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老城回忆:占尽古今风流章江门
2020-06-02 | 阅:  转:  |  分享 
  
路名是历史的符号,沉淀着几千年的文化。章江门便是这样一个有着历史厚重文化的地名。

南昌历史上号称有七门九州十八坡,章江门便是七门之中最壮观最豪华的一座。

古时章江门位于今天的榕门路与章江路交汇之处。据南昌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黎传绪介绍,章江门不是一般简单的城门,而是具有防守功能的瓮城,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章江门占地面积很广,东起子固路,西至棕帽巷,北至今叠山路。

赣江古称章江、章水,南昌历史上也有“章江城”的称谓。后来因为章江和贡江在赣州的八景台下合流才把原来的章江改称为赣江。所以说曾经的章江门便是江西的门户一点也不为过。

章江门之所以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是因为古时南昌陆上交通闭塞,但水资源却非常的丰沛。河道纵横,又因抚河的汇入,赣江水面蔚为壮阔,水流速度较缓,非常安全,所以人们往来行旅多依赖舟楫。而章江门处在当时代表江西政治经济最高权力的四大衙门中心,自然成了官员政要们进入南昌的必经之门。

所谓四大衙门,有三个是省级衙门,它们分别是抚台衙门、藩台衙门和臬台衙门,还有一个道尹衙门为地市级。始建于元代的抚台衙门在今天的经济大楼,从十二世纪的元朝初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漫长的700多年里,这里一直都是江西最高权力的象征;始建于元朝延祐年间的臬台衙门旧址位于今天的后墙路东段,其范围大致涵盖了今天的南昌市第一医院、外文书店、老三中等地。臬台又称按察使,是分管司法、乡试及地方官员考察考核的省一级官员,其衙署即臬台衙门又简称臬司;藩台衙门靠近章江门,位于今天的子固路北段,范围包括现在的省话剧团,省歌舞团,省京剧团等一大片区域。藩台又称布政使,是分管财赋税收的省级地方官员,也叫布政使司署。清朝灭亡后,省歌舞团的院内便成了民国时期江西省政府办公的地方,如今里面还保留了一座明末清初时的老建筑;而属于地市级的道尹衙门的旧址则在如今的叠山路省政协大院内。

往来南昌的显官巨商一般都是从京杭大运河到长江,进入鄱阳湖到赣江再到南昌,乘船至此上岸。这些人里有骑马的、坐轿的,每每到至,笙箫齐鸣、鸣锣开道,所以有“吹吹打打章江门”,“接官送府章江门”之说。除了官府以外,赣江两岸和江中诸洲居民往来也都汇集此处,官渡民渡,熙来攘往,甚为繁忙。

古时滕王阁也不在目前的位置,而是在章江门外,那里建有“接官亭”,那些官府要员们到达后都要先在此歇息再从章江门进入南昌城区。想当年“时来风送滕王阁、一夜七百里到南昌”的王勃应该也是从这里登上滕王阁城楼,从而留下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吧。

古时的沿江一带,名迹甚多,近有江南名楼滕王阁、南浦亭、章贡读书楼、涵虚阁……。远处有绵延起伏的西山。又是“章江晓渡”、“滕阁秋风”、“南浦飞云”、“龙沙夕照”诸景相连,又遥对“西山远翠”一景,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风景画长卷。如果我们彼时在晨曦初露时,站立一高处,看到浩浩江水波光粼粼,帆影参差,鸥鹭翔集,又会生出怎样的一番感慨呢。明代永乐年间,江西永丰状元曾棨就曾作过一首《章江晓渡》的诗篇。诗云:“月落西山欲曙天,渡头人语古城边。钟声沓霭临江戌,帆影参差隔浦船。几处蘼芫深夕露,万家杨柳生晴烟。年年过客频来往,谁复东流叹逝川?”

有意思的是,章江门一带也是明末清初杰出画家八大山人最后的活动和归宿地。他六十二岁那年,把青云谱道院交由他的道徒涂若愚主持,独自居住在章江门外潮王洲上,搭盖了一所草房,题名为“寤歌草”。靠卖画为生,孤寂贫寒地度过了他的晚年。公元1705年,这位艺术大师溘然长逝,享年七十九岁。当时诗人叶丹曾作《八大山人》诗一首,描写他在这里的生活情况,“一室寤歌处,萧萧满席尘,蓬蒿丛户暗,诗画入禅真,遗世逃名志,残山剩水身,青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

时代前进的步伐总是碾压着历史,在新时期中,随着公路铁路的贯通和大桥的建成,昔日繁华的“章江晓渡”当然已不复存在,章江门也已改成章江路,只是后来又在原地址建了一个“章江门”牌楼,以示纪念。章江路其实很短,也就两百来米的样子,也许是为了留住历史才没有被规划掉吧。

南昌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四个面向”,我和千千万万那一代青年学子结束了校园生活提着行李一个转身离别了故乡去了没有诗的远方。

当人生的一切归于风平浪静后,我回到了故里。巧的是,我的新居便是安在了和章江路交叉的井头巷路口的一个楼栋里。今日之章江路虽昔人已乘黄鹤去,但此地并无空悠悠。历史和现实似乎在这里得到了融合。

站在井头巷口面对章江路往左拐几步就是榕门路。榕门路并没有榕树,它的得名是为了纪念清朝一位曾在江西任过巡抚、政绩卓著而在民间影响最大的清官、名臣陈宏谋(号榕门)而设。千古名楼滕王阁就坐落在这条路的不远处,走过去几分钟便可到达。烦闷时,也学古时的文人样,走进滕王阁,莅临一方楼宇处,于烟光水色中,吟诵着王勃绝世佳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是啊,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人世间又有多少放不下的呢?

依托滕王阁的优势,榕门路靠滕王阁一侧开有一家古玩城,街两旁也因唐宋风格的装修形成了仿古一条街,古玩字画琳琅满目。行走其中,颇有一番古韵情怀。是收藏家、古玩爱好者的乐园。到了双休日,来自全省乃至全国的收藏爱好者怀揣着宝贝从四面八方汇聚在这里,供人们观赏把玩交易。这也是我乐于参与的事情,但听人说,这些宝贝假的多,真的少。也是,如今收藏世界乱象环生,连故宫里的真迹都被掉包,实在是没有多少可相信的东西。所以也只是看看,过过眼瘾。后来古玩城搬至绳金塔,这里便冷清了许多。榕门路白天一般显得比较幽静,到了夜晚,就成了年轻人的天下,一条“静吧”街可以让游客在此推杯助盏、把酒言欢,在驻唱歌手的拨弦弹唱中感受别样城市风情,还可以在这里喝酒聊天,挥洒青春、寻找热泪盈眶的感动。

如果往左沿着榕门路穿过瓷器街就是沿江路,再从马路对面走过中山桥就是南昌市图书馆、省博物馆和省科技馆。瓷器街很短,长150米,宽9米。瓷器街的得名,源于一段有趣的故事。古时候这里曾有一家瓷器店。店老板是个出了名的势利眼,遇见有钱人点头哈腰,对待穷苦百姓不是骂就是凶。城外一艰难度日的农民有一次上这家瓷器店想买一只碗,不料被老板臭骂一顿轰出店门。后来该农民勤劳致富,发财之后不忘济贫助人。为了教训那个势利眼老板,他身着破衫领了十多名穷小子再次来到瓷器店买碗。老板眼一横拿出一只次品碗给他。穷汉说,次品不要,选最上等的拿。老板眼一瞪喝道“快给我滚远点,你像买上等品的人吗?”穷汉接着说:“你不要势利眼看人,今天我要把你店里的瓷器全买了。”老板气急脱口而说:“好大的口气,你要真的全买,我收一半的钱,送你一半,你买不起我就叫伙计扒你的皮。”穷汉当着看热闹的众人的面言道:“各位都听见了,今天我就买他一半,老板再送一半,请各位进店要什么拿什么,钱归我付。”众人一拥而上,拿了便走。没拿完的也被穷汉叫那十多个小伙举起扁担砸了个精光。店老板目瞪口呆,后悔莫及但又无可奈何。从此,人们便把这条街叫作瓷器街。

在没有建民德大桥之前,中山桥那里是断头路非常安静。也是我经常喜欢在那里散步、听鸟儿们歌唱、在图书馆里泡故纸堆的地方。民德路桥的建成和滕王阁隧道的贯通后,这些就不复存在了。我的后花园没了,走进图书馆那份对踏进知识殿堂油然而生的敬畏感找不到了,鸟儿们亦不知去了哪里?代之而起的是车水马龙、尘埃喧嚣了。这就是现代化给现代人带来的困惑。

如果站在我楼栋前的井头巷口的章江路上往右拐就是子固路,对面是民巷,从那里过去走几分钟就是步行街。民巷,清代因紧靠巡抚部院围墙,巷内多为官员居住而称为官巷,1977年政府规划道路连同周边的小街一起改为民巷。步行街是我每天必去打卡的地方。生命中总有一些偶然会让你得到一些启示从而给你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那是一次回昌探亲在街上逛累了及至到步行街时便随即坐在靠叠山路一端的一个石墩上歇息。一阵凉风吹来让我顿觉浑身舒坦,也让我许下一个心愿:将来有条件了,一定要在这里买套房子。十几年后当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方向,我的梦想果然成真。当时离开故乡只是一个转身,回来的路却让我走了整整四十年。

和幽静的榕门路相比,那时的步行街囊括了南昌的全部繁华,这里打个喷嚏全市都会有感觉。步行街南北走向,冬天满街铺满阳光;夏天,凉风习习,是人们避暑的好去处。清晨,有广场舞、太极拳和一些少年武术队员们在这里一展他们的身姿;夜幕降临,华灯齐放、霓虹闪烁,铮亮干净的像红玛瑙似的地面和五彩斑斓的灯光交相辉映。人们三三两两结伴在这里悠闲地散步,一对对情侣在这里勾肩搭背窃窃细语;没有了学业负担的孩子们在这里尽情地嬉戏、玩耍,释放着多余的能量。他们有的踏着旱冰鞋风驰电掣般从我们面前滑过,有的用自制的海绵笔以水代墨、把地当纸的在学大人的模样习练书法。更有那门店前醉人的音乐阵阵送到耳边:

我看到鲜艳的玫瑰芬芳遍地

我感觉这些情景是那么熟悉

我惊异满街的情人如此甜蜜

我记得这一天你是那么美丽

红玫瑰黄玫瑰

盛开在2月14

时不时这里还会举办一些活动,南昌有线电视台的很多节目也会把录制现场放到这里,游客就是现成的角色。

那时的步行街还有一个“天安食府”,也是我喜欢光顾的地方,或和家人、或和闺蜜、朋友。天安食府花样品种繁多,“面面俱到”,“蒸蒸日上”、“印度飞饼”,还有广东的煲仔饭、四川的麻辣、镇江的汤包、各色具有江浙风味的糕团、三种以上口味的稀粥以及各种特色小吃。真是不要太惬意了啊。

可是可是,后来就不知道为什么“天安食府”没有了;可是可是又后来,说步行街要改造,真是搞不懂,好好的怎么还要改造,难道真是已经闲到要将煤球洗白的地步了吗?再又经过几年的折腾,人们看到在原本宽敞的步行街上突兀地竖起了一排低矮的建筑,一个挨一个。这都是因为建地下商场所派生出来的,有直梯间、步梯间、排气间……人们惊愕了:这还叫步行街吗?惊愕之余丢下四个字:伤心!再见!一条好端端的步行街就这样被作死了。不久我也把窝挪到了红谷滩新区,告别了这块居住十年之久的风水宝地。

一场疫情一下让世界停摆,有人说这场病毒不只是一场灾难,更是一次伟大的纠错。它提醒我们,我们的社会已经变得物质至上。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才想起我们基本的需求其实很简单:能自由的呼吸和行动、有基本的食物、饮水和药品即可,而不是并没有什么价值的奢侈品。

是的,纠错,刻不容缓!









路名是历史的符号,沉淀着几千年的文化。章江门便是这样一个有着历史厚重文化的地名。



南昌历史上号称有七门九州十八坡,章江门便是七门之中最壮观最豪华的一座。



古时章江门位于今天的榕门路与章江路交汇之处。据南昌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黎传绪介绍,章江门不是一般简单的城门,而是具有防守功能的瓮城,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章江门占地面积很广,东起子固路,西至棕帽巷,北至今叠山路。



赣江古称章江、章水,南昌历史上也有“章江城”的称谓。后来因为章江和贡江在赣州的八景台下合流才把原来的章江改称为赣江。所以说曾经的章江门便是江西的门户一点也不为过。



章江门之所以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是因为古时南昌陆上交通闭塞,但由于河道纵横,又因抚河的汇入,赣江水面蔚为壮阔,水流速度较缓,非常安全,所以人们往来行旅多依赖舟楫。而章江门处在当时代表江西政治经济最高权力的四大衙门中心,自然成了官员政要们进入南昌的必经之门。



所谓四大衙门,有三个是省级衙门,它们分别是抚台衙门、藩台衙门和臬台衙门,还有一个道尹衙门为地市级。始建于元代的抚台衙门在今天的经济大楼,从十二世纪的元朝初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漫长的700多年里,这里一直都是江西最高权力的象征;始建于元朝延祐年间的臬台衙门旧址位于今天的后墙路东段,其范围大致涵盖了今天的南昌市第一医院、外文书店、老三中等地。臬台又称按察使,是分管司法、乡试及地方官员考察考核的省一级官员,其衙署即臬台衙门又简称臬司;藩台衙门靠近章江门,位于今天的子固路北段,范围包括现在的省话剧团,省歌舞团,省京剧团等一大片区域。藩台又称布政使,是分管财赋税收的省级地方官员,也叫布政使司署。清朝灭亡后,省歌舞团的院内便成了民国时期江西省政府办公的地方,如今里面还保留了一座明末清初时的老建筑;而属于地市级的道尹衙门的旧址则在如今的叠山路省政协大院内。



往来南昌的显官巨商一般都是从京杭大运河到长江,进入鄱阳湖到赣江再到南昌,乘船至此上岸。这些人里有骑马的、坐轿的,每每到至,笙箫齐鸣、鸣锣开道,所以有“吹吹打打章江门”,“接官送府章江门”之说。除了官府以外,赣江两岸和江中诸洲居民往来也都汇集此处,官渡民渡,熙来攘往,甚为繁忙。



古时滕王阁也不在目前的位置,而是在章江门外,那里建有“接官亭”,那些官府要员们到达后都在此歇息再从章江门进入南昌。想当年时来风送滕王阁的王勃一夜七百里到达南昌后应该也是从这里登上滕王阁城楼,从而留下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吧。



古时的沿江一带,名迹甚多,近有江南名楼滕王阁、南浦亭、章贡读书楼、涵虚阁……。远处有绵延起伏的西山。又是“章江晓渡”、“滕阁秋风”、“南浦飞云”、“龙沙夕照”诸景相连,又遥对“西山远翠”一景,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风景画长卷。如果我们彼时在晨曦初露时,站立一高处,看到浩浩江水波光粼粼,帆影参差,鸥鹭翔集,又会生出怎样的一番感慨呢。明代永乐年间,江西永丰状元曾棨就作过一首《章江晓渡》的诗篇。诗云:“月落西山欲曙天,渡头人语古城边。钟声沓霭临江戌,帆影参差隔浦船。几处蘼芫深夕露,万家杨柳生晴烟。年年过客频来往,谁复东流叹逝川?”



有意思的是,章江门一带也是明末清初杰出画家八大山人最后的活动和归宿地。他六十二岁那年,把青云谱道院交由他的道徒涂若愚主持,独自居住在章江门外一座陋室里,自称为“寤歌草堂”,靠卖画为生,孤寂贫寒地度过了他的晚年。公元1705年,这位艺术大师溘然长逝,享年七十九岁。



时代前进的步伐总是碾压着历史,在新时期中,随着公路铁路的贯通和大桥的建成,昔日繁华的“章江晓渡”当然已不复存在,章江门也已改成章江路,只是后来又在原地址建了一个“章江门”牌楼,以示纪念。章江路其实很短,也就两百来米的样子,也许是为了留住历史才没有被规划掉吧。



南昌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四个面向”,我和千千万万那一代青年学子结束了校园生活提着行李一个转身离别了故乡去了没有诗的远方。



当人生的一切归于风平浪静后,我回到了故里。巧的是,我的新居便是安在了和章江路交叉的井头巷路口的一个楼栋里。今日之章江路虽昔人已乘黄鹤去,但此地并无空悠悠。历史和现实似乎在这里得到了融合。



站在井头巷口面对章江路往左拐几步就是榕门路。榕门路并没有榕树,它的得名是为了纪念清朝一位曾在江西任过巡抚、政绩卓著而在民间影响最大的清官、名臣陈宏谋(号榕门)而设。千古名楼滕王阁就坐落在这条路的不远处,走过去几分钟便可到达。烦闷时,也学古时的文人样,走进滕王阁,莅临一方楼宇处,于烟光水色中,吟诵着王勃绝世佳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是啊,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人世间又有多少放不下的呢?



依托滕王阁的优势,榕门路靠滕王阁一侧开有一家古玩城,街两旁也因唐宋风格的装修形成了仿古一条街,古玩字画琳琅满目。行走其中,颇有一番古韵情怀。是收藏家、古玩爱好者的乐园。到了双休日,来自全省乃至全国的收藏爱好者怀揣着宝贝从四面八方汇聚在这里,供人们观赏把玩交易。这也是我乐于参与的事情,但听人说,这些宝贝假的多,真的少。也是,如今收藏世界乱象环生,连故宫里的真迹都被掉包,实在是没有多少可相信的东西。所以也只是看看,过过眼瘾。后来古玩城搬至绳金塔,这里便冷清了许多。榕门路白天一般显得比较幽静,到了夜晚,就成了年轻人的天下,一条“静吧”街可以让游客在此推杯助盏、把酒言欢,在驻唱歌手的拨弦弹唱中感受别样城市风情,还可以在这里喝酒聊天,挥洒青春、寻找热泪盈眶的感动。



如果往左沿着榕门路穿过瓷器街就是沿江路,再从马路对面走过中山桥就是南昌市图书馆、省博物馆和省科技馆。在没有建民德大桥之前,那里是断头路非常安静。也是我经常喜欢在那里散步、听鸟儿们歌唱、在图书馆里泡故纸堆的地方。民德路桥的建成和滕王阁隧道的贯通后,这些就不复存在了。我的后花园没了,走进图书馆那份对踏进知识殿堂油然而生的敬畏感找不到了,鸟儿们亦不知去了哪里?代之而起的是车水马龙、尘埃喧嚣了。这就是现代化给现代人带来的困惑。



如果站在我楼栋前的章江路口往右拐就是子固路,对面是民巷,从那里可以去到步行街。民巷,有一部分原本称为官巷,因清代紧靠巡抚部院围墙,巷内多为官员居住而得名。1977年规划道路,官巷民巷连同周边的小街一起改为民巷。步行街,是我每天必去打卡的地方。生命中总有一些偶然会让你得到一些启示从而给你未来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那是一次回昌探亲在街上逛累了及至到步行街时便随即坐在靠叠山路一端的一个石墩上歇息。一阵凉风吹来让我顿觉浑身舒坦,也让我许下一个心愿:将来有条件了,一定要在这里买套房子。十几年后当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方向,我的梦想果然成真。当时离开南昌是一个转身,回家的路却让我走了四十年。



和幽静的榕门路相比,那时的步行街囊括了南昌的全部繁华,这里打个喷嚏全市都会有感觉。夏天,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霓虹闪烁,铮亮干净的像红玛瑙似的地面和五彩斑斓的灯光交相辉映。人们三三两两结伴在这里悠闲地散步,一对对情侣在这里勾肩搭背窃窃细语;没有了学业负担的孩子们在这里尽情地嬉戏、玩耍,释放着多余的能量,他们有的踏着旱冰鞋风驰电掣般从我们面前滑过,有的用自制的海绵笔以水代墨、把地当纸的在学大人的模样习练书法。更有那门店前醉人的音乐阵阵送到耳边:



我看到鲜艳的玫瑰芬芳遍地



我感觉这些情景是那么熟悉



我惊异满街的情人如此甜蜜



我记得这一天你是那么美丽



红玫瑰黄玫瑰



盛开在2月14



时不时这里还会举办一些活动,南昌有线电视台的很多节目也会把录制现场放到这里,游客就是现成的角色。



那时的步行街还有一个“天安食府”,也是我喜欢光顾的地方,或和家人、或和闺蜜、朋友。天安食府花样品种繁多,“面面俱到”,“蒸蒸日上”、“印度飞饼”,还有广东的煲仔饭、四川的麻辣、镇江的汤包、各色具有江浙风味的糕团、三种以上口味的稀粥以及各种特色小吃。真是不要太惬意了啊。



可是可是后来,就不知道为什么“天安食府”没有了;可是可是又后来,说步行街要改造,真是搞不懂,好好的怎么还要改造,难道真是已经闲到要将煤球洗白的地步了吗?再又经过几年的折腾,人们看到在原本宽敞的步行街上突兀地竖起了一排低矮的建筑,一个挨一个。这都是因为建地下商场所派生出来的,有直梯间、步梯间、排气间……人们惊愕了:这还叫步行街吗?惊愕之余丢下四个字:伤心!再见!一条好端端的步行街就这样被作死了。不久我也把窝挪到了红谷滩新区,告别了这块居住了十年之久的风水宝地。



一场疫情一下让世界停摆,有人说这场病毒不只是一场灾难,更是一次伟大的纠错。它提醒我们,我们的社会已经变得物质至上。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才想起我们基本的需求其实很简单:能自由的呼吸和行动、有基本的食物、饮水和药品即可,而不是并没有什么价值的奢侈品。



是的,纠错,刻不容缓!

献花(0)
+1
(本文系longbaozhuz...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