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中山书法天生真主气度,诗词融才情与革命精神一体,彪炳史册

 昵称Zpzg8fzu 2020-06-02

孙中山书法天生真主气度,诗词融才情与革命精神一体,彪炳史册

孙中山题词“天下为公”

漫步于中山公园,“天下为公”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就映入我们的眼帘,这四个饱含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同时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的题词,端庄厚重,雍容坦荡,犹如孙中山先生的一生。

孙中山书法天生真主气度,诗词融才情与革命精神一体,彪炳史册

中山纪念堂

孙中山先生为革命奉献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缔造者。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先生,不以诗文为人们熟知,不以书法而驰名天下,可他的题词遍布全球75座中山公园及各个中山纪念堂和全国几千条中山路上,高山仰止,接受着我们的仰望和学习。

孙中山书法天生真主气度,诗词融才情与革命精神一体,彪炳史册

孙中山书法“博爱”

孙中山先生除了“天下为公”的题词为人们所耳熟能详,还有一题词“博爱”也在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频频出现。这两个题词中,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的书法深受颜真卿、苏东坡的书法影响。用笔几乎是颜真卿的唐人法则,浑厚浓重,笔画或粗或细,看似无法,实则处处有来路;结体取法苏东坡的宽博,使得整体作品更加雍容、意境更加远大。

孙中山书法天生真主气度,诗词融才情与革命精神一体,彪炳史册

孙中山书法作品“世界大同”

从孙中山这幅论“世界大同”的作品中,有着明显的取法于北碑,而又融入了苏东坡的宽博元素。这幅作品应该是受当时崇尚碑学的影响,这幅作品中,有意的把横划和撇划,写得比较突出。有的加粗笔画,有的加长宽度,使得整幅作品宽博端庄,道法自然,一改“天下为公”“博爱”的颜真卿唐人的用笔方法,可是作品开篇的“大道”二字,还是非常明显的有着颜真卿那种唐人书法用笔和结体的痕迹,可见,孙中山先生于颜真卿用功最深了。

孙中山书法天生真主气度,诗词融才情与革命精神一体,彪炳史册

孙中山手札书法

为了革命,孙中山先生远涉重洋,很多联系都是通过书信沟通的。当时,孙中山先生完全可以使用钢笔或者圆珠笔写信的,可是从他的很多书信中,我们可以发现,孙中山先生很多书信都是用毛笔写得,可见,孙中山先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坚持。

从孙中山一些手札中,可以看出很明显的唐人写经的风韵,非常流美自然,少了他题词的那种厚重风格。在孙中山的机要秘书邵元冲和国民党元老之一的吴敬恒的记载中,说孙中山不喜欢临摹什么碑帖,但笔笔端庄、胎息深厚、一字不苟,无潦草从事者;书法凝炼,是有天生真主的气度。

邵元冲和吴敬恒的记载时期,当时辛亥革命已经成功,然而中华民族还处于很多变数之中,此时的孙中山自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临摹什么碑帖。可我们从孙中山的题词、作品及手札中,可见,孙中山从小就打下很深厚的书法功底,远涉重洋期间,于闲暇时,也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修养。孙中山先生在日本期间,给日本友人伊藤的作品“明德”中,可见先生从不间断的学习和传播着中华传统文化。

孙中山书法天生真主气度,诗词融才情与革命精神一体,彪炳史册

孙中山书法“明德”

1897年,孙中山曾对日本友人说:“第不能为诗,盖无风流天性也。”这其实是孙中山的自谦之词,在他的革命生涯中,不时有诗词问世,其中很多是为了纪念和颂扬革命烈士的献身精神而作,表达了他对革命者的崇敬和对反动者的痛恨,我们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境界和艺术才情。

《挽刘道一》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孽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这首《挽刘道一》是1906年刘道一从日本回国,到湖南从事革命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准备第一次起义。1907年1月,刘道一于长沙被捕,年仅22岁的他英勇就义。

孙中山这首诗作于1907年2月3日,为追悼作为同盟会成立后,牺牲的第一位会员刘道一烈士,辞正调永、情真意切、气魄恢弘,诗篇哀挽死者、激励生者、慷慨悲歌,沉雄且豪壮, 感情之深挚,格韵之高雅,意境之远大,为彪炳史册之诗章。

孙中山书法天生真主气度,诗词融才情与革命精神一体,彪炳史册

孙中山书法题词“诚实”

当年(1907年)12月,镇南关起义,孙中山亲临战场指挥,亲自开炮打响战斗。起义失败后,率军退入越南,孙中山先生不为一次失败而丧志,在马背上吟了一首七绝,字里行间,洋溢着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和超然豪迈的精神境界,全诗如下:

咸来意气不论功,魂梦忽惊征马中。

漠漠东南云万叠,铁鞭叱咤厉天风。

1913年3月,同盟会领导之一宋教仁先生于上海遇刺身亡,孙中山先生写的挽联是:

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此联即挽宋教仁先生,又对袁世凯窃国大盗嘴脸的揭露,不可谓先生文笔之犀利和文化功底之深厚。

孙中山书法天生真主气度,诗词融才情与革命精神一体,彪炳史册

孙中山书法“奋进”

孙中山先生书法作品很多是应酬之作,诗词、对联也很多是为纪念和颂扬之作。但先生书法取法于颜真卿和苏东坡最多,颜真卿一身正气,苏东波超然豪迈。可见,孙中山先生于他们身上取法的不止是书法,从先生一生为革命不畏险阻,败了再战,百折不挠的意志,从而形成了孙中山先生雍容、宽博、自然,看似无法却处处有来路的书法,形成可意境远大,既能表情达意,又能体现文人的情怀的诗篇,“是真名士自风流”于孙中山先生的书法和诗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