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法指导】专题--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综合思维强化系列)

 沐沐阅览室 2020-06-02

 【樊勇地理工作室】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地理组教师樊勇创办的公众平台,面向全体地理爱好者和地理教师提供优质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和新高考资讯的平台。

   如果你是在读高中学生,置顶樊勇地理工作室!如果你高三毕业了把老师的工作室公众号传给你的师弟师妹们!名师点睛,学法指导,全部是“地理干货”。

说明:试题来源于本人《每日一题》积累的经典试题+图片来源于本人使用的正版地图册,知识点播小编整理创作,请尊重小编的劳动成果,如有转载请标明来自微信公众号——樊勇地理工作室谢谢配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今天,我们以地形为核心,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角度来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以地形为核心整合知识

一、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

【精研讲讲1】

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为陕西省内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陕西洋县北部的华阳古镇,地处秦岭南坡腹地,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全长约53千米,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端浅宽,下端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下图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

(1)简述黄金峡的形成过程。(6分)

(2)说明汉江水流黄金峡后水质变清的原因。(6分)

(3)兴隆岭一带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简要说明秦岭所起的作用。(8分)

(1)黄金峡地处古板块汇合处,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壳抬升;汉江长期下切侵蚀形成峡谷。

(2)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轻,进入峡谷的泥沙少。

(3)秦岭阻挡冬季风,兴隆岭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冬季温暖;秦岭阻挡来自黄土高原的风沙;秦岭抬升夏季风,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兴隆岭降水丰富;地势起伏大,气候差异显著,增加兴隆岭生物多样性。

归纳总结:地形(位置、空间尺度)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见下图)

(一)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精研讲讲2】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

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精研讲讲3】

气温直减率是模拟山地气候、生态过程的输入参数,亦是气候变化的基础资料,其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植被遮蔽率呈负相关。根据某些山区的实测气温直减率还可推估无资料山区的气温直减率,以合理开发、利用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秦岭是重要的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和气候、生态分水岭,山脉平均海拔2 000 m以上。下面是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北坡各月气温直减率及变化趋势图。

(1)比较图中太白山南、北两坡气温直减率的异同。8分)

(2)分别分析冬季和夏季南北坡气温直减率不同的原因。8分)

(3)据太白山气温直减率,推测太行山东、西两坡气温直减率的时空特征。6分)

(1)同:夏季大于冬季;3410月基本相等(34月相等)

异:北坡变化幅度大于南坡;冬季(11月至次年2)北坡小于南坡;夏季(59)北坡大于南坡。

(2)夏季:南坡是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于北坡(北坡是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于南坡);南坡水热资源丰富,植被遮蔽率明显高于北坡(北坡水热资源较少,植被遮蔽率明显低于南坡),所以气温直减率南坡小于北坡(气温直减率北坡大于南坡)

冬季:北坡太阳高度角小,背阴坡,太阳辐射低于南坡(南坡太阳高度角大,向阳坡,太阳辐射高于北坡);北坡为西北季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于南坡(南坡为西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于北坡),所以气温直减率北坡小于南坡(气温直减率南坡大于北坡)

(3)时间:东西两坡均冬季小于夏季。

空间:夏季东坡小于西坡,冬季东坡大于西坡。

解析:(1)长白山南、北两坡气温直减率的相同点都是夏季大于冬季,3410月基本相等。不同点是北坡变化幅度大于南坡。11月至次年2月是冬季,北坡小于南坡,59月是夏季北坡大于南坡。

(2)气温直减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植被遮蔽率呈负相关。分析原因主要从太阳辐射、降水、植被角度分析。夏季,南坡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于北坡,直减率较小。南坡水热资源丰富,植被遮蔽率明显高于北坡,直减率较小。气温直减率南坡小于北坡。(夏季,北坡是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于南坡。北坡水热资源较少,植被遮蔽率明显低于南坡。气温直减率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北坡太阳高度角小,背阴坡,太阳辐射低于南坡,直减率低。北坡为西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于南坡,直减率低。气温直减率北坡小于南坡。(冬季,南坡太阳高度角大,是向阳坡,太阳辐射高于北坡。南坡为西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于北坡,气温直减率南坡大于北坡。)

【精研讲讲4】

数据中心制冷耗能巨大。一般电力成本占整个大数据中心支出成本的50%~70%,而其中制冷过程消耗的电能又占数据中心所有功耗的40%,散热不充分会直接影响数据中心的运行。早期数据处理量小、规模较小的互联网公司其数据处理中心的散热是安装大型制冷空调解决。随着数据处理量的增大,数据处理中心的耗能相应增大,有些大型互联网公司把数据中心搬到高原山地的垭口。近年来,微软、阿里巴巴等公司把数据中心建到了水下(如图所示)。读图,完成1~3题。

1.早期数据处理中心的布局主要(    )

A.接近公司总部和科研机构

B.接近广大用户和高等院校

C.接近高等院校和廉价电力

D.接近廉价电力和广大用户

2.大型互联网公司把数据中心搬到高原山地的垭口,主要原因是垭口地区(     )

①土地广阔,价格低廉 ②风力大 ③海拔高,光照强 ④气温低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大型互联网公司把数据中心搬到高原山地的垭口,微软和阿里巴巴则把数据中心建在水下其根本目的都是(    )

A.保护环境

B.提高收入

C.降低成本

D.创新技术

答案 1.A  2.B  3.C

解析:

1.早期数据处理量小、规模较小的互联网公司其数据处理中心的散热是安装大型制冷空调解决。故对廉价电力的要求不高,可接近公司总部和科研机构,与用户关系不大。A正确。

2.垭口是高原上狭窄的山口,土地不广阔,①错误;光照对数据中心影响不大,③错误;山口风力大,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有利于散热,减少开支,②④正确。B正确。

3.大型互联网公司把数据中心搬到高原山地的垭口,微软和阿里巴巴则把数据中心建在水下都是为了减少制冷过程电能消耗,节约开支,C正确。

归纳总结:不同空间尺度下,地形对气候不同要素的影响。

1、地形对气候整体的影响

①形成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②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地形特别是山地,往往是自然环境的分界线)。

如美洲西部的气候多呈现狭长带状分布,主要是受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纬度偏高,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势高,阻挡冬季风;欧洲西部南北高(多东西向山脉),中部低,有利于西风带深入内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广。

③影响大气环流。

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卑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④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

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⑤形成雨影效应

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西风气流受到了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⑥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

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2、地形对局地小气候气温的影响。

①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在对流层中海拔每升高1 000 m,气温降低

②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的气温高于阴坡。

补充:一般情况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阳坡温度高蒸发强,植被稀疏,阴坡水分条件好,植被茂盛。

③山体迎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地形可以阻挡冷空气(我国东西走向的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等);

④山脉垭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

地理概念:高原、高山上的“垭口”

垭口在《辞源》里的解释是“两山间的狭窄地方”,即连续山梁的一块平坦且相对较低的位置,也可以说是高大山脊的鞍状坳口。

青藏高原上的隆格山垭口

垭口的地理意义:

A山脊标高较低的鞍部,即相连的两山顶之间较低的部分称为垭口,指的是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处。

B垭口是高原上常见的一个词,常为高山大岭的交通孔道。

C当地人不是为了登山而登山,他们只是要翻过垭口,用最短和最省力的路途进山和出山。

D垭口的风会特别大(狭管效应)。

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如: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难以入侵;盆地地形,冬季不易散热;干热河谷)

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

盆地地形:空气不易扩散,盆地底部气温更高(冬季加重暖冬与雾霾)。如果冷空气进入盆地堆积,易导致气温更低(加剧了寒潮或者冷空气的影响时间,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

补充: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寒、旱、风、虫、草、火等自然灾害特别突出。

⑥对气候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

山地比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小;山顶比山谷气温日较差小;高原比平原气温日较差大。

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同一纬度的高原高山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小(夏季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冬季由于海拔高,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所以气温不是很低)。

⑦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

3、地形对局部小气候降水的影响(地形雨)

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一般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空气越干燥地区地形雨出现的位置海拔越高;山体的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4.影响风速

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

5.地形对光照的影响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太阳辐射较少,光照强。如我国的拉萨由于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被称为“日光城”。

(二)地形对河流(湖泊)的影响

【精研讲讲5】

下图中高山多积雪冰川。从山麓到山顶,森林茂密,物种丰富。苏呼米附近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山脉北侧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析区域内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与图中高大山脉的关系。(10分)

(10分)

水文特征:该山地森林茂密,河流含沙量小;海拔高,高山上多积雪和冰川,形成春汛、夏汛。该山地海拔高,山势陡峻,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大高加索山脉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冷气流,山脉南侧河流无结冰期。山脉南部为迎风坡,河流流量大于北部河流。

水系特征:该山地位于中部,大致西北-东南走向,河流发源于山地。河流水系(呈放射状)分别注入东北(东)部和西南(西)部水域。且河流流程短。(水文水系特征和成因必须正确匹配才能得分。答对一点得2分。其中水文特征得分不超过三个点6分,水系特征两个点4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精研讲讲6】

读图和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1  哈尔滨各月平均气温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均温℃

-18.3

-13.6

-3.4

7.1

14.7

20.4

23.0

21.1

14.5

5.6

-5.3

-14.8

(1)结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点,说明长白山对松花江的影响。(10分)

【解析】

(1)长白山对松花江的影响,应从河流的径流量、流速、含沙量、汛期、河流补给等方面回答。长白山海拔较高,为松花江的发源地;长白山坡度较大,影响松花江河水的流速较快;长白山的积雪融水,为松花江的补给水源之一,影响松花江的流量和汛期;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影响松花江的流向,形成凌汛;长白山天池的湖水补给河水,影响松花江流量的稳定性;长白山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的含沙量少。

【答案】

(1)长白山海拔较高,为松花江的发源地;(2分)长白山坡度较大,影响松花江河水的流速(较快);(2分)长白山的积雪(冰川)融水,为松花江的补给水源之一,影响松花江的流量和汛期;(2分)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影响松花江的流向,影响凌汛的形成;(2分)长白山天池的湖水补给河水,影响松花江流量的(稳定性);(2分)长白山植被覆盖率较高,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少)等。(2分)(答出其中五条即可)

归纳总结:不同空间尺度下,地形对河流特征的影响。

1.地势影响河流流向。

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使河流呈放射状流向海洋。

2.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

如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流流域的分界线,南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界线;盆地多为向心状水系,平原多树枝状水系(羽毛状水系)。

3.地形(落差)影响河流的流速------影响河流开发(水运、水能)

一般而言,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平原区河流流速较慢。

地形影响河流的航运条件、水能开发-----

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地形河流航运条件较好,山地、丘陵河流航运条件较差。

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内部水能较贫乏,山地、丘陵、盆地、高原边缘处水能较丰富。

4.地形影响河道剖面。

一般而言,山区河流多呈“V”字型,平原区河流多呈“U”字型。

5、地势较高的区域湖泊多咸水湖

这是因为区域内陆壳不断抬升,由海洋壳转换为大陆壳,部分湖水无法流出低洼地区,残留在高原面上。

地形对河流小切口分析:

高大的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1、河流发源地、河流空间分布格局。

2、阻挡气流运动(迎风坡),给河流带雨水补给,影响水量与季节变化。

3、山上可能有冰川积雪,给河流带来冰川融水。

---对河流的影

·流速、含沙量(侵蚀加剧)

“山地位置、走向、坡向---对河流的影响

流向、凌汛

(三)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精研讲讲7】

2017全国卷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6)。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

  • 思考时间,不许看答案

【解析】

(1)由材料可知,山地苔原带呈单峰变化,在苔原带底部地区,由于少数植物获得竞争优势,随着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增加,到了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读图可知,阳坡曲线(虚线)呈单一变化,生物多样性始终呈减少趋势,说明受到了干扰。按照一般变化规律,植物多样性应当先增加后减少,阳坡2000-2300米之间,植物多样性少,而在2300米以上,基本符合苔原带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所以在2300米以下,干扰强度强,2300米以上,干扰强度减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所以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苔原带的多样性多于阳坡。

(3)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引起干扰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

(4)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归纳总结:不同空间尺度下,地形对植被(自然带)的影响。

1、地形对植被直接影响:

①地势起伏大的区域植被垂直变化明显。

应用:以带谱推断某处自然带类型

山地海拔高度也要影响植被分布,如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草原→荒漠。

②地势起伏还会造成植被阴坡和阳坡的差异,特别是东西走向的山脉更是明显。山地的坡向要影响植被分布,阳坡一般为喜阳植被,如马尾松;阴坡一般为喜阴植被,如冷杉。

③如果阴坡同时又是背风坡,降水和光照明显不同于阳坡和迎风坡,植被特点的差异会很大。

④地形对雪线的影响:

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较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较高。阳坡雪线较高,阴坡雪线较低。坡度较大的坡向,雪线较高;坡度较小的坡向,雪线较低。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影响因素

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而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注意:

同一座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大,雪线较低;背风坡降水较少,雪线较高。

如果某山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则要综合考虑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再判断雪线的高低。

一般来说,在湿润地区,降水是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在干旱地区,气温是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地处干旱地区的天山,南坡为阳坡,气温比北坡高,且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少,故天山南坡雪线比北坡高。

2、地形对植被间接影响:(通过影响气候、水源、土壤,影响植被)

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的土壤厚度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小,这与水土容易流失有关。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四)地形对土壤的影响

【精研讲讲8】

(厦门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高山植被演替对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某山海拔2140-2220米原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被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该地区草本植物不断入侵,使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度的草本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下图);随着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

(1)判定草本入侵前“特殊区域”所在的部位,并说明判断依据。

(2)与坡度角小20°的部位相比,说明坡度角大30°的部位易被草本入侵的原因。

(3)分析草本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的原因。

(4)分析随着气候变暖,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解析:

(1 )根据图示曲线,草本易入侵的部位是低海拔处和高坡度处,说明在该自然环境下草本比灌木具有竞争优势,更适宜该生长环境。判断草本入侵前特殊区域所在的部位是较低海拔处陡坡。

(2 )坡度角大30°的部位土壤较薄;灌木不易着生和定植。而草本容易生存。

(3)草本不能制造水源,只能从消耗量减少分析。与灌木相比,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生长耗水量减少,所以士壤水分增加。

(4)草本入侵程度提高,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 枯枝落叶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所以有机质来源量减少。

答案:

( 1 ) 较低海拔处陡坡。依据 :草本易入侵的部位 是低海拔和高坡度 ,说明在该自然环境 下草本较灌木具有竞争优势 

(2)土壤较薄 ,灌木不易着生和定植

(3 )与灌木相比,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生长耗水量减少

(4) 草本入侵程度提高,灌木减少 ,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 量减少。

归纳总结:不同空间尺度下,地形对土壤(自然带)的影响。

地形影响土壤的厚度、肥力、酸碱性等。

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如喀斯特地貌区土层薄,肥力差,极易出现石质荒漠化;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的土壤厚度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小,这与水土容易流失有关。

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河流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和山麓冲积扇分布的地区往往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陡峭的山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

平坦的地方:地表物质的侵蚀速度慢,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

阳坡:温度条件好,但蒸发旺,水分较差,阴坡反之。

(五)地形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与地形关系密切。山地、丘陵多滑坡泥石流,陡崖、块状山,坡度较大的山地多塌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