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个肺结节1个是肺癌?专家:要治肺节,更要消心结

 nqj0108 2020-06-01

  如今,随着大家体检意识的不断增强,加之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项目的广泛开展,在每年一度的体检中,一大批肺结节患者涌现了。

  但查出以后,接下来该怎么办?

  不同人对待肺结节的做法简直是天壤之别,说不定你也是其中之一:

  “不拘小节”型

  比如小李,她是个30岁的白领,参加单位体检后,对这个“肺部结节阴影”的结果颇有些“不以为意”:自己平时生活作息规律,也不抽烟,一点症状都没有,这个问题应该不严重!

  因此,她还是该干嘛就干嘛,完全不把肺结节当成一个“病”,对医生建议的“6个月后复查”也置之不顾,一拖再拖,心想着:等到身体出现什么毛病了,再去查查看,万一结节变大了,大不了一刀切除就了事!

  “杞人忧天”型

  有差不多20年烟史的“老烟枪”陈大爷,在去年的CT体检中发现“右肺磨玻璃灶“,心里咯噔一下:听说它是早期肺癌,我还有救吗?然后,总觉得自己胸口有点痛,咳嗽也多了,越来越觉得自己像是得了肺癌。

  于是到不同的医院去做CT检查,甚至把所有和肺癌相关的检查项目查了个遍,一年多下来,体检报告厚厚一叠,虽然最后肺部检查结果都考虑是良性,但长时间的睡眠不足、深深的焦虑,让他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血压也高起来了。

  本期做客BTV养生堂【医身学堂】的医生---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胸外科专家汪进益教授点评说:随着低剂量CT的普及,无症状肺内小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但查出了肺结节后,以上生活中很常见的两种做法,实际上却并不可取!

10个肺结节1个是肺癌?专家:要治肺节,更要消心结

  比如第一种,自己当医生,对检查结果不在意,不把病情当回事,本来可大可小的一个肺结节,因为一个“拖”字,等到出现临床症状再就诊,日积月累后,癌症结节扩散,“小恙”也可能蔓延至不可收拾的“大患”。而如果武断地认为不管什么问题,一刀切除就了事,这是轻慢自己的健康,迟早要付出疾病的代价!

  而第二种,将肺结节“=”肺癌,不仅加深了自己的心理恐慌,让“肺结节”变成了难愈的“心结”,更是让自己的健康亮起了“红灯”!

  那么该如何科学看待肺结节与肺癌的关系?如何正确对待肺结节?

  接下来,我会给大家进行一番小科普。

  同时,我也特别推荐被肺结节困扰的朋友们继续收听我主讲的这堂音频课---《肺结节通识8讲》!

  在心胸外科工作20余年的我,是医学双硕士+临床博士,我想,我足够懂你的肺结,因此,也希望能帮你解开心结!

  肺结节=肺癌吗?

  咱们先简单认识下肺癌,它就是生长于肺部的恶性肿瘤。像其他癌症一样,它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尤其是女性患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中国作为肺癌的“第一大国”,发病率与死亡率双率第一,也难怪大家都谈之色变!

  而肺结节之所以会引起大众的足够重视,是因为相当一部分的肺结节就是“早期肺癌”!

  以至于有些人一旦发现肺里有结节,就觉得自己要得肺癌了!

  因此,很有必要在此给大家科普下:肺结节 ≠ 早期肺癌!

  因为以往做肺部体检主要是拍X光片,因此对于比较小的结节有时难以发现,特别是磨玻璃样结节,而现在低剂量肺部CT扫描越来越普及,连几毫米的结节都能发现,所以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变得很常见。

  在胸片或CT扫描检查中发现的肺实质包绕的肺内病灶,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我们可以称之为肺结节。

  这里要强调的是:肺结节,只是一个“影像学”的概念!它描述的只是病灶的大小和形态,而不是病灶的性质。

  也就是说,肺部结节可以是良性也可以是恶性,毕竟,肺内很多疾病都会形成结节,其中良性的结节常见的有炎症、结核、真菌感染等,至于恶性肺结节,常见的病理类型有这4种: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浸润性腺癌。

  在临床观察中,初次CT检查发现的肺部小结节,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仅有少数是恶性的。

  然而,不可否认,所有的肺癌都是从肺结节演变而成的,10个肺结节患者中约有1个会变成肺癌。

  因此,我们依然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小结节恶变的可能性,一定要对它做到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对待。

  我猜,为了排除肺里的这颗“定时炸弹”,你或许早已通过网络不断搜寻,但是面对一连串的“磨玻璃结节、孤立结节、实性结节“等专业医学术语,是不是觉得有点似懂非懂?甚至还会被中间夹带的大量“恶性、肺癌”的字眼而弄得提心吊胆?

  又或者,你已经带着胸部CT辗转多家医院,反复进行更详尽的体检,也许你排队两小时抢到了某位名医的专家号,给你看病两分钟,一句“问题不大,继续复查”就匆匆结束了问诊。

  哪怕看过那么多医生,你对于目前的结节有没有变大,数量是否增加,结节密度有无改变,生长速度如何,有什么危险因素,会不会发展为肺癌,仍然一无所知?

  并且,也不懂得如何与医生有效沟通获取自己关心的信息,比如面对不同医生说得最多的一个“随访”,对于什么情况下需要定期随访,随访的时间间隔又分别是多久,你还是一头雾水?

  更难以抉择的是,你不知道该听取哪位医生给你建议的诊疗方式:是抗炎观察、定期复查、多学科会诊、进一步检查(增强CT、PET-CT、癌胚抗原、肿瘤标志物、经皮肺穿刺活检等),或是尽早手术?

NQJ0108·欢迎朋友光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