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东莞首届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研讨会–思路与方法,2008.3.23

 秋风瑟瑟无尽思 2020-06-01

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生命的十大医学难题,他们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努力,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现在由中国的中医来做这份答卷。

西医为什么失败?不是方法,而是思想,而是认识论。他们的手段十分先进,是由现代尖端科学武装起来的,对局部疾病的认识,精确到分子水平,可以做器官移植。但他们却忘记了活生生的人,忘记了一切疾病只是整体失调的局部表现。“只见局部,不见整体”正是这八个字,把西方医学引入了死胡同。

广东东莞首届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研讨会–思路与方法,2008.3.23

2007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承认“中医学是区别于现代医学的,东方的系统的医学体系。”这是一个重大信号,表明医学的出路,不在西方而在东方!表明我们西方的小弟弟,要向东方老人吸取中华文化的无穷智慧,脱出困境。我们很乐于助他们一臂之力。

什么是古中医?和西方医学的分水岭何在?答案是认识上的差异。古中医认识人与宇宙的立足点是“天人合一的生命宇宙整体观”。世界是一个大宇宙,人身是一个小宇宙。人最早的生命是天地大气所生,并与天地大气在千变万化中和谐一致。这是中华文化第一经典《易经》的观点,《易经》是母典,是论道之书,是后世人诸子百家一切发明创造的源头。医学领域,先贤以易道论医,产生了《内经》,东汉张仲景集易医之大成,经过多次与大型瘟疫的斗争实践,产生了《伤寒杂病论》。至此,奠定了古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与完备的临床实施要则。在世界的东方,中华先贤首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理论与临床完整结合的医中经典,较之现代西医早了一千六百年。由于张仲景的不朽功绩,后世尊他为医圣。

我遵循这条古中医学的路子,实践探索52年。深深体会:六经辨证的一整套理法方药,可以囊括百病,从重危急症到一切外感急性传染病,内伤杂病,以及现代罕见疾病谱中的奇难大症,都可以从中吸取智慧,找到解决的办法。因此,它又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由于古中医学的传承在一千八百年间发生多次的断层,因而这份宝贵的遗产,连同古中医传统,濒临灭绝境地。怎样使我们的国魂与医魂归来,重整雄风,再创辉煌,实现伟人毛泽东“中国的中医要为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首先做出贡献”的遗愿。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彭子遗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学彭子遗书,要彻底洗脑,鉴别古中今医家之是非,逐渐走出误区与迷阵,只有脱胎换骨,才能回归经典——从两千年之前,从头学起。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大无畏的勇敢精神,解剖自己,告别过去,重在实践!

广东东莞首届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研讨会–思路与方法,2008.3.23

以下谈我52年的医路历程,重点是学习伤寒的一些体会。

一、思路与方法

(一)基本观点:

1、凡病皆本气自病。

本气,即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肾气(元气、元阳)与后天胃气(中气)构成的浑元一气。为人生命之两本,两本飘摇,危若垒卵。

2、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久病,难症痼疾,重危急症,先救胃气,保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见病治病,不顾两本,妄用苦寒攻伐,医之罪也!胃气一伤,非但不能运化饮食亦且不能运载药力。凡治病,以顾护胃气为第一要义!

3、胃气是五脏的后勤部,运中土,溉四旁,保肾气,是治病救危一大法门,五脏皆禀气于胃也。故理中汤可治百病。

4、先天肾气号称命门之火,火神始祖郑钦安谓之:“唯此一丝真阳为人生立命之本”。彭子叫作“阳根”。五行圆运动之理,火可生土。脾胃如釜,元阳为釜底之火。故凡治脾胃病本药不效,速温养命火,火旺自能生土。故桂附理中汤又是救胃气,治百病之要方。

5、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存得一丝阳气,便有一线生机。破格救心汤。

(二)、伤寒心悟

1、一部伤寒论,397法只是两大法:保胃气以救肾气,救肾气以保胃气之法。113方只是两方,理中汤与四逆汤。太阳病条文最多。误治最多,救误之法最多。汗、吐、下误用,所伤者胃气(中气),救误即是救胃气。胃气一伤,升降乖乱,当升者反而下陷,当降者反而上逆,五行运动不圆。救胃气以复中轴,升降复常,四维得安,病癒。至少阴病阶段,一点真阳将亡,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生死关头,阳根将拔,破阴回阳,以挽生命。学伤寒要由博返约。正如彭子指出的那样“伤寒之理路,只‘表里寒热’四字。即可贯穿113方主,合之不过三方(中气、营卫、脏腑)而已。否则113方竟成113个主脑,我被方缚住,(成为方的奴隶),我便不能用方矣!”

彭子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之理,破解四大经典,一线贯穿,一通百通,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但要循序渐进,万不可跳跃式的浅尝辄止,务需清楚明白方好。然后反复实践、领悟,必可成功!

2、伤寒六经,实是阴阳两经。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胃——脾——中气之升降而已。中气者人之本气也。万病皆本气自病。本气强者,邪从热化、实化;便是三阳病;本气弱者,邪从虚化、寒化,便是三阴病。医者治病,助人体之本气也。治之得法,阴症化阳,由里出表;治不得法,表邪内陷三阴,步入险境。故治病要密切观察,注意转机的出现,一见苗头,便要判断发展趋势,及早为计。还要牢记: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治标宜中病则止,不可过剂。大实症,一通便要停药,否则阳明实证转眼变为太阴虚证,中气一伤,变生不测。若泻脱中气则顷刻转化为少阴亡阳危候,多致不救。

3、现代人类体质多虚,阳虚者十分之九,阴虚者百难见一,六淫之中,风寒湿为害十之八九,实热证百分之一二。地无分南北,国不论中外,全球如此,临证万万不可大意。

4、引申出一条重要原则,一切外感必夹内伤,因此,麻黄汤、银翘散、白虎汤绝不可用,唯麻附细加人参乌梅炙甘草可通治一切外感。因为它在开表闭的同时,以固本气为主。属于扶正托邪法。

5、人身各部,头面四肢,五官九窍,五脏六腑,筋骨血脉,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沉寒痼冷顽症,一切肿瘤皆此因。当知病之来路即是病之去路。邪之犯人,由皮毛、肌腠而经络、而脏腑,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层层积圧,深伏于三阴要害而成病,当遵内经:“善治者,治皮毛”“上工治其萌芽”的古训,以麻附细法,开门逐盗,扶正托透伏邪外出为上。

6、“坎中一丝真阳为人生立命之本”,一部伤寒论,113方,使用桂枝者43方,干姜24方,附子34方,温通阳气之剂占总方的百分之七十强。医圣的着眼点、立足点,全在卫护元阳上下功夫。113方,一首四逆汤足矣!生死关头,救生死于顷刻。春夏之际,以小剂四逆汤养阳,必能对抗一些当代错误生活习惯对人身的伤害,而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

7、近两个世纪,火神派的诞生,为先圣继绝学,冲破迷雾,拨乱反正,引导古中医学回归经典正路。圆运动古中医学的出世,在更高层次上,全面继承易医大道,使古中医学成为有系统的医学科学。二者的有机融合,将使古中医学无敌于天下。

二、攻关记实

(一) 器质性心脏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扩张型心脏病,小儿川崎病,世界罕见心脏病,癌症晚期并发三衰;这一系列的病,现代医学经过近二百年的努力,没有解决。结论是不可逆转,起搏器、搭桥、做支架、更换瓣膜,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还是死于心衰。全球每年死于各类心脏病的病人接近一千万。心脏病仍然是人类的头号杀手。

中医在张仲景、孙思邈时代,已经基本解决了心衰的急救与病后康复。但这些宝贵的遗产由于传承断裂而失传。

我从1959年开始到1961年三年内,开始对心脏病攻关。三年内共治7例,有5例无效死亡,1例存活四个月,最后1例治癒后活到76岁,健康生活30年。从1961年到现在四十九年间,共治各类心脏病人2万例以上,其中有1千例现代医院发出病危通知,放弃治疗的垂死病人,救活后基本康复。因此,在器质性心脏病领域,中医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完全的成功!这不单是中国人的事,假使外国的同行,能够接受我们的理念和方法,则得救的将是全人类!

我治疗心脏病的基础方便是破格救心汤。本方是在伤寒论四逆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由炙甘草、干姜、制附片、高丽参、生山萸肉、生龙牡、活磁石、麝香九味药组成。由于方中重用附子超过药典10—60倍,因名破格。针对一切心衰垂死病人,全身功能衰竭,表里、三焦、五脏六腑被重阴所困,生死系于一发,阳回则生,阳去则死。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品,大辛大热大毒之性,雷霆万钧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而挽垂绝之生命。为什么要加生山萸肉和三石?因为四逆汤只能回阳于将亡未亡之际,而不能固藏于永久。救活的心衰病人不久又发生更重的心衰而死。后读张锡纯氏著作,得知人元气之脱,先脱在肝。肝为生命的萌芽,属六气中的厥阴风木之气,善动而疏洩。又名相火、雷火,(元阳为龙火)。内经定位“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相火之位在下,在水之中,即为坎中一点真阳。当下焦水寒,逼阳上浮、外越之际,龙未动,雷先动,故亡阳症最早出现寒热往来,虚汗淋漓,目睛上窜,喘不能续,势危欲脱。这即是肝风动,元气将脱之兆。张氏创来复汤(山萸肉60、生龙牡各30、生杭芍18、野台参12、炙甘草6)以救肝之脱。张氏指出:“萸肉救脱之功,较参术芪更胜。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为救脱第一要药。”“山萸肉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因得木气最厚,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张氏对山萸肉特殊功效的描述,来源于实践。发诸家本草未发之秘。造福后世非浅。可适用于一切心衰虚必夹瘀的特征,对冠心病尤为重要。从以上分析,可知四逆汤只能救亡阳而不能救肝脱,阳回之后不能固;来复汤只能救肝脱而不能救亡阳。两者相合则功效无匹。

这就是我在60年代创立破格救心汤的过程。

破格救心汤增强了张仲景先师四逆汤类方回阳救逆的功效。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后使本方发生质变。麝香、龙牡、磁石的加入更使本方具有了扶正固脱、活血化瘀、开窍醒神、复苏高级神经功能,从而救治心衰、呼吸、循环衰竭,纠正全身衰竭状态,具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

临证指要:

本方可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或吐衄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致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恍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一分钟50次以下,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如潮涌壶沸,数急无伦,一分钟120~240次以上,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大剂,一小时起死回生,三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

应用本方,当心存救死扶伤之念,严格遵循六经辨证法则,胆大心细,谨守病机,准确判断病势。脉证合参,诸症若见一端,即宜急服。凡亡阳竭阴之端倪初露,隐性心衰的典型症状出现,如动则喘急,胸闷,常于睡中憋醒,畏寒肢冷,时时思睡,夜尿多,以及无痛性心肌梗死之倦怠乏力,胸憋自汗等,急投本方中剂;亡阳竭阴之格局已成,或垂死状态,急投本方大剂。服药方法,急症急治,不分昼夜,按时连服,以保证血液浓度,有效挽救病人生命。极重症开水煮药,煮沸一刻钟后,边煮边灌,二十四小时连服3剂。

附子的毒性问题:

附子为药中第一大将,大辛、大热、大毒,驱寒毒,破阴凝,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表里内外,无处不到,性如雷霆霹雳,有斩关夺门之能,破阴回阳之力。与川乌同用,如虎添翼,破冰解冻,无坚不摧。以炙甘草统之,甘缓补土伏火,得干姜之守而不走,山萸肉之酸敛,可上助心阳以通脉,下温肾水以益火之源,挽散失之元阳,固下焦之阳根。故可救生死于顷刻。四逆汤之奥义便在于此。

中医治病,以药性之偏,救本气之偏,少阴亡阳为大寒大毒,附子之大辛、大热、大毒,适足以破之。故悟出:对垂死的心衰患者,附子之毒,恰恰是起死回生救命仙丹!医圣立四逆汤,已阐明此理。且看四逆汤的组成与用法便知:本方以炙甘草为君,补土伏火以制附子桀傲不驯之性,药用二两,恰是附子的两倍。以干姜之守而不走,固护中气,药用一两半,引附子守于下焦之水中。生附子一枚(约一两)旁注“去皮,破八片”。去皮,为去附子之邪毒,破八片后药性更易分解,充分发挥附子大辛、大热之性。煮服法:上三味,以水三升(600ml)煮取一升二合(240ml),分温再服,即分两次服,每次仅120ml.并特别提醒:强人可大附子一枚(50克)干姜三两。

从四逆汤的组成与用法,医圣告诉了我们三点:第一点,炙甘草意不在解毒,而是在补土伏火救中气,因此它是君药。自然,甘草善解百毒,以和缓中土正气,制附子的戾气,驾驭附子不得为害。我的书中强调解毒是为了破疑解惑,打消初学者的顾虑。解歪了医圣原意,罪过,罪过!第二点,生附子之毒在皮上,故要去皮。但附子的大辛大热之毒,却是阴毒寒毒的克星,故不但用生附子,而且要破八片,使药性充分发挥,方后还谆谆告诫,强人要用到一个大个,50克以上。医圣对这位大将军深信不疑,才使这位大将军救生死于顷刻。第三点,煮服法中三升水煮到一升二合,火候不大不小,超不过半小时。此时正是附子毒性的最高峰!少阴亡阳是重危急症,生死在顷刻之间,如果按现代教科书药典的规定,文火煮2小时以上,则病人已经离开人世。所以我在救垂死病人时,是用开水武火急煮,随煮随灌,不敢有丝毫的延误。

我们所要继承的是古中医传统,所以我们要听《内经》的话,张仲景的的话,彭子益的话,除此之外都是误区与迷阵,歪门邪道,死路一条!

附子是中医手中一味救命仙丹,既然要用附子,就得了解附子。书上写过,不如自已用过更踏实。因此 ,从我开始到第二、第三代弟子,无一例外的亲尝附子,患病则亲自处方服药。所以能做到心中有数,从不失手。我们对医圣张仲景崇信无比,立志学医圣,按医圣的教导,做人做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许多惊心动魄的经历,一切重大风险我们都一一闯过,青年一代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实践我们的经验,为中医复兴接过我们手中的接力棒。通过三代人的艰苦奋斗,迎接中医复兴盛世的到来。

经方的剂量问题:

《伤寒》方的理法方药是一个整体,由于《伤寒》成书后毁于兵燹,直到现在经历了1800年仍然没有见到仲景原书。加之宋朝以后学派峰起,大多背离了《内经》主旨与《伤寒》理法。近一百年来中医西化,走向岐路,造成传承断裂,因而伤寒方的原貌,无人知晓,怎样应用经方,更是瞎子摸象,莫衷一是。

我们知道,四逆汤是医圣救治心衰的成功经验,1800年前就做到了。

但我们用四逆汤救心衰,十有八九要失败!为什么?

1961年我治7例心衰中,5例无效,1例小效,仅救活1例。因此,我从古代找原因,读历代医案,又请教前辈及老药工,发现了三大疑点:

一是远在宋代《本草衍义》的作者寇中奭有一段记载,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对应用经方剂量过小提出质疑者。他治病力排众议,悉遵古训,用伤寒方原量治病,皆获奇效。他指出:“今人用古方多不效者何也?不知古人之意尔!如仲景治胸痹,心中痞坚,气逆抢心,用治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四物共一十二两(即理中汤原方),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以知为度;可作丸,须鸡子黄大,皆奇效。今人以一丸如杨梅许服之,病即不去,乃曰药不神!非药之罪,用药者之罪也”。

又读名医类案卷一,载吴球用附子验案。吴球浙人,曾为明太医。“一富室患中寒阴证,名医盈座束手。后吴御医至,诊之曰:非附子莫救,令人拣极重者三枚,生切为一剂,计量三两投之。众医咋舌,私自减其半量,以一两半为剂进之,病遂已。吴复诊曰:为何减吾药量?吾投三枚,将令其活三年,今止活一年半耳。后年半果病发而卒。”

故历代多有“仲景不传之秘在于剂量”的慨叹。这两位前辈的当头棒喝,如一声惊雷,引导我走上试药尝药之路。可见读古人书,最忌死于句下。人人皆同,唯我独疑,亲手做过,方可发现真理。读伤寒要当如此。

第二个疑点,经方中除以两计量外,还有以枚、尺计量者,如栝蒌大者一枚、杏仁70个、石膏鸡子大一枚、厚朴一尺等;生物进化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难道东汉的果仁,竟然比现在大,现代反而变小了?麻黄汤中杏仁七十枚,称量结果是一两,而现代用量只是一至二钱。显然是错了。

第三个疑点是生附子问题。我曾就此请教灵石伤寒大家郑少玄先生,郑老说:“小伙子,你又异想天开,想出人头地吗!毒死人是要蹲监狱的。”而对附子问题不置一词。后请教老药工段宝祥,段老才告诉我,解放后禁止使用了。(当时正是推行余云岫路线,虽经毛主席纠正,余波仍烈之际)老一代是惊弓之鸟,只好明哲保身,情有可原。之后我亲尝附子,有了切身体会,生附子找不到,用炮附子,救心汤一剂用到一两至二两半,仍然无济于事。一次偶然的机会,病人服错药,把三剂药在一天内服完,共计附子四两半,合135克,这才救活了一位从医院拉回家准备后事的垂死病人。这位病人是灵石石膏矿技术员燕俊彦之母,患风心病多年,每年住院两三次。1961年10月,住院一周后病危,在家准备后事。我处方后,其妻(名引小)手忙脚乱,又要做老衣,又要熬药,竟把三剂药一锅煮,又因火太大,熬剩药汁不多,但很浓。40多分钟全数服完后,病人便睁开眼说话,要吃饭。次日即可下炕走路。之后又经一段调治,活了30年,76岁,基本健康。

这一次的误打误撞,侥幸成功,对我震动极大。使我领悟了“医圣不传之秘在剂量”这个论断的正确无误。一首方剂,除了辨证准确无误,理法恰合病机之外,基础有效剂量,便是一个突破口。达不到这个量,既不能治大病,也不能救人命。

之后,读《本草纲目》,从它的序例中,才知道由于李时珍老人对古代度量衡的演变,也不太清楚。对古方剂量怎么定,他做了折中,说:“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这句话害苦了《伤寒论》470年,直到现在仍照此办理。现在的用量只达到伤寒方的十分之一,岂不是阉割了伤寒论!关云长是三国名将,你收缴了他的青龙偃月刀,他还有什么威风!伤寒方之所以不能治大病,中医之所以沦为慢郎中,之所以退出急症阵地,之所以沦为西医的附庸的根本原因在这里!

但误打误撞毕竟不足为据,幸而在20年之后的1981年7月,我国考古发现了东汉度量衡——大司农铜权。证实了东汉一两等于现代15.625克。那么,去掉尾数,伤寒方一两现代当用15克。这便是伤寒方的基础有效剂量。

广东东莞首届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研讨会–思路与方法,2008.3.23

以下转入正题

各型心脏病心衰急救:大破格救心汤,有条件者,用生附子45克。

风湿性心脏病:寒湿之邪伏匿三阴之最重者。非附子、川乌同用,不能破冰解凝。芪桂五物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附子汤、四逆汤、大乌头汤合方,加生山萸肉,虚甚者加红参。虫类搜剔。方如下:

生芪250 当归45 制附片45 制川乌30 干姜45 黑小豆30 防风30 桂枝45 杭芍45 党参45 炙草60 麻黄(10~45得汗则止,不汗叠加)辽细辛45 止痉散(全蝎6克蜈蚣3条)冲服 生山萸肉60 蜂蜜150ml 生姜45 大枣12枚

麻木重者加黑木耳45 白芥子(炒研)10

下肢肿者加茯苓45 泽泻30 紫油桂10 车前子(包)10

肺源性心脏病:小青龙汤证虚化,托透伏邪法

高丽参15冲 麻黄5~10 制附片45 干姜45 生半夏45 五味子30 桂枝45 杭芍45 炙草60 炙紫菀15 炙冬花15 壳白果20 生山萸肉60 肾四味各30 生姜45 大枣12枚 核桃 (连壳打)6枚

喘甚者加 冬虫夏草3 进口沉香1 川尖贝6 二杠粉1.5 高丽参15 研粉 分三次随中药冲服

冠心病:

病机为痰、湿、瘀、浊窃踞阳位,多兼见高血压。头为诸阳之会,胸为心主之宫,是人身阳气最为旺盛之处。为什么会被阴邪窃踞和包围?四个字:“阳气不到”。阳气一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治法唯有借附子霹雳震荡,破阴通阳之力。

基础方:破格救心汤中剂加生半夏 生南星。

痰堵胸憋甚者,合栝蒌薤白白酒汤;邪实成积者,甘遂半夏汤破之!

剧烈心绞痛,改用生附子45 加生川乌30 麝香1克(冲服) 苏合香丸3丸,缓解后回到原方。

破格救心汤的加减法中,加入了十八反的成份,相反相激,启动人体自我修复功能,助正驱邪,破围脱困。最早用十八反治病的,是医圣张仲景。金匮甘遂半夏汤治留饮,甘遂大者三枚(1.5克)生半夏十二枚(15克)芍药五枚(15克)炙甘草如指大一枚(5克)上四味,以水二升(400ml)煮取半升(50ml),去滓,以蜜半斤和药汁同煎,取八合(160ml)顿服之。医圣治痰饮之轻者,以温药(苓、桂、术、甘汤)和之。“留饮”则已成积,或胸憋或心下坚满,如冠心病之痰浊凝闭,癌症晚期之胸腹水,皆可斟酌本气之强弱,相机用之。十枣汤类方攻破逐水之力猛峻,大伤中气。本方虽经蜜煎,药性已较温和,但服后仍有吐泻交作者,故经验阅历不足者,不可轻用。冠心病用下方:

炙草90 干姜90 制附片100 高丽参15冲五灵脂30 生山萸肉60 三石(生龙牡、活磁石)各30 野丹参120 檀、降、沉香各10 砂仁10 桂枝45 桃仁30 麝香0.5冲 苏合香丸2丸

还有一首重要方剂,在我的书中有专题论述。是山西中医学校伤寒教研室的温碧泉老师所传,我取名温氏奔豚汤。方这组成如下:

制附片30~100~200 油桂、沉香、砂仁各10克 红参30 茯苓45 泽泻30 干姜、牛膝各30 炙草60

本方主治三阴沉寒痼冷诸疾,属纯阳益火之剂。2005年冬,力红与我切磋,觉三阴寒症加用干姜则其力更雄厚,因增干姜一味。本方运用要点,以“厥气上攻”为主证,故名“奔豚”。“奔豚”为一种发作性疾病,属冲脉病变。冲为血海,脉起少腹,循腹上行,会于咽喉。当肾阳虚衰,肝寒凝滞,寒饮内停,冲脉即不安于位,挟饮邪上逆奔冲,便成本证。当发作时,患者自觉一股冷气从少腹直冲胸咽,使其喘呼闷塞,危困欲死而惊恐惧万分。其症时发时止,发则欲死,止则平如常。凡一切定时发作性又顽固难愈之症,统属奇经频发痼疾,本方投剂而效。

本方治疗范围极广,风心病、肺心病垂危阶段,可救生死于顷刻。寒霍乱之上吐下泻,脘腹绞痛;寒疝,水肿鼓胀,男子缩阳,女子缩阴,鸡爪风。伏寒奇症,高血压,肥胖症,美尼尔综合症,噎嗝,……把定三阴寒症一关,多能应取效。

兹举三例:

1、张某某, 男,50岁, 青岛远洋公司船长,每年在海上生活7个月以上,寒湿内侵,2005年体检,发现心脏扩大二分之一以上,有气上攻,心动神摇(室早)。在灵石服药45日,附子从45 克叠加至450克,服后诸症均退。又到青岛医学院复查,两片对照,心脏已完全复位,CT主任大为吃惊,说原先误诊了,心脏器质性改变,不可逆转,不可思议!

2、某海关关长,60岁,原发性高血压20年,2007年4月20日15时,突发冠心病,紧急入住山西医大二院ICU抢救。三日未能控制病势,院方邀请会诊。诊见:面色乌黯如蒙尘,体胖唇紫,大汗淋漓,六脉浮大空、迟,时一止。心动神摇,胸憋频发,发则四肢瘫软,口不能言,气短不足以息。CT核磁见冠状动脉左支梗阻百分之七十,二尖瓣关闭不全。院方建议赴京作支架,病重尚未成行。愚意,患者素体阳虚湿盛,复加长期劳倦内伤,虚损非止一端,渐致元阳大伤,痰湿瘀浊盘踞胸中,势危欲脱。邪实正虚,固脱为急,并予荡涤瘀浊,助阳破阴,以冀阳光一照,阴霾尽消为幸。处方:炙草120 干姜90 制附片100 高丽参30 五灵脂45 生山萸肉90 桂枝45 桃仁泥30 丹参120 檀、降、沉香、砂仁各10 三石各30 九节菖蒲10 麝香0.3顿冲 苏合香丸2丸。上药日夜连服两大剂,次日诊之,诸症均退,面、唇、舌、甲转红,脉缓,脱险。嘱原方附子逐日叠加至250克 加干姜50克 余药不变,24小时内服完二剂。计前后三诊,8日内服药12剂。2007年4月27日,赴京阜外心血管医院住院,28日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冠脉动脉未见狭窄性改变。与山西二院4月20日CT、核磁片对照:冠脉左回旋支梗塞的百分之七十已通,二尖瓣功能恢复。这样的病例,仅2007年超过十例。

3、还有一位江西南昌高级工程师,2007年4月造影发现冠脉4支全部梗阻百分之八十至九十二。服上方加栝蒌薤白白酒汤45剂,附子加至200克35剂,复查打通3支,还有左回旋未通。病人急不可待,做了支架,回南昌后多次发病,仍以上方调治而愈。这证明中医可逆转重要脏器的器质性改变。

减肥是本方发现的一个意外功效。从60年代中期至今约有百例全数治愈。因为本方主治三阴沉寒痼冷,无端发胖,正是阴寒痰湿凝阻气化,象一座冰山,本方犹如烈日当空,阴霾自消。太原女青年曹某,21岁,10岁时父母双职工,每日上班把孩子锁在家里,冰箱里准备了足够的饮料、夹肉面包、蛋糕,每月喝十多箱可乐、健力宝,40-50斤蛋糕之类,年余变成一个小胖子。2007年初并发高血脂、高血压。第一疗程服药21剂,自己逐日叠加附子量,小便特多,发臭(坚冰消融之象),附子加至200克后又服15剂,不足二月减重26公斤,所有旧衣服全部报废。由一个粗胖壅肿的人,变为苗条活泼,所有症状全部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