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各国瓷器(china)的特色

 茶香飘万里 2020-06-02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公元前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

 

瓷器,英文china。显然,从英文的来源就可以推测中国就是瓷器的发源地(虽然有争议)。考古证实:瓷器最早的产地是在中国,但究竟出于哪个年代尚没有准确的定论。目前人们将发掘自河南郑州商代(约前15世纪—前9世纪)的高岭土彩釉器皿作为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瓷器。中国在其东汉时期发展出较为成熟的青瓷制法。中国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是世界上最大的瓷器生产国及出口国。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山东淄博、江苏宜兴、河北唐山、邯郸、福建德化、辽宁海城和广东佛山、潮安、大埔、饶平等12处主要陶瓷产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外均有陶瓷生产企业。陶瓷工业己形成布局比较合理,重点产区、原辅材料工业、加工工业、科研教育等基本配套的行业体系。

 

中国最早素瓷依照颜色分类,有:青瓷、黑瓷、白瓷三种常见颜色的瓷器;彩绘瓷和其他彩色瓷器中较为著名的有:粉彩瓷、信乐烧、青花瓷、珐琅彩瓷、斗彩瓷等,但闻名天下的唐三彩却不是瓷,只是低温铅陶器。以高岭土为胎土的白陶,在罗家角、大汶口及马家窑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均已经出现,但高温烧成的白瓷则要晚得多。白瓷当然是在青瓷烧造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为china之极品。另外,“马可波罗瓷”,是法国、意大利等国对我国福建德化所产白瓷的称呼。也有将我国宋元两代输出的白瓷统称为“马可波罗瓷”的。

 

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与江西景德镇和广州潮州(一说为湖南醴陵)齐名。德化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德化县而得名。中心窑址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腹地,此处瓷土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运输方便,是烧制瓷器的理想之地。德化窑历史悠久,历经了千年的风霜,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也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中国白”原文(BLANC DE CHINE)是法国人对明代德化白瓷的赞誉,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瓷器之上品”。德化白瓷因其产品制作精细,质地坚密,晶莹如玉,釉面滋润似脂,故有“象牙白”、“猪油白”、“奶油白”、“鹅绒白”等美称,在我国白瓷系统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有“东方艺术”之声誉。

 

福建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之一。早在1000年前,德化中国白瓷就漂洋过海,到达东南亚、非洲、西亚和欧洲等地。进入17世纪,西欧兴起收藏中国瓷器之风,德化白瓷更是成为许多国家王公贵族争相购买和收藏的“华瓷”。17世纪末,德化白瓷流传欧洲后,先有法国人称其为“象牙白”、“猪油白”、“奶油白”、“鹅绒白”等等。尔后,欧、美等国,把德化白瓷,通称为“中国白”。明末清初的德化白瓷,胎质洁白,坯釉结合紧密,透光度极好。釉面光润如凝脂,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故在当时中国有“象牙白”、“猪油白”、“奶油白”、“鹅绒白”之称。最负盛名的是瓷雕,尤以神仙人物为精巧。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也可以称为“海上瓷器之路”。在沉睡海底800多年、2007年被打捞出海的“南海一号”古船上,有着数千件完整的中国宋代著名窑口的瓷器,其中当然不乏德化陶瓷精品。当代中国的“中国白”,已经走出困境,在当今世界为中国瓷器赢回那似乎久违了自信和尊严,堪称世界顶级奢瓷的新典范,是当代中国白瓷艺术的一面旗帜。

 

为了区别,中国的瓷器称为china,其它国家的瓷器统称为porcelain。

 

1,韩国瓷器(Korean porcelain)。在韩国,新石器时代开始使用陶器,三国时代(B.C.57-A.D.676)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使用陶器。到了统一新罗时代(676-935)陶器有了长足的发展,外观越来越精致,花纹也丰富多彩起来。之后到了高丽时代(918-1392),瓷器文化逐渐取代了陶器,在陶器上涂上釉药再烤制而成的瓷器与陶器相比优点较多,比如不渗水,以及结实耐用等。高丽时代开始出现表面呈浅绿色的青瓷,从此进入陶瓷文化的全盛期,一般认为,用镶嵌技法(在陶瓷表面上刻画出多种花纹图案后,再嵌入其他材料来表现)制作的高丽青瓷是陶瓷艺术的顶峰。继高丽之后到了朝鲜时代(1392-1910),以表面呈白色的白瓷和粉青沙器为主带动陶瓷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个时期的陶瓷与高丽时期的相比,花纹简洁,外观粗糙。陶瓷的制作方法也是在朝鲜时代传到日本的。陶瓷种类有青瓷、白瓷、粉青沙器、陶瓷器皿等。

 

2,日本瓷器(Japanese porcelain)。日本瓷器的发展自应永年(1400年)到昭和经历了500多年的历史,在不断发展中技术也不断进步,有的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日本瓷器的釉色有青釉、白釉、大红釉、蓝釉、金色釉、珊瑚釉等,釉料在加工的过程中比较纯净,釉面和胎体结合得比较紧密,施釉薄而均匀,有光亮感。胎质坚硬细密。日本瓷器有些造型与中国瓷器相仿相近,但也有明显的日本民族风格。日本是一个由群岛组成的岛国,瓷土资源匮乏,因此,陶瓷品种主要为陶质材料制作的陶器。日本传统瓷器生产有有田及九谷两处,日本的陶瓷之都是佐贺。江户时代初期(1616年),朝鲜的李参平在现在的佐贺县的有田,用陶土矿成功地烧制瓷器,便开始生产日本最早的瓷器。这种日瓷立即受到欢迎,人们把这种陶器就叫有田烧。瓷器的装饰风格为:一般图案使用蓝、黄、紫色,以花草山水为主。历史上有木米、仁清、乾山等三位名家,对日本瓷器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3,德国瓷器(German porcelain)。德国梅森市(又译:迈森,Meissen)以瓷器著称,“梅森瓷器”制作精美,款式多样,但价格奇高,素有“瓷中白金”、“白色黄金”之称。早在18世纪奥古斯特统治时代,有一炼金术士波格宣称得到炼瓷的秘方,当时除中国外,没有其他地方出产瓷器。奥古斯特得悉此事,就建立了一所炼瓷厂,并把瓷厂迁至阿尔布雷希特斯堡。1710年起,欧洲第一家瓷器厂以传统手工的方式生产出了举世闻名的迈森瓷器。为了保存秘方,防止炼瓷之秘流传于民间,所以瓷厂戒备非常森严。最初的瓷品,设计只限于花、鸟、鱼、虫,波格的承继者夏洛特开始以钴蓝作颜料,生产餐具。此后,他们的瓷品逐渐闻名于世,其交叉双剑的标志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到了1865年,瓷厂迁至柴比茨谷,至今已有140年历史(1918年正式名为“迈森瓷厂”)。时至今日,大家不只可以到瓷器厂参观,还可加入迈森瓷器之友的搜集会。

 

4,英国瓷器(British porcelain)。英国的瓷器,首推的是伟基伍德(wedgwood)这个名牌。乔西亚·伟基伍德(1730-1795),被称为英国的陶瓷之父,他的父亲托马斯和母亲马丽亚是英国陶瓷之都斯托克一个教堂陶瓷厂的员工。为了改进和发展陶瓷产品,伟基伍德用毕生精力细心做了数千次有关产品的记录。英国瓷器的特点有以下几个:第一是它的做工非常细腻,有一点点残损或者疵点都不容许,至于线条画歪,壶嘴烧歪之类的事情是绝不能出现的,当然,由于在烧制过程中肯定会有不确定的因素,万一出现这种情况,对那些轻微问题的产品,他们会标上次品的标志,价格就便宜许多,绝不以次充好。第二是它的图案设计非常丰富,既有传统的细花图案,也有许多现代图案的融入,看起来让人爱不释手。第三是它的光泽度鲜亮,给人心理上的明快的感觉;第四是手感好,用手触摸器皿的时候,非常柔滑,温润。据说“骨瓷”就是英国人发明的。也就是说,在传统的陶瓷材料中,加入了动物的骨粉,使得陶瓷的质地更加细腻。在生活用陶瓷市场,是当今世界的顶级品牌之一。

 

5,法国瓷器(French porcelain)。法国瓷器制造业已有300多年历史,法国的利摩日瓷器――柏图(Bernardaud)是全世界公认最精致的瓷器之一。自从1768年人们在利穆赞南部的Saint-Yrieix-la-Perche发掘出法国第一个高岭土矿藏以后,利穆赞和瓷器的情缘越结越深。这种质纯色白的黏土经过1400℃的高温炼烧,形成质地硬朗、半透明的精致细腻外观,主要由白、蓝、金三色构成,从此号称全世界最上等的瓷器,素有“法国白金”的美誉。18世纪中期,欧洲制瓷业的中心从德国迈森(Meissen)转移到法国,当时法国巴黎附近的塞夫勒瓷厂成为法国王室的瓷器专供商,产品仅供王亲国戚和贵族使用,成为典型的法国官窑。

 

柏图(Bernardaud)为法国最具代表性的顶级瓷品,一脉相传的皇室品味,有“皇室御用窑场”的封号。使用最珍贵的製瓷原料――高岭土,加上绝顶的设计与工艺,荣获巴黎万国博览会金牌等国际大奖,受到各地高级饭店及餐厅指定採用。逾百年的柏图,不断精进工艺技术,瓷片珠宝、礼品瓷、日用瓷及艺术瓷为四大品项,融入当代时尚与生活,成就历久弥新的瓷艺风华。在利穆赞瓷器藏品当中,收藏爱好者们最热衷收藏的是18世纪中叶的阿尔图瓦伯爵时代、19世纪时期的手工绘制图案的时期(特别是注明Puyat JPL品牌的瓷器)以及1920年至1930年的装饰艺术时期的瓷器产品。”在国际收藏市场上,尤其以Puyat、Tharaud、Bernardaud和Sandoz-Haviland的作品最为珍贵。Sandoz-Haviland的瓷器是由雕塑家Sandoz和利穆赞最著名的手工艺人Haviland(1904-1950)共同合作生产的瓷器艺术品,根据专家的估计,这个品牌的瓷器根据数量的多寡而定,即使是经过修复的瓷器价格也要在1000至4000欧元之间。

 

6,俄国瓷器(Russian porcelain)。俄罗斯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蓝花瓷,工艺简单质朴,白底蓝花、形态各异,充满着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格热利是俄罗斯蓝花瓷的故乡,有“俄罗斯蓝”的美誉,它位于莫斯科郊外40公里。“格热利”一词不仅是地名,它同时还是俄罗斯瓷器的一大品牌。蓝花瓷器上绘制的颜色其实是灰色,而不是蓝色。瓷胚在1300摄氏度的高温下烧制时,绘制的颜色由灰变蓝。据发现,格热利瓷器的特点是手工制作。而且,艺人在制作过程中随心所欲,尽情发挥。同一题材的瓷器作品,无论是形态、图案还是色彩,表达起来均不相同。格热利的瓷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早在17世纪格热利就发现了品质优良的粘土,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于1663年颁布法令――格热利向皇室进贡粘土。有趣的是,当时格热利的粘土并非用来制作餐具或工艺品,而是药房里的药罐和炼金术罐的制作材料。直到1804年,佩罗瓦村才出现第一家真正的瓷器工厂――“帕维尔·库利科夫”工厂。当时的瓷器工艺受到厂方的严格保密,只有该厂创始人库利科夫本人知道烧制瓷器的秘方。相传,村民赫拉普诺夫和古夏特尼科夫偷偷潜入厂房,盗取了陶土配方。从那之后,民间瓷艺迅速发展壮大。

 

7,荷兰瓷器(Netherlandish porcelain)。代尔夫特(Delft),南荷兰省的一座小城,位于荷兰皇宫所在地海牙和著名的港口鹿特丹之间,以China Town蜚声世界。这座China Town可不是中国城,而是荷兰著名的瓷都,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代尔夫特城工业发达,主要生产蓝白陶瓷。2008年,她与我国的景德镇成为友好城市。世人皆知青花瓷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陶瓷精品之一,却很少有人知道,代尔夫特的青花瓷同样家喻户晓,名扬海外。广为世人所知的荷兰国宝典范--代尔夫特蓝陶(DelftBlue)就出自这里。

 

16世纪未,荷兰海外贸易如日中天,曾叱咤风云的东印度公司就位于代尔夫特。1584年(明万历12年),皇宫通过西班牙、葡萄牙向景德镇订购青花瓷和白瓷9.6万件,国王就萌生了仿制景德镇瓷器念头。1610年左右,荷兰东印度公司商人根据皇宫的授意,从中国景德镇等地采购白瓷釉和青花颜料。皇宫派专人筹建皇家代尔夫特陶瓷厂,召集制陶名匠在代尔夫特开始仿制景德镇的青花瓷,通过反复试制,制成了白釉蓝花精细陶器。1630年,代尔夫特陶工根据南京瓷塔彩色瓷砖的启发,生产彩色陶砖,用白陶砖拼成长方形,绘画梅花、牡丹、狮子等图案,供欧洲各国皇宫建筑宫殿。代尔夫特皇家陶瓷厂,大量仿制中国青花瓷,发展为著名的“代尔夫特蓝”(青花白陶器),看起来就象中国式青花瓷,除了供皇宫使用,还大量供应欧洲市场,在欧洲享有盛名。18世纪,中国景德镇工业文明传入欧洲,代尔夫特瓷工掌握了瓷土中添加氧化铝较高高岭圭的奥妙,逐步制成1170℃高温烧成的青花瓷,该市陶瓷工业步入新的境界。该市现有陶瓷厂33家,一般都采用现代制瓷技术精制陶瓷。

 

8,意大利瓷器(Italian porcelain)。意大利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建陶产业的国家之一,具有悠久的产业历史与传统,拥有丰富而优质的陶瓷原材料资源,中世纪的文艺复兴为意大利积淀了身后的文化与艺术底蕴。在意大利著名旅行家Marco Polo(马可·波罗)将瓷器传入欧洲后,瓷器就成为只有上层贵族才能享用的“白色金子”。意大利最古老的瓷器品牌“Richard Ginori 理查德·基诺里”,从1735年Carlo Ginori(卡罗·基诺里)侯爵在意大利Florence兴建瓷窑开始闻名于世。Ginori家族在14世纪就是意大利Florence的名门望族。18世纪时,这个家族的Carlo Ginori侯爵经历重重艰难试验,终于发现了使泥土变成“白色金子”的方法,成为了意大利瓷器产业的奠基人,意大利第一名瓷――“Richard Ginori 理查德·基诺里”陶瓷由此诞生。

 

马可·波罗1275年来到中国,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了在福建德化的见闻。因此,有欧洲人认为“马可·波罗瓷”(白瓷)是马可·波罗在元代时从中国带回去的,故名。当今意大利的世界顶级艺术瓷砖王国Altaeco旗下马赛克品牌,有130多年的生产历史,其产品选用威尼斯附近河床底的红粘土烧制而成。

 

9,伊斯兰瓷器(Islamic porcelain)。伊斯兰陶器,是指9世纪到17世纪的伊斯兰时代以中东地域为中心烧制的低温素陶和多彩釉陶。烧制地域包括波斯(伊朗)、土耳其、伊拉克、叙利亚和埃及等。在古波斯的倭马亚时代(661—750),伊斯兰陶工以黏土作胎,并沿用帕提亚王朝(前247—226)、萨桑王朝(226—650)以及东罗马帝国(395—1453)的传统烧造、装饰和造型技巧,生产无釉素陶或施以青、绿、黄釉的彩陶,器型以壶、钵、瓶为主。8世纪中期,阿拔斯王朝(750—1258)灭了倭马亚,伊斯兰进入阿拔斯陶器时代。时值中国盛唐,通过阿拉伯输入的大量精美的唐三彩、唐白瓷、青瓷、釉下彩等,无疑对西亚诸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阿拔斯时代的陶工,在黄褐色的胎土上施以用氧化锡做发色剂的铅釉,制成白坯,并使用以钴蓝为主的颜料描绘出花叶等装饰图案,烧成“白釉陶”,试图以此为发端来仿造优美的“唐白瓷”。但由于胎土和烧结温度与唐瓷不同,因此烧成后的白釉略显浑浊,和唐白瓷存在明显差别。到9世纪,伊拉克多彩陶(白釉蓝绿彩陶器)和拉斯塔金属幻彩陶器成为主流。拉斯塔在波斯语中有“闪闪发光”的意思,利用在胎体上覆盖含锡的白釉,用金、银、铜做发色剂等方法,制造出纹样鲜艳,通体具有彩虹般金属光泽的产品;有赤红色单彩,也有加入蓝色的多彩,是伊斯兰最具特色的陶器之一。

 

12世纪,伊朗的卡尚和雷伊生产的薄胎半透明七宝茶碗,已经非常接近中国瓷器的水平。塞尔柱时代是盛行仿中国瓷的时代。伊兹尼克是14到18世纪土耳其陶器中心产地,号称土耳其的“景德镇”,生产釉下彩陶器、白釉多彩陶器、白釉青彩等陶器。但与中国瓷相比,伊兹尼克产品仍属陶器范畴,烧造温度不足千摄氏度(850—900℃),硅质胎土,虽胎体呈白色,但致密程度达不到瓷器标准。16世纪的萨法维王朝对陶瓷的需求与日俱增,把制陶技术推向又一个新高点,从而催生了萨法维陶器,主要产品是白釉蓝彩陶器,也就是近似于中国的青花白瓷。遗憾的是,西亚缺少烧制优质瓷器不可缺少的瓷石和高岭土,所以只能在低温烧结领域徘徊不前。但是,通过精选相对优质的黏土,通过在胎土上施以锡白釉或长石釉,也能制造出近似的白瓷胎,再使用漂亮的钴蓝来描绘草花、唐草、鸟兽、人物等图案,最后再挂上透明釉,可以说除了温润效果稍有不足外,其他并不亚于中国瓷。

 

第一个工业化的陶器制造厂建立于8世纪的叙利亚Ar-Raqqah。其它伊斯兰世界的制陶重镇包括法斯达特(公元975年-1075年)、大马士革(公元1100年-大约1600年)和伊朗的大不里仕(公元1470年-1550年)。据说奥斯曼土耳其人认为瓷器乃稀世珍品,公元816年前后,绿色是伊斯兰教的喜好之色,在很多的建筑上我们都能看到有绿色的穹顶或装饰。但到了14世纪,波斯的蒙古贵族皈依了伊斯兰教的苏菲派,由于苏菲派本身很喜欢蓝色,又认为白色是代表真主的圣洁,所以在接受皈依的同时,也接受了代表蒙古民族的蓝色。此后,蓝色成为奥斯曼皇族的崇尚之色。当看到了产自中国的大量精美的青花瓷器后,土耳其人开始学习并仿制制作起来。

 

中国陶瓷在造型和烧制技巧上对伊斯兰陶器产生极大影响,而在图案以及表现手法上,伊斯兰陶器对中国陶瓷的影响亦不可小视。青花瓷所用的钴料,无论是唐青花还是元青花,一般又称为回回青或回青。伊斯兰文明对钴的认识最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已使用钴料制造蓝色玻璃。而中国人对钴的认识,却是源自波斯。早在唐初,钴料就已用于瓷器的生产﹐著名的唐三彩器物上的蓝釉就是以钴为呈色剂。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考古发现,又进一步证明唐代也已经用钴制作蓝彩,绘图案于器物的白胎上,上面再加透明釉。这就是现已公认的“唐青花”。而唐青花和元青花,都是以外销伊斯兰国家所生产的。

 

10,丹麦瓷器(Danish porcelain)。皇家哥本哈根瓷器,正式名称为皇家瓷器制造厂(丹麦语:Den kongelige Porcelænsfabrik),是由丹麦皇后茱莉安·玛莉于1775年5月1日在哥本哈根创立。标志上的皇冠代表皇家御用的无上权威,三条波浪线则代表围绕丹麦的三个海峡:Øresund, Storebælt和Lille Bælt。在1790年,皇家哥本哈根制造了现在出名的丹麦之花(拉丁语:Flora Danica)其特色在于:蓝色涂料、镶金边和丹麦花卉图案。几乎一个世纪中,丹麦皇家瓷器工厂(Royal Danish Porcelain Manufactory)都是由皇室家族控制。直到1868年,才由私人掌管。1882年到1884年,工厂与Aluminia陶瓷工厂合并,后来,又于1853年成立的第二丹麦瓷器厂Bing & Grøndahl合并后,才成为今天的哥本哈根皇家(Royal Copenhagen)。

 

皇家哥本哈根瓷器的制作工艺基本与中国相同:1.设计:造型设计,绘制草图。2.翻模:制作原始模型,并翻制成模具,把陶土泥浆注入模具,代水分流出后,即可取出翻制的物件。3.烧制:将模具中取出的陶泥件晾干后,在950°C的环境中烧制成瓷素烧坯。4.上釉:在烧制成瓷素烧坯进行手工的绘制,之后施上一层釉,然后进行第二次烧制,使得表面光洁晶莹。5.彩绘:在烧制而成的光洁表面再进行彩绘。6.釉上彩:第三次烧制,使釉上彩能够与釉面融合。7.组合:将装饰部分附加到主体上,丰富细节。8.釉下彩:罩以白色透明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烧成后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晶莹透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