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回五代:我一个侍卫,眼中的朱温谋士敬翔

 花开无田 2020-06-02

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共计54年的时间里,中华大地战乱不断,南北政权割据,这段历史,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五代十国。在这个朝不保夕,谁都无法抉择自己人生的年代里,朝臣们根据形式频繁换君主是一种常态,但有一个人一生都只为一主,如诸葛亮般忠贞不二,鞠躬尽瘁,这个人就是朱温最重要的谋士——敬翔

敬翔落第,投靠朱温

我叫王子博,最开始是黄巢起义军的一名士兵,后来跟随朱温,成了梁国宫中的侍卫,专门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全。等到后唐攻克梁国,我也就又成了后唐国的一名侍卫。我亲眼见证了后梁从建国一直到亡国的历程,敬翔大人就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也是我最敬佩的人。

敬翔画像

刚参加黄巢起义的我就被安排到了朱温的身边,负责保护朱温,那时候,朱温已经是一名出色的将领了。令我没想到的是,中和二年(882年)朱温竟然带领我们反叛了黄巢军队,转而投降朝廷。这样也好,反正我也是因为没有饭吃不得已才参加了起义军,这回不用背负反贼的名声也是一种好事。我每天跟随朱温一起四处奔波,处理公务,有一天走在街上时,突然听别人说了几句名言警句,但都是些俚语和俗语,浅显易懂。我侧视一看,朱温大人也对这几话比较欣赏,这可真是难得,要知道朱温大人没有读过书,平日也最讨厌那些文邹邹的句子了,或许是这几句话浅显易懂,却又发人深省的原因吧。

后来在集市里、军营里都流传着很多这种俗语,我派人一打听,原来是一位叫做敬翔的人写的,这个敬翔专门替别人写文书、家信为生。朱温对这个能用俗语写出至理名言的人非常感兴趣,就将敬翔先生请来做客。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也了解了敬翔先生的经历。敬翔先生的祖辈父辈都在朝中为官,本来自己也想通过科举走入仕途,但落第后赶上了黄巢起义,所以没有了谋前途的机会,只能依靠替别人写写字来维持生计。

黄巢起义

记得谈话的最后,朱温问敬翔《春秋》中的兵法能不能帮助他打胜仗,敬翔回答说不能,因为用兵之道,在于随机应变,古代的很多礼俗没有传承下来,所以变化很大,对于打仗没有什么帮助。我知道朱温是在试探敬翔,看看敬翔是有真本事,还是只会舞文弄墨。显然朱温对敬翔非常满意,这次谈话后,朱温给了敬翔一个武职,还总带着敬翔出去打仗,不过敬翔不喜欢武职,所以又调任了文职。但现在看来,敬翔大人也非常聪明,知道朱温需要什么,投其所好,同时也在另一方面推荐了自己。

君臣一心,默契有加

敬翔大人真正进入到朱温的权利核心,是朱温在与蔡州贼人秦宗权交战时,敬翔大人总能给出有效的建议,打败了秦宗权。这让朱温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蔡州平定后,朱温就更加仰仗敬翔大人了,时间一长,二人就有了同其他人没有的默契。比如说,如果朱温犯了什么错误,只要敬翔一迟疑,朱温就会立刻心领神会,马上改正。而敬翔在辅佐朱温时,也深刻了解朱温的缺点,做出相应的对策。

朱温画像

李唐宾是朱温最重要的将领,每次打仗都勇猛无比,很多重要的战役都是靠着李唐宾才能取胜。但后期李唐宾功高震主,所以朱温派朱珍去监视李唐宾。没想到朱珍在一次酒席上因为李唐宾的挑衅,直接将其杀死了。朱温大怒,但又担心朱珍会狗急跳墙,怕激起兵变,所以假装收押李唐宾家人,等到朱珍赶来时将其杀死。

朱温一系列的处理方法,就是听从了敬翔的计划,虽然折损了两员大将,但好在没有造成战乱。更重要的是,敬翔怕朱温感情用事,这件事情故意拖延了一个白天才告诉朱温,朱温也没有因为这件事情对敬翔有一丝一毫的不满。我想如果没有敬翔的拖延以及建议,或许朱珍真的会为了保命选择叛变吧。

忠心耿耿,一心为国

在我保护朱温的这段时间里,常听朱温夸赞敬翔,说他是最大的功臣。对于这一点,我也是认同的。在朱温称帝之前敬翔大人就不遗余力出谋划策,等到梁国成立了,敬翔大人就更忙了,所有事务都亲力亲为,整夜都不能休息,只有在骑马的时候才能有休息的时间。除此之外,各种战役也要依靠敬翔大人出谋划策。

907年后梁建立

敬翔大人如此辛苦,成果也是显然的,国家的经济、民生都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军事也越来越强大,我也更加的钦佩敬翔大人,有谋划天下的才能,也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如果君臣二人能够一直这样治理梁国,或许梁国也会有争霸天下的实力,但偏偏命运弄人。朱温因常年征战,再加上年纪越来越大,在后期便少有理政,而且丧失了进取心的朱温,越来越荒淫。

乾化二年,朱友珪弑父登基,用钱、权大肆打赏前朝旧臣,更是将敬翔封为宰相。但敬翔用借口生病,不理朝政,而朱友珪也乐得如此。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也明白敬翔大人的心理。

这一路以来,先帝在敬翔大人落魄之际委以重任,敬翔大人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也全力辅佐,这二人的经历与刘备和诸葛亮何其相似。但现在的皇帝弑父上位,而且荒淫无道,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敬翔大人怎么能不失望,怎么能不伤心呢。

后唐灭梁

唐军破梁,敬翔身死

等到朱友贞继位后,梁国的情况已经不能再糟糕了。朱友贞又因为听信小人的谗言,敬翔大人更加不受重用。后来唐军侵犯梁国领地,梁国接连失利。敬翔大人给朱友贞上奏,请求皇帝向老臣征询计策,并将自己派到边疆效力。

我知道,敬翔大人还是放不下自己和先帝一起打下的江山,在这危难时刻即使不能力挽狂澜,也想与国家共存亡。可惜,朱友贞再次拒绝了敬翔大人的提议,直到梁国即将被唐军亡国时,才想起去找敬翔大人。可是敬翔大人也没有办法挽救国家了,我看着相对痛哭的君臣二人,心中一阵恼火,明明有治国之才,却被你们两任皇帝冷落,最终导致国家灭亡。龙德三年,李存勖攻陷大梁,就在我以为我也要以身殉国之时,李存勖却下令赦免梁朝大臣。听到消息的我来到了敬翔大人家里,我并不是想告诉大人这个好消息,我知道,以大人忠贞的性格是绝对不会投身敌国的,唯一的结果,就是以身殉国。

战争

等我到了大人门外,才发现李振比我早到了,正在在劝敬翔大人朝见新君。果然不出我所料,敬翔大人义正言辞的拒绝了李振的建议。这一夜,我没有走,而是选择在敬翔大人的宅内陪着他。天亮时,有人报告敬翔大人李振已经参拜新军了,敬翔大人也无可奈何,叹息道:"李振谬为大丈夫,国亡君死,有何面目入建国门呢?"接着上吊而死。

从敬翔大人的话中,我听出了他对朱温的怀念与羞愧。怀念的是他们一起打天下的日子,羞愧的是没有打败李存勖,连朱温的儿子都没有保护好,更没有保护好这个国家。至于我,深受敬翔大人的影响,不久后也辞去了职务。我回到家乡后,收养了一个还在襁褓之中的孤儿,而敬翔大人的故事,我也时常讲给他听,希望他能够像敬翔大人一样忠心耿耿,尽职尽责。

李存勖画像

之后的日子里,我很想念敬翔大人,甚至我也有些羞愧,朱温对我也有知遇之恩,但我没有选择同敬翔大人一样自杀,而是选择传承这个故事,让更多人记住敬翔,也记住他的精神。

总结

历史上对于朱温以及他建立的后梁,向来不待见。《新五代史》作者欧阳修更是直叱"呜呼,天下之恶梁久矣"。 我们并无意为朱温的种种劣迹翻案,但我们要说的是,作为朱温最为重要的谋士,敬翔在襄助朱温建立后梁之上,出力良多。更是在梁亡之后以身殉国,俨然是一位如同诸葛亮一般的忠贞谋士、良臣。只不过,历史背后的人们总是有选择性的褒贬。

参考文献: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