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为什么用文言文?真实原因,让人忍俊不禁

 xqjhr 2020-06-02

古人为什么用文言文?真实原因,让人忍俊不禁

甲骨文

其实我们许多历史爱好者,在读书的某一个刹那,脑海里,都曾经闪过这么一个问题:

古人为什么用文言文

但是,我们当中绝大多数的人,这个问题,也就只是在脑海当中,那么闪了一下,闪过之后,大家也没去深究它。

那么,我们今天不妨重提这个问题:

在古代的中国,明明中国人说的口语,都是大白话,可是为什么到了写信、写奏章、写文章的时候,都用文言文呢?

文绉绉的,多累人哪。

是不是?

嘴巴里说一套语言,写出来又是另一套文字。

举个简单的例子:

明明嘴上说:“如果连这个都能容忍的话,那么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

可是到了下笔的时候,写在纸上却成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试问,我们的老祖宗,为什么偏偏要用文绉绉的文言文呢?

为什么就不能口语和书面语一致呢?

这个问题,大家都曾经困惑过,但是,一直没有人给出答案。

今天,冯老尸为大家,揭开这个谜底。

其实,古人用文言文的原因,并不复杂,可以一语道破:

因为竹简太贵了

这样一说,大家是不是已经明白了个大概?

然而,其实还可以更具体一点。

古人为什么用文言文?真实原因,让人忍俊不禁

古代竹简昂贵,必须用最少的文字,记载最多的信息,所以,文言文成为必然

我们的古人用文言文,其实它的发展逻辑,是这样的:

古早的时候,我们中国人的祖先,是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的,当时叫做甲骨文。

大家要知道,当时无论是龟甲,还是兽骨,都不是随手可得的,那都是稀缺资源,需要节省着用,所以,从一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很聪明,他们懂得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最复杂的意思,承载最丰富的信息。

举个具体的、真实的甲骨文例子:

“南土受年”,意思是指:“占卜问卦,南部地区会不会是个丰收年呢?”

看:“占卜问卦南部地区会不会是个丰收年呢”口语17个字,甲骨文用4个字,表达了17个字的意思。

古人为什么用文言文?真实原因,让人忍俊不禁

“南土受年”甲骨文

为什么要把17个字的意思,浓缩到4个字的甲骨文里?

原因很简单:

因为甲骨太宝贵了

龟甲、兽骨,太少了,要节省着用。

再后来呢,我们的先人,学会了用竹简写字。

虽然说,竹简比龟甲、兽骨要“便宜”一些,但是,不要忘记,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竹简,仍然是非常昂贵的。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竹简不但昂贵,而且:

竹简很重

是的。

竹简,是很重的。

如果把一本原版白话文的《水浒传》写到竹简上,你知道需要多少竹简吗?

答案是:

需要好几箩筐的竹简

你可以想象一下:

秦始皇想看一部白话文的小说,结果,部下抬进来好几个大箩筐的竹简。

这种景象,会把皇帝吓死。

你说是不是?

古人为什么用文言文?真实原因,让人忍俊不禁

如果写白话文,那么看一本小说,至少需要搬弄这么多的竹简,累死人

读一本白话文小说,要翻好几大箩筐的竹简。

不但抬竹简的人累死。

而且看竹简的人,也会累死。

作者累死,出版商累死,物流搬运工累死,读者累死。

这根本行不通

是的。

在竹简时代,把嘴里说的白话,写到竹简里,根本就是行不通的。

所以,要精简文字。

所以,要用文言文。

还是举刚刚的那个例子:

“如果连这个都能容忍的话,那么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白话文,23个字,要用4根竹简。

但是,用文言文,“是可忍孰不可忍”,7个字,1根竹简搞定。

读到这里,亲爱的读者,您是不是已经懂了?

对的。

我们的祖先用文言文,不是因为喜欢卖弄文采,也不是故意要弄一套老百姓读不懂的文字,而是当时的甲骨、竹简、纸张,都太贵了,要节省资源。

这是一个经济问题

说到这里,我们还是那句老话:

存在就是合理

然而,文言文并非没有缺点,它的缺点就是,书面语和口语脱节,不利于普及文化,也不利于扫盲,所以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人逐渐普及白话文写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