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颈影像] 鼻咽部正常结构和“鼻咽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

 hero17 2020-06-01
鼻咽部正常结构和鼻咽癌

临床资料

13AB,男,30岁,打鼾及左侧听力下降2个月。

24A-D,男,38岁,左侧鼻腔闭塞、涕血3个月。

35A-C,男,55岁,鼻咽部疼痛、涕血半年。

46A-C,男,38岁,涕血1年,头痛半年,右眼视力减退3个月。

57AB,女,39岁,血半年,头痛及左侧颌面部麻木2个月。

图1A

图1B

图1C

图1D

图2A

图2B

图2C

图2D

图2E

图2F


图3A

图3B

图4A

图4B

图4C

图4D

图5A

图5B

图5C

图6A

图6B

图6C

图7A

图7B

影像学报告描述

例1:CT增强(图3AB见鼻咽腔偏左侧软组织肿块(黑星),中度强化,左咽隐窝及咽隐窝咽口闭塞,鼻咽腔明显变窄。

2MRI扫描(图4A-D见鼻咽左侧壁肿物突入并闭塞左侧鼻腔(白星),呈等T1、等T2信号,轻度强化。

3MRI5A-C见鼻咽左侧壁等信号软组织肿物(白星),轻度欠均匀强化,侵犯左侧头长肌、翼内肌(白箭头、白箭为对侧正常肌间脂肪),破坏枕骨斜坡(白方块)。

4CT增强(图6A-C):鼻咽腔右侧中度强化肿物,破坏右侧翼突、上颌窦后壁、鼻腔外壁、眼眶后下壁及颅底骨质(黑箭),累及右侧翼内、外肌及上颌窦后间隙,突入右侧鼻腔、上颌窦腔、颞下窝、海绵窦及蝶窦腔(黑星)。

5MRI增强(图7AB):鼻咽左壁轻度欠均匀强化软组织肿物(黑星),累及左侧翼内外肌、翼腭窝及咽旁间隙,左三叉神经下颌支明显增粗并强化(白箭)。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

 1至例5分别为:T1期、T2期、T3期、T4期、T4期鼻咽癌。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

鼻咽部CTMRI正常结构(图1A-D,图2A-F):显示咽鼓管隆突(白方块),咽鼓管咽口(白箭),咽隐窝(白箭头),头长肌(黑方块),咽旁间隙(白星),翼内肌(黑星),翼内板(黑箭)和翼外板(黑箭头)。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是发生于鼻咽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病理上95%98%患者为低分化鳞癌。我国南部、香港为高发区,可能与EB病毒感染、饮食、遗传相关。男性多见。发病高峰为40—60岁。最常发生于鼻咽顶部,次为咽隐窝和咽鼓管隆突。按发展方向分为上行型、下行型及混合型、临床表现包括回吸性涕中带血、耳鸣、偏头痛、颈部肿块、复视、鼻塞、面麻等症状。

影像学特点如下。鼻咽壁增厚或软组织肿物,早期可见咽隐窝变浅或闭塞、咽鼓管隆突膨隆、鼻咽侧壁僵直,中晚期肿物浸润破坏周围结构。向上直接侵犯颅底,破坏蝶窦、斜坡、经破裂孔侵入颅内,累及海绵窦、颞叶及脑神经等;向前可侵及翼内、外肌,破坏翼板,或经翼腭窝侵入眼眶;向前内可侵入鼻腔后部;向外侧浸润咽旁间隙;向后可侵犯咽后及椎前间隙。咽后、咽旁及颈深部淋巴结肿大伴中央坏死。骨、肺、肝等远处转移。⑤CT等密度,中度较均匀强化。⑥MRIT1等或略低信号、T2等或高信号,轻度或中度强化。鼻咽癌T分期请参照临床。

鉴别诊断

 需要与鼻咽部恶性淋巴瘤、淋巴增生、脊索瘤等鉴别。

小结

中青年男性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回吸性涕血或单侧偏头痛,检查发现鼻咽壁增厚或软组织肿物,伴或不伴有周围结构浸润破坏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提示鼻咽癌诊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