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尘埃落定》:当尘埃落定的时候,人人都是傻子,根本没有聪明人

 历来现实 2020-06-02

《尘埃落定》出自藏族作家阿来之手,首次出版于1998年。其实本书1994年就已完稿,找了二十多家出版社,却遍投无门,在四年后才与读者见面。《尘埃落定》于2000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去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20年来,这部小说被不断地讨论,经历过争议,最终成为读者心目中的经典之作。

我读这本书,感受到的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和命运与人生的纠葛缠绕。

"尘埃落定"这个名字起的极好,让人一看就有种厚重感。在看《尘埃落定》这本书之前,我想不出有什么样的内容能撑得起这四个字。它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命运的恢弘和人们对于命运流转的无力感——当尘埃落定,一切都已成定局,谁也无力改变。

‌(一)首先,《尘埃落定》带给读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细腻而生动的语言。

阿来曾在北大中文系做过一个讲座,名为"语言的信徒",他表达了语言对于文学写作的重要性,他曾提到:

"我还是一个藏族人,我都觉得汉语言了不起。可是我们现在的文学好像有人物、有故事、有思想就行了。我说要读思想,我才不找文学书读,我可以读哲学。要想读故事,直接读历史就好了。很多有名的作家的文字,很糟糕,很粗暴。"

来看看提倡语言重要性的阿来,在《尘埃落定》这本书中,又是如何展开他的语言实验的。

在说到喇嘛被割去了舌头不能说话这件事之后,作者借傻子少爷的口这么说道:"君不见,那些想要说点什么的舌头已经烂掉了。"所以如果想要说点什么的话,那就赶快。否则,等到没有了舌头,就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这种话让人心头一惊。当然在现实世界里,有规则,秩序和法律,不可能像土司制度一样:吐司可以随随便便割掉别人的舌头。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我们也不可能突然没有了舌头。但是这种想说什么却没有来得及说出口的状况,以及这种想做什么事却已经来不及了的感觉,仿若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普遍存在于我们的人生当中的。

所以这种描述能轻而易举的击中人的心灵,这是阿来语言的绝妙之处。

文中更经典的一处语言,是傻子少爷对于爱情的形容——爱情就是骨头里冒泡泡。

"此时的我,不要说脑子,就是血液里,骨头里都充满了爱情的泡泡。"

傻子少爷虽是傻子,但对很多人情心理的体察,都比很多所谓的聪明人要真切的多。

爱情是什么?按神秘学讲,是一种对某人不自觉的欣赏和依恋,是一见钟情,是心的交付和心弦的颤动;从科学上来讲,则是由于某人满足了我们从童年时期就开始建立的某些需求,从而产生出苯乙胺和多巴胺等物质让人处于一种极度兴奋之中……

这个"骨头里冒泡泡"的形容,恰恰贴合了人们处于恋爱状态下的这种感觉,所以轻而易举的就俘获了众多读者的心,让人感同身受,拍案叫绝。甚至还有读者猜测:这个泡泡肯定是粉色的。

还有作者形容傻子少爷见到心爱的塔娜的时候:

"一见塔娜的面,她的美又像刚刚出膛的滚烫的子弹,把我狠狠地打中了。从皮肤到血管,从眼睛到心房,都被这女人的美弄伤了。"

用"刚刚出膛的滚烫的子弹"来形容塔娜的美对傻子少爷的冲击力,可谓快狠准,化虚为实,语言极具冲击力。

语言承载着思想,《尘埃落定》中的语言,处处是对生活的深切体察。

《尘埃落定》能成为33年以来茅盾文学奖中最具价值也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之一,与它生动深切的语言有莫大关系。

‌(二)命运的无情与人类蓬勃的生命力的对抗

许多读者喜欢尘埃落定。其实是喜欢它其中所展现的那种生命力。麦其土司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他身上有一种原始的生命力,不管是对于繁衍后代、情欲的追求,还是对于生命的延续,甚至于权利的延续和把握,麦其土司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有能力、有野心、鲜明,霸气的形象。

但看到后来会发现,麦基土司身上的很多特质都是欲望泛滥的结果,他专横,自私,霸道,贪婪,自以为是。他沉迷于土司的权力所带来的优惠中,连自己的儿子都要提防。他希望自己能在土司位置上待到永远,但事实恰恰让他的愿望破灭。

傻子少爷身上所呈现的,却是一些非常独特的特质:

他看起来天天冒着傻气,是众人口中扶不上墙的傻子,但恰恰是他能够洞察普通人无法洞察的先机。阴差阳错之下,他娶了边地最美丽的女子塔那做妻子,也开辟了康巴地区第一个边贸集市,成为值得被历史铭记的人,也因此收获了书记官等一干人的衷心臣服。

他能看到被割去了舌头的翁波意西在牢里最需要的东西是书,甚至能贴心的想到他现在可能感兴趣的是土司的历史类书籍。他也能体察到身边人的种种微妙的心理。

宛如神助的傻子少爷,在思维方式上与常人有很大的区别,但事实并不代表他就是错的。他做了许多迎合民心的事,因此,被原本宠爱自己的哥哥视为眼中钉,甚至最后还被自己的父亲忌惮。但这恰恰证明了傻子少爷的能力出众。

他从一个一开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会傻笑的傻子,慢慢的成为一个想要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想要去探索这个世界,且不辜负身边人的"主子",在这个过程中,他身上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真正的向上的生命力。

他为爱情失落而纠葛,他也为亲情受损而悲伤,但他依然热爱这个世界,他有他一直以来同行的伙伴——小尔依,索郎泽郎,书记官,甚至酒馆老板,黄师爷……他的身上仿佛有奇妙的吸引力,连自己家族的仇人都可以和他成为朋友,同桌共饮,那是一种难得的包容力。

他行事没有那么多顾忌,尽可能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又是一种自由的力量。

同时他还对身边下人甚至陌生人展现了难得的友好,比如为他久未谋面的叔叔提供帮助,间接地参与抗日战争;比如对书记官翁波意西的多次关怀;甚至对于酒馆老板和其弟弟的帮助和保护,哪怕他们最终可能会杀死自己……

在整本书所呈现的土司家族复杂的权力体系中,生活的最真实、最自由、甚至最善良的人,恰恰是这个众人口中的傻子。这其实具有一定的荒诞意义,上位者被权力和欲望角的稀里糊涂难以自拔,下人们则难以拥有自由,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只有这个父亲酒后不小心得来的傻子少爷,才仿佛真正活出了一个人的样子。

‌(三)傻子VS聪明人

看完书后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就是,傻子少爷和其他人相比,究竟谁更聪明?

或许因为他是主角,或许因为他承载了作者的一部分思想,书中许多所谓的聪明人没有办到的事情,比如说,不种罂粟改种粮食;比如说,开辟边贸市场……全都被这个傻子少爷给完成了。若论划时代的意义,他的功绩甚至比他的父亲老麦琪土司要更伟大。

而除去这些长远的眼光,傻子少爷的另一个"聪明"之处,恰恰蕴含在他的"傻"中——

傻子少爷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问:"我是谁?我在哪里?"

是不是感觉很熟悉?这不是人类的终极问题吗?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傻子少爷看起来经常在犯傻,实际上他所思考的那些问题。恰恰是人们经常忽略,但却非常重要的问题。

书中的不少人物之所以走偏的道路,就是因为他们忘记了自己是谁,自己在哪儿,搞不清楚自己的处境,认不清楚自己是谁,缺乏对自己的明确认知,所以极其容易办了错事,说了傻话,从而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

最明显的就是塔娜的母亲茸贡土司。茸贡土司常常搞不清楚自己的处境,明明处于弱势,有求于人,偏偏摆出一副高姿态,为自己招致了不少祸端。

傻子少爷的哥哥也是如此,分不清自己面前的局势,自以为是。他的哥哥看似聪明,实则高调、高傲、目中无人、不可一世,不懂韬光养晦,更不通人情世故,仿佛这个角色就是生来用来做炮灰的。

翁波意西是个真正的聪明人,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傻子。但他的傻是让人崇敬的,宛如耶稣受难,翁波意西是为了坚持真理,所以宁愿被割去舌头,也不愿意放弃他的立场。傻子少爷对他的这种行为投以真诚的敬意。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倒像是两个惺惺相惜的人,彼此怀有理解。

聪明人就真的聪明吗?傻子就真的傻吗?

在现实中,很多时候,人们都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作者选用傻子少爷来见证这个尘埃落定的旧时代,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历史的前进悄无声息、无可更改,命运的车轮也是如此,聪明人自诩能阻挡,但其实连傻子少爷都能明白——尘埃终将落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