自我主导人生的醒觉。

在交易的过程中,投资者是参与者,虽然股票交易电脑成交,甚至手机也能操作,但毕竟全程都是投资者自我决策,对于很多昏昏沉沉的上班族来说,这种类似于做生意的感觉实在奇妙,似乎自己就是boss,参与决策并承担结果。

于是一般只要在股市中体验过一次盈利的人,其实往往这辈子都会被其所吸引,偶尔也会因为亏损退出一会儿,其实更像是一种中场休息。他会向人言说“戒烟戒酒戒股市”,但往往在钱的诱导下,他会默默回归那里,带着一种特殊的期许,就像去见一位久别的老友。

3.仓位太轻的触动

投资者往往在第一次初尝甜头后,心情复杂。一方面回味着不劳而获的爽然,一方面又惆怅于初次投资本金过少的尴尬。一种加仓的冲动酝酿着,如同一种躁动,这种怅然其实就是“资本配置思维”的醒觉。

看过很多的书,对于此概念的描述过于学术和冗杂,常常让人觉得高不可攀,其实所谓的配资就是“对仓位问题的醒觉”。这个和资产大小无关,即使很小的钱,也一样面临“加减仓的问题”,所以本质是一样的。

盈利结果让人们体验到了“资本利得的曼妙”,同时扩大盈利的冲动,让人们本能的感知到“加仓的诱惑”。但亏损的概率依然笼罩于未来。所以,这种“得与失的矛盾性”提醒着真实世界的复杂,对投资的理解,如果没有哲学层次的顿悟,很难再上一个台阶。因为本质上,这个游戏不关乎赢或者输的次数,而只会关乎赢的时候赢了多少?以及输的时候输了多少?所以必须降低出手的频率,以免陷入“概率论的随机游走”。但是,当机会真出来的时候,也要绝然地加大投入。

说这些对于初学者而言,可能有些深奥。在此刻,投资者握着浸满汗水的本金,很可能增加投入,毕竟前期微小的盈利给了他信心,同时由于生活的压力,时不待我的紧迫感转化为一种责任感赐予人一种特别的感触,那种“证明自我的决心”才是补仓的重要推手。

这点书上往往也写的不清楚,因为一般都用“贪婪”一词掠过,并没有说清楚“命运对人生的感召”。

4.首次加仓多谨慎

带着惴惴不安的心,他加仓了,就像迟早要长大的少年终于要接受命运的历练。

下跌就像失恋一样让每个人都厌恶,但不会错过。绿色的k线闪动着,那颗灵魂在颤抖,下跌的期初,他安慰自己“波动是正常的”,用这种默念平复内心的躁动,生活依然照旧,谁也不知道他股票账户里的损失,但下班路上他略带忧愁。很多时候,书上把这种时刻叫做“崩溃的开始”,其实根本不对,他最多感到些许的郁闷,就如同节后遇到的疫情行情,持续的寻底中,仿佛随波逐流的无助,投资者只能感受“命运的不公”,他可能叹气可能伤神,但绝不失望。原因是首次加仓,往往多虑,因此一般为“谨慎性加仓”,现金头寸依然充足。所以其烦恼的不过是“对时机的把握”,这个时候或更早时候他多少在看投资书籍了,学习了初级的技术理论以及基本面分析。

5.知易行难

行情依然在继续,有涨有跌,就像多变的天气忽阴忽阳。

在震荡走势中,他尝试做个波段,体会着箱体行情的诡异,但书桌上却放着几本价投经典,学什么和做什么可以如此分离,恰如生活的复杂如此辩证统一。

在几个月的摸爬之后,他的“贪婪与恐惧”都在衰减,但那不代表练达,而仅仅是某种脱敏。

很多时候上涨没有理由,就如同下跌没有理由一样,“无常”就像空气一样触所能及。此时它对于交易的熟悉在增长,但没人确定那是好还是坏。

价投的理论需要时间的跨度来体悟,而人天生没有耐心,正如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所以,即使明知应该“长期持有优质筹码”,但是,依然不会错过短期行情。这种错乱在很多书上叫做“知易行难”,但其实没说清楚它的本质。短期操作可以“解闷”,让这个游戏更好玩。

所以当一个投资者聚焦“赢”本身,并且学会欣赏“乏味艺术”的时候,往往是其产生质变之时。而且这和看世界的角度有关,需要一种顿悟的通透。否则看再多的价投经典,也仅仅是增加知性的底蕴,而不能把握投资的精髓。

6.轻仓仅是娱乐,重仓才是投资

它慢慢的退掉了初学者的青涩,除了看投资理论书籍,也开始看财务分析书籍,似乎震荡的行情就是留给他提升的等待。

经过第一次试探性补仓以及其后的震荡整理,他在决定是否第二次补仓,这次的含义不同于初次,因为他做好了重仓的准备。此时,经过震荡的洗礼以及多日的反思,他已经明白对股票而言,轻仓不过是一种自娱,学会重仓才是投资。但是,这何其之难,因为很多人恰恰是悟到这点,贸然增加筹码导致巨亏,以至于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这既是“进阶的入口”也可能“噩梦的开始”,他在此刻辗转反侧,犹豫不决。很多时候,这次的决定不会像上一次补仓决定的那么快,因为人都是越了解越胆小的,无知者者无畏,因为是个初学者。


以上就是对投资者交易心态成长的一种梳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