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电影2020:票房走高,院线人才互通,走向“内容生态”下半场

 weinfb 2020-06-02

作者 / 李佩琪

近来,自诞生起便漫游在线上云端中的网络电影,自带行业主角光环。

这一切源于网络电影2020年Q1亮眼的成绩单。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网共计263部网络电影上线,较2019年同期减少11%;与之对应的是分账大盘上扬,全网Q1TOP30影片累积分账4.3亿,爱奇艺TOP10影片累积票房2.15亿,较2019年增长97%,截止5月初,全网共有25部影片分账破千万,其中爱奇艺平台上线16部,《奇门遁甲》5323万分账,晋升行业分账新高。

诚然,网络电影票房走高是不争的事实。

热闹的市场之下,网娱观察注意到越来越多院线电影团队开始加入网络电影行业。究竟会呈现怎样的新生态,两种不同时代下滋生的创作者如何共融自洽?

作为网络电影行业的先行者,爱奇艺电影牵手猫眼专业版举办的电影开放日活动,在两天前迎来一场特殊的对话直播,聚拢了一批网络电影人、院线电影人以及均有参与的电影人。以“电影的互联网漫游指南”为主题,盘点2020网络电影年中“战事”的同时,针对网络电影与院线电影之间的异同、后疫情时代,如何选择赛道应对生存挑战等问题,展开一次深度的跨界对谈。

嘉宾如下:

网络电影2020:票房走高,院线人才互通,走向“内容生态”下半场

数据狂欢背后的生态变化

受疫情限制,宅家看电影成了2020上半年生活日常。

奥斯卡获奖影片《婚姻故事》、FIRST重点影片《春潮》、超前点映的《我们永不言弃》以及网络电影《奇门遁甲》《双鱼陨石》,同时出现在爱奇艺的电影片单中。

再联系到上文中提及的2020网络电影市场票房大盘的上扬,不可置否,网络电影来到了一个重要节点。

首先,网络电影票房的走高,吸引更多院线电影人才入局。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是第二波院线电影人进驻网络电影风潮,上一次,是2018年。彼时,凭借剧作成功出圈的《灵魂摆渡:黄泉》狂澜3000 万分账(最终分账4547.8万),至今豆瓣评分仍稳定在7.1,超9万人打分。

网络电影2020:票房走高,院线人才互通,走向“内容生态”下半场

背后其实是同一套入局逻辑,只不过,这一次更加明朗。即:网络电影模式能够为创作者提供收益,其中,蕴含两个维度:经济上的收益和为电影人提供机会。试问,有多少年轻电影人,能够一毕业就操盘大几千万上亿的院线电影?网络电影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还包括常年活跃在电影幕后的灯光、剪辑等工种,他们同样需要一个晋升导演的机会。

常年教学的柏宁最早接触网络电影就是源于他的学生,他们对电影有一腔热血,又无处施展,有一个新的产品出现了,柏宁鼓励先抓住机会进入市场。

关于商业,电影人魏君子颇具发言权。由他作为版权授权方和制片人的《奇门遁甲》,上线不到两个月,凭借5323万创下网络电影行业分账新纪录。

该片也成了不少电影从业者的宅家片单。翁凯表示《奇门遁甲》对标院线版本,除了没有特别大的特效镜头,制作几乎相近,“看完之后,开始重新学习和深入了解网络电影。”魏君子则直言,影片上线后,接到了不少传统电影人的微信和电话,内容几乎都是关于网络电影。

可以明确的是,接下来,一定会有一大批传统电影人进驻网络电影。而更多专业人才入局,也能促使网络电影的品质进一步提升,形成产业良性循环。

营销是网络电影的另一大生态变化。爱奇艺端数据显示,在2020年1—4月上线的A级网络电影中,营销效果显著,部均分账票房增长超过10%。其中,由新片场影业宣发的影片《大鱼》,票房贡献率单日最高可达28%。

网络电影2020:票房走高,院线人才互通,走向“内容生态”下半场

目前,《大鱼》抖音的话题量8.6亿 ,是网络电影行业佼佼者。问及方法论,牟雪表示:第一,网络电影营销需要灵活运用新媒体阵地;第二用户的兴趣转移非常快,这需要营销方长时间、不间断的追踪。

明显的生态变化还体现在观众和市场。受特殊疫情影响,第三方数据显示,网络电影用户中女性的偏好提升。在娱sir看来,这部分正在或极有可能形成平台会员的增量。

此外,女性用户仍然是网络电影的一片蓝海。如何做好网络电影和女性观众的勾连?这其实也映射出当下网络电影存在的问题。

平台的分账榜单,某种意义上成了一种市场导向。一方面,本着商业回报的前提,大部分网络电影初创公司,资金多投在美术、特效;另一方面,网络电影的制作周期、从业者的过往经历等,促使情感表达层面,很吃力。而情感表达往往是女性的嗨点,再加上演员和表演又没能做到加分,并不是说女生不看网络电影,而是没有吸引女生看的网络电影。

拓展女性用户,赔钱显然不可持续。良性的做法是做到商业上的自洽,口碑和票房有所保障。牟雪给到的建议是,男性外壳,情感内壳,男女兼顾,逐步破圈。

以上。对于从业者来说,冷静客观地看待数据狂欢背后的电影生态变化,是洞悉网络电影下半场的关键。

后疫情时代:网络和院线,

电影人要如何选择赛道应对生存挑战?

受疫情影响,院线电影在上半年被迫“暂停”。基于此背景下,网络电影数据和声量吸引到了相当一部分传统电影人,网络电影与院线电影越来越被放在一起讨论。

需要强调的是,网络电影从来不是站在院线电影的对立面。娱sir 认为:客观看待,两条腿甚至多条腿走路,条条大路通罗马。

至于,后疫情时代,电影人要如何选择赛道?娱sir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互联网漫游指南。

以《奇门遁甲》两个版本举例。

网络电影2020:票房走高,院线人才互通,走向“内容生态”下半场

魏君子坦言,一个很直观的现象:和网络电影平台、团队合作的时候,是以数据优先为主的产品思维,血本无归的情况很小;而院线电影更多是作品思维。

长期观察网络电影市场会发现,当下网络电影的头部玩法和徐克早年拍电影的逻辑,如出一辙。在娱sir看来,对于发展初期的网络电影来说,有一个模式或者内容雏形,积极之处是助力市场孵化,阻力在于创新缺失或延缓。

时间和周期、策划和制作问题,向来最容易被比较。但娱sir想说的是,市场规模尚且如此,倒推过来,成本、周期等,不论院线还是网络,都有一套严格的设定,双方的流通和融入,必然要有一个准备和适应过程。

这背后,映射出的其实是不同时代滋生出来的电影创作人和创作生态基因的异同。

直播中,针对如何选择赛道,嘉宾们具象到了网络与院线电影档期、题材、营销、表演等不同维度的属性对比。

1、 档期。院线电影档期属性强,这就可能带来为了追赶档期压缩后期制作的情况;网络电影档期压力小,线上视频平台作为核心媒介,灵活,不会这么被动;

2、 取材,包括题材和内容。院线电影的取材集中于补充工业化过程中类型的缺失,伴有一定风险性的同时,也在逐步拓宽院线题材边界;而反观网络电影,第一,受市场导向倾向于复制;第二是做院线的补充,比如,武侠、奇幻等题材和内容,院线少见甚至不见,但却是网络电影的主力军。

需要警惕的是,当下受用户青睐的题材,有一定商业保障,但还剩多少的可能性,有待商榷;未被市场点亮的类型,背后也许存在一片亟待开采的蓝海。同时需要关注的是,疫情后用户的偏好可能会向喜剧、动作、犯罪、传记等题材产生倾斜。

作为行业观察者,娱sir对传统电影人跨进网络电影做新题材,很感兴趣,期待新类型带来的市场和用户增量。当然,题材的选择源自观众,而观众又需要好电影引导对某一类型的关注,正如在《流浪地球》之前,国产科幻片远不如今日受到期待。这其实是一个相互相成的循环,核心还是在于影片内容。

网络电影2020:票房走高,院线人才互通,走向“内容生态”下半场

由此延伸,网络电影观众的成熟速度远高于院线电影,且网络的受众群比院线大得多。未来的网络电影,是不是可以尝试譬如《婚姻故事》这类题材和内容,讲述普通故事,兴许更具冲击性。

3、 营销。在牟雪看来,宣传预算其实应该和票房预期挂钩。网络电影营销费用体量小,灵活性强;院线电影营销讲究全,“不做错的事,剩下的都做了,不留遗憾”。

4、 演员和表演。众所周知,院线基本走的都是大卡司,且有一套自己的表演,反观网络电影,演技依然存在争议。

魏君子分享了当年徐克拍《笑傲江湖》《倩女幽魂》的模式。前者是给林青霞量身定做一个戏,东方不败如果不是她演,徐克就不拍;后者当时聂小倩原本定的是一个日本演员,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换成了王祖贤,徐克把所有的造型换为符合王祖贤的,无限接近戏份和角色,最终令彼时还是新人的王祖贤,一炮而红。

这样的操作换到网络电影,是否可行?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未来,在赢得女性观众上,演员或许是一大关键。更进一步看,吸引成熟的演员下场,必然利于网络电影破圈。

以网络电影之名,

回归内容,向优质电影看齐

网络电影发展七年,数据来到了狂欢最厉害的一个阶段,但并不代表了网络电影的出圈和质变。从业者需冷静看待,这是宅家看电影 院线停摆背景下的一种大势所趋,但一旦有了新的娱乐,很快就回到之前的水平。

本质上,行业只完成了减量,网络电影并没有真正成为用户的刚性需求。主因在于剧作、表演等层面,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在之前网娱观察盘点的2020年Q1网络电影豆瓣评分稿件中,Q1共 255部影片上线,仅45部开分,均分4.3,6分及以上仅4部。

更客观的说,网络电影现阶段处在一个从2.0末尾向3.0进击的拐点,这时候必须要做全面升级,摸清市场,回归到内容本身。娱sir注意到,爱奇艺最近上线的《双鱼陨石》不失为一个好的样本,网络电影行业需要更多这样小而美的创新题材。作为一部科幻冒险片,《双鱼陨石》成本不高,但题材、故事、表演都受到了用户和行业极大的认可,豆瓣评分一度达到7.5。

网络电影2020:票房走高,院线人才互通,走向“内容生态”下半场

对于用户而言,电影就是电影,没有院线和网络之分,核心在于影片内容是否能够刺激观众、滋生某种情感上的共振。

诚然,支撑内容的是人才。传统电影人进驻到网络电影市场,网络电影人参与到院线电影市场,如此,人才的有效流通必然对网络电影出圈产生有效助力。客观来看,传统电影人倾向作品思维,网生自带产品思维,都比较绝对,需要平台和更多“跨界”电影人,作为调和剂,促进双方融合,达到自洽。

娱sir认为,比起降维打击、行业鄙视链等转牛角尖的无效讨论,当下电影人应该抱团取暖。网络电影不论在商业上还是创作维度,无疑是在提供给电影人新的选择和机会,而网络电影要做的是,乘着这股东风,以网络电影之名,向优质电影看齐。

娱sir依然看好行业的未来,相信在新一轮生态变化之后,网络电影的下半场又将是另一番新模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