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直播 ∣ 一起来认御窑瓷器款识

 自华居 2020-06-02

这是一篇关于“明清御窑瓷器——

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陶瓷考古新成果展”的干货,

分量十足!

但开始上干货之前,

先简单粗暴插播一条广告——

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地消化吸收,

11月14日(下周一)

我们特别邀请了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光尧老师

为大家进行一次现场讲解!!

时间就在

14:00-15:00

到时候大家就可以跟王老师实时互动交流了,

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向王老师提出哦~

 直播平台  
新浪微博“一直播”
进入@故宫博物院主页即可观看

 直播时间  

11月14日14:00-15:00

先看个预告片过过瘾吧!


 以下满满的都是干货 

款识是瓷器身上的重要标识,常见有题记款年号款两类。

年号款通常能够直接地反映出瓷器烧造的年代,因此作为瓷器身上一种比较特殊的标记,被人们所熟知。而御窑瓷器上的年号款则更是如此,它不再仅是一种年代的标记,更是皇帝专属的标记,成为了皇权的一种印记——明清时期,署有皇帝年号款识的御窑瓷器只可供皇帝支配。

事实上,瓷器上题记年号在北宋时已存在。但与我们今天常见的明清御窑瓷器上的年号款并不是同一概念。就目前所见来看,在明代洪武时期的瓷器上尚未见署有皇帝年款者。

从不署款,发展到成熟地、规律地在御窑瓷器上署皇帝年号款,自然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明代是十分重要的时期,其中明早中期更是皇帝年款变化与形成的重要时期。

永乐

被我们所熟知的这种形式的年号款,始于明永乐时期。这时最为著名的,自然要数它啦:

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青花压手杯↓


看不清?离近点!


还见于红釉高足碗心,有印款


也有刻款↓


虽然明代文献记载明永乐时期的年款只见于压手杯一种器物上,但就目前所见传世及考古发掘出土器物来看,还有白釉碗、高足碗和宝石红釉高足碗等几类器物。所有款都见于内底,个别见于内壁,均为四字篆书。

宣德

明宣德时期,是御窑瓷器年款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所见皇帝年款不再像永乐时期那样单一(具体地说可能是太不单一了……),于是……

开始还有学习永乐时期的痕迹,底心书四字篆款↓


逐渐产生了我们最为熟知的“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

并迅速发展成“大明某某年制”六字年款,

只不过

有写在底心的↓


有写在外底心的


有三行的


有竖着写的


等等等等

……

“空白期”

宣德之后是所谓的“空白期”,也就是明正统、景泰、天顺时期。诸多考古发现已经表明,空白期并没有停止瓷器生产,但是的确尚未发现署有年款者。

成化

署款方式、位置历经变化多端的宣德时期后,到明成化时期,瓷器年款延续宣德时期的一些改变,并逐渐形成规律。自此直至清代,御窑瓷器年款形式基本定形,再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正德

明正德时期,除常见模式外,八思巴文款十分流行。


此外,还见有“正德年造”款。

此类款识系2014年景德镇御窑遗址发掘首次发现↓


嘉靖


隆庆

明隆庆时期,

瓷器年号款常见“隆庆年造”、“大明隆庆年造”款,

颇具特色。


万历


来一个明代御窑瓷器款识的全家福

顺治

清代御窑瓷器整体上继承了明代署六字年号款的做法。

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清初顺治时期,很多瓷器都不署年款。

少数瓷器上,

用青花写“大清顺治年制”六字款。

康熙

到了康熙时期,署年款的现象又开始普遍。

最为流行的写法,就是大家熟知的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

咦?混入了一个带方框的怎么回事?看着好眼熟?原来是康熙时期仿成化鸡缸杯,底款的边框是模仿成化时流行的方框款。


除了这种六字双行款之外,康熙时期六字三行款也非常多见。三行款外围都没有双圈或方框哟。

除了两行,三行,还有单行的。什么情况?


原来这是写在花盆口沿下的款。康熙时期,生产了很多大花盆。花盆的款识就经常写在窄窄的口沿下,只能写作一行了。

还有一种款,没有皇帝年号,只有“大清年制”四字,其实也是康熙时期的,但比较少见。


下面隆重介绍一款高级定制的款识,“康熙御制”四字款。款识周围围绕单线或复线方框,有青花款、蓝料款、红彩款、刻款四种。这种款只用于珐琅彩瓷器,其他瓷器并没有这种待遇。康熙时期,珐琅彩的炼制和烧造工艺由宫廷垄断。景德镇御窑厂将白胎瓷器送入宫中,再由宫廷造办处的画珐琅人用珐琅料进行绘制。因此,珐琅彩瓷器是只有宫廷才能制作的高端瓷器。如此,便可理解“康熙御制”四字的珍贵性了。

雍正

大家知道,雍正时期的瓷器大多素雅,秀气。这一时期的款识,同样书写得工整秀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有双行的,也有三行的;有围绕双圈的,还有围绕方框的。“雍正年制”四字款也比较多见。

文化品位甚高的雍正皇帝,自然不满足于楷书款,开始广泛使用篆书款,有“大清雍正年制”和“雍正年制”两种。雍正篆款,同样是工整秀丽,一丝不苟。

不仅有写款,还有刻款。

雍正时期,珐琅彩瓷器的底款,

多数成了“雍正年制”款,“雍正御制”款较为少见。

乾隆

乾隆时期,篆体款识最为多见,楷书款相对比较少。

 红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蓝料书“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

这是珐琅彩瓷器的专用款识。


乾隆时期,篆款已居于主流,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广泛流行。


当然,不甘寂寞的乾隆皇帝,是不会让他的年款如此朴实单调的。乾隆时期的制瓷工艺已臻巅峰,单就瓷器底款而言,其署款方式和写款所用彩料,都是种类最为丰富的一个时期。

 以下为炫技时刻~~~

<( ̄ˇ ̄)/

在天蓝釉上以金彩写款↓


以黑彩写款


用青花在瓷胎上写款,

上面罩透明釉,周边再施豆青釉。


于瓷胎之上阳文印款,剔除多余的瓷泥,

然后统一罩釉。


蓝釉色地,阳文字款涂金彩。

在细密的笔画之上涂以金彩,其难度可想而知。


御窑瓷器上的款识长啥样,这都是由皇帝说了算!皇帝下达旨意,由宫廷画画人绘制款识的图样,发给景德镇,窑厂照样烧造。乾隆二年的一则档案对此有明确记载:

(乾隆二年)十月十六日,太监高玉交篆字款纸样一张,传旨:以后烧造尊、瓶、罐、盘、盅、碗、碟瓷器等,俱照此篆字款式轻重成造。

如果不按照皇帝下发的官样烧瓷器,后果非常严重。乾隆十二年,皇帝传旨给景德镇发去了新的官样。第二年,唐英交来的瓷器“仍系旧样”,皇帝责问“为何不照所发新样进呈”。不仅不允许唐英报销钱粮,还让他赔钱。所以,御窑瓷器的底款,都是由皇帝决定的,督陶的官员对此没有决定权。

嘉庆

嘉庆时期的瓷器延续了乾隆时的特征,款识也是如此。

这可能与嘉庆在位的前四年太上皇仍然掌权有关。

嘉庆时期,楷款非常少见。


篆款依然是主流。有青花写款

矾红彩写款

金彩写款

刻款

还有横着写的单行款,这是写在扁瓶底部的。


总之就是,嘉庆时期有的,乾隆时期都有。

但是,

乾隆时期有的款,嘉庆时期就未必有了。

道光

道光时期仍然延续了楷款少、篆款多的老路子。

楷款长这样,字体很规矩、清秀。

篆款看起来跟嘉庆时期没太大区别,中规中矩。


咸丰

咸丰时期,瓷器款识又恢复到以楷体为主。“大清咸丰年制”六字楷书款最为常见。


还有六字三行款,有写款也有刻款,均难得一见。


同治

同治时期,也是以楷款为主,

且款识周围的双圈几乎不见。


偶见篆款


光绪

“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


“大清光绪年制”六字篆款


“光绪年制”四字篆款


宣统

宣统时期,御窑厂已经改为江西瓷业公司,成为官商合办的现代化企业。但江西瓷业公司仍为宫廷烧造瓷器,并署大清宣统年制款。



六字三行款的署款方式,与“江西瓷业公司”的署款方式非常相似,体现了共同的时代特征。

最后,奉上清代御窑瓷器款识全家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