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山水铸就古村魂

 昵称45109175 2020-06-02


祝家古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之后,慕名而来的游客,纷来沓至,络绎不绝,一时沉寂的山村,成了网红景点。初夏的一天,笔者随龙游县文联送文艺下乡小分队走进祝家古村,被这里奇秀山水、古朴风韵所震撼。

祝家古村距龙游县城三十八公里,地处龙游县的最南端,与遂昌县北界镇毗邻,这里群山环抱,有伟峰高俊之壮美,溪水潺潺,有玉带环绕之灵秀。万亩竹林,满目青翠,云蒸霞蔚,山色空蒙,蓝天白云,触手可及,天地之灵气,山水之神韵,铸造了古村的精魄。
从方旦前行二公里,经过曲折险峻的盘山公路,走进村口,有五十多株百年以上的樟树、榆树、红豆杉组成的古树群,像一道绿色的屏障,蔚然壮观,美不胜收,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有的独立独行,鹤立鸡群,有的出双入对,相互偎依,有的数世同堂,长幼有序,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像仪仗队迎接四方宾客。最让人叹为观止的三百多岁香樟树,分列古村入口的两旁,像迎宾欢迎客人的到来,又像门神一样守护着古村,庇佑着众生。
当你踩着被岁月步履磨的锃光发亮的鹅卵石铺就的古道,进入祝家古村,映入眼帘二十多幢泥瓦房坐东朝西,依山而建,既独立成宅,又相互联系,曲折勾连,错落有致,这些古屋清一色金黄色的泥墙,青黛色的鳞瓦,木结构的楼板,简洁朴素,冬暖夏凉,和谐自然。虽然经历百年风霜,有些墙体已经斑驳,写满了历史沧桑,依然巍然屹立,古朴端庄。坐落村中心的祝氏祠堂早已废圯,踪影难寻,但是古道边硕大的柱磉、石鼓、旗杆石,仍在诉说着古村曾经的辉煌。村中的古井,用块石浆砌而成,泉水涓涓,常年不涸,清澈见底,纯净甘甜,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祝家人。
祝家古村历史悠久,《祝家宗谱》记载:“始迁祖善十六,讳璋、字茂柏、号有成。为经营到此,见山水明秀,可长子孙,因自东祝迁居兹地。”据民国龙游县志卷四《氏族考》载:“本初居西安之东祝,明洪武时有行善十六者,经商于三十四都方旦村,遂卜居焉。”由此可见,祝家村建村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了,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西安(今衢州)人祝璋在方旦经商,经常翻越攀堂山古道,前往遂昌、松阳,发现这里四面环山,溪水流淌,林深树茂,翠竹修篁,状如燕窝,地势平坦,风光旖旎,形胜独特,恍如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是宜家宜居的地方,于是就携家带眷在这里定居了下来,落地生根,繁衍生息。
祝家先人在这里定居后,建设家园,垒土为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躬耕山野,耕读传家,远离喧嚣,宁静安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过着与世无争的静好时光,任凭星移斗转,岁月变幻,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习惯于农忙时,辛勤耕作,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农闲时烧一壶甘冽山泉,沏一杯酽茶香茗,坐看云卷云舒,静观花开花落,慢慢品尝生活况味,尽情享受丰衣足食的年华。
改革开放以来,村里年轻人大多走出大山,外出打工经商,在城市里谋求发展,可是中老年人对这里淳朴的乡风,秀丽的风光,丰沛的资源,清新的空气情有独钟,故土难离,无怨无悔地守望着古村。过着“烤着白炭火,吃着苞萝馃,除了皇帝就是吾(注:我的意思) 。”的惬意生活。九十二岁的周凤子老人告诉我:“我嫁到祝家已经七十多年了,我对这里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是有感情的,说实在的,我真的舍不得离开这里。”周凤子老人的想法具有代表性,这里是他们的根,倾注他们的爱,寄托着他们的企盼。


拂去世俗的风尘,洗去岁月的包浆,彳亍于古道、古井、古树、古村之间,穿梭于理想和现实之中。这里有蓝天白云,明媚阳光,这里鸟语花香,芳草斜阳,这里有古木参天,翠竹万竿,这里有相思红豆,酝酿浪漫,这里有乡愁氤氲,弥久不散!
随乡村旅游的兴起,祝家古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里会打造紧贴乡土,融合自然,触摸历史的休闲驿站。
祝家古村是先人杰作,是大地的馈赠,是山水的精魄。惟愿祝家古村永存于天地之间,让落寞的山野焕发勃勃生机,诗意盎然。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头条号】、【百家号】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