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时代新闻图片的主要特征与价值再现

 老湖湖 2020-06-01

简要地说,新闻图片就是以图片的审美形象和简要文字说明结合起来的、具有报道价值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报道价值”和“审美形象”都是图片构成新闻的必要条件,其中,“报道价值”是前提,“审美形象”是基础;如果图片没有“报道价值”,没有“新闻性”,图片就失去了新闻层面的意义。

但“报道价值”和“审美形象”又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判断主体的价值观、新闻观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会不一致。话语权的多元化,信息的海量化,生产与传播技术的智能化,受众品位的多样化和行业竞争的白热化,使得用户、媒体对新闻图片的思想和艺术要求曲线正徐徐上翘;另一方面,没有报道价值,或审美形象低俗低劣,或图文张冠李戴、纯属虚假的“新闻图片”大量出现,新闻摄影的专业化在众声喧哗中存在失声失誉的风险。把握新时代新闻图片的主要特征,再现新闻图片的价值,已成为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要任务。

新时代新闻图片的主要特征

新时代新闻图片的主要特征是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大众广泛参与新闻摄影活动和整体审美能力提高等社会发展进步而形成的。主要表现在:

1.求全性。“有图有真相”曾是人们认知新闻图片的思维方式,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传播平台的扩容,众多摄影者的参与和受众品鉴力的提升,新闻图片已被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同一事件,“一人发图、万人审图”,众目昭彰,已成为现象。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对传统的真实性、时效性、审美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稍有不慎或略有瑕疵,或稍慢一时,就会被“吐槽”或诱发负面舆论,就会“失粉”“掉流量”,透支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2.并重性。新闻摄影界一直强调“图文并重、双翼齐飞”,且成效显著。而在当下读图时代,用户需求、大众生产,使得新闻图片更具市场。新闻图片不仅在数量上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而且其主体性地位与作用更加凸显。不惟自媒体、网络媒体——尽管其中鱼珠混杂——如此,传统纸媒更是不惜版面、栏目资源,成为线下线上“全程、全息、全员、全效”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受众读图需求。

3.多维性。传统主流媒体相对独占的传播路径不复存在,平台“级别”越高传播力越大的格局受到挑战。新闻摄影的主体和传播渠道多样化,主题多元化,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朋友圈、小众化、个性化、特色化、“拥趸化”成为传播的重要渠道。

4.攸关性。新闻图片从发现、生产、传播到互动,不再完全是一种职业行为,对普通大众而言,更多的是源于攸关者的情感、态度、兴趣或利益等。新闻图片因“攸关”而大量传播的同时,受众被分化、用户化,主流媒体新闻图片的传播力受到影响。

5. 大众性。优秀的新闻图片,是时代的记录,是“典型瞬间”,具有历史永恒性。新闻图片这种内在特性在成本低廉、技术应用便捷的加持下,催生了大众的参与,海量图片应时而生,拍摄队伍前所未有地扩大,新闻图片快餐化消费和鱼目混珠的现象也夹杂其中。

再现新时代新闻图片的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新闻图片作为“飞入寻常百姓家”最直观有效的话语表达方式之一,需要依据求全性打造品质、并重性加强发声、多维性强化传播、攸关性贴近生活、大众性建设队伍,在信息交互中再现新闻图片的价值。

. 聚焦新闻性,见物见人。新闻图片首先必须具有新闻的属性。图片的新闻性,源自现场“场景”的重要性、代表性和贴近性等,载于图片和精炼的文字说明。图文相符、以图明意,以文“帮”图,要素齐全,构成新闻图片的成色。图文不符、新闻要素不明的新闻图片,不是伪劣品,就是残次品。说明文字的作用,一是交待新闻要素,补充视觉形象的不足。许多新闻图片动辄“日前”“近日”,都是新闻要素出现瑕疵的体现。一是“帮腔”点睛,凸显新闻信息。说明不到位,或言过其实,都是在“帮倒忙”。而在新闻要素中,“何人”是最活跃的因子,许多时候是图片“说话”的见证者、陈述者。在这方面,包括基建行业在内的经济领域的新闻图片,常会出现见物不见人的情况。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徐祖根会长曾说,新闻图片没有人就缺少灵性。以人的活动而不是单纯以静物来呈现新闻,静中见“动”、动中见“活”,才有逼真的效果和视觉冲力,新闻图片才会有可视性,才会产生“读”的韵味和魅力。

. 凸显真实性,见实见奇。“你们正常活动,不用考虑我的存在”,才是新闻图片应有的真实,其内涵包括事件真实、画面真实、理解真实和文字说明真实。移花接木、偷梁换柱、以偏概全等,都是虚假新闻图片最现实的写照。任何摆拍、补拍、拼接、不当处理或文字说明的“主观贴皮”“人为拔高”等,都有违新闻图片的真实。真实,并不意味着有闻必录、千人一面。“闻”要“闻”出价值,闻出味道;“面”要“面”出独特的手法、独到的视角和独有的风格。建设火神山医院或一座桥梁,可航拍,可用广角镜头俯拍或仰拍,可抓住动工或建成关键一刻的场景,更可以工程为背景抓住人的活动来拍摄。“图”似看山不喜平,新闻图片的吸睛力基于实、源自奇。一图胜千言,实而奇的新闻图片更能激发出人的“顿悟”“会意”“惊服”或“同理心”“代入感”等情感,从而提升其价值。

.放飞时代性,见事见情。“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闻图片的镜头需要更多聚焦奋斗者,聚焦基层,聚焦群众,洋溢泥土气息,闻听时代足音。有的新闻摄影者认为,基层和群众新闻缺少重大性、重要性,这是非常肤浅的。纵观新闻摄影获奖作品,其题材大都来自基层和群众。新闻摄影非为奖而摄,但获奖作品仅在主题表达上的启示意义就不可小觑。小中见大、事中见情,平凡中见文明、稀有中见奇特,厄难中见希望、人祸中见批评等,都是镜头映照现实的触角。“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新闻图片只有越过技术的门槛、抵达艺术的境界,透过表层的现象、触摸时代的脉搏,穿过琐碎的迷雾、感知心灵的颤动,才会产生其记录的魅力。而做到这一点,仅靠形式上的“深入现场”是不够的,其需要“深入者”深入学习、观察、思考和实践,需要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为摄影而执着的信念。

.呈现瞬间性,见细见魂。法国摄影家布列松曾提出“决定性瞬间”摄影理论,即在拍摄者感知的特定时刻,将事件、构图、光线、色彩等相关元素实现完美结合。中国新闻摄影理论奠基人、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创始会长蒋齐生认为,摄影师通过抓拍,在瞬间捕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是谓“典型瞬间”。异曲同工之处,就在于强调抓拍,强调拍摄者的新闻敏感、技术娴熟和细节展示“神魂”。在刹那即逝的典型瞬间抓拍而不是摆拍,显现的不仅是拍摄者的综合功底,更重要的是为受众提供了现场真实感,是对媒体公信力的增值;同时,“抓”的是“本来”,是细节中独特的气象、神态、心理等,是独特的“这一个”。随意而“抓”,难以抓到逼真传神、生动形象的效果;而主观摆拍,则更是有“演”的成分,缺少自然的流露之“魂”,自然缺少真实性,新闻图片的价值也无从谈起。

.追求审美性,见艺见美。审美是人对客观对象、外部世界感知、认识、理解和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审”的主观性与“美”的客观规律性有异有同,摄影需要在“异”中遵循“同”、在“同”创新“异”。对称原理、透视原理、九宫格、黄金分角、稳定性、静中见动和动中见“活”、构图和留白比例适当、画面简洁、在交代背景的前提下实现与主题无关元素的最小化和最少化、巧借前景或背景映籿等,都是产生愉悦美感的规律。在用光、用色、用景和快门快慢、光圈大小等的搭配中构造摄影艺术,在艺术美的追求中展现最佳摄影技术功底,总能在审美上产生令人啧啧称奇的效果,提升新闻图片的价值境界。

当然,再现新闻图片的价值,除夯实基础、提升美誉度之外,还存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扩大知名度的问题。例如,如何立足文化“软实力”拓展全球视野、强化全球思维,促进新闻图片更多、更快、更好地走向国际的问题;如何通过举办摄影赛、摄影周、摄影节和摄影理论研究活动等,走出去、请进来,扩大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和感召力问题;微观层面上的媒体如何打造新闻图片品牌,如何专兼结合培养队伍,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水平问题;如何在版面或栏目安排中迈出更大步子凸显新闻图片的主体性问题,等等,都是新时代新闻图片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可以说,新闻图片,任重道远,永远在前行和探索的路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