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见,我的部队家属大院

 走累了歇一歇 2020-06-02

儿时的同学告诉我,小时候居住的部队家属大院即将被拆除,心里忽然觉得十分难受,因为  那里有我童年的欢乐时光,记载了我的成长轨迹,当即决定驾车前往寻找那梦开始的地方。
    在浦东素有小上海之称的周浦镇的一条叫做军民路的部队家属大院门口,我下车驻足观看。
    印象中很有气派的大门,竟然寒酸地挤在一幢灰蒙蒙的老式五层楼房与破旧的低矮民宅之间,门口那间原来的警卫室,已经布满灰尘,屋顶也长出了野草。抬头仰望那幢五层楼房,回味当年全镇第一幢高层,人们争相留影的盛况。
    东面二楼阳台一盆被遗弃的花盆,上面几根小草随风摇曳着,横七竖八的竹竿和敲碎的玻璃窗,静静地等待着我。
    这里,曾经是我的家。
    走进大院,右侧一块空地,靠墙角的老榆树,还有几个水泥墩的晾衣架,右侧一扇圆形小门并不显眼,连接家属大院和这里的小院,原先是一座祠庙,曾经是部队文艺演出队的驻地,后来成了部队药厂战士的营区。
    眼前渐渐出现一群身穿绿军装的青年男女士兵的身影,迎着初秋的早晨,在这里进行形体和声乐的训练,我和一帮围观的孩子,乐呵呵地对这些即这些将出演现代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的演员一个个评头论足,指点江山。
     向前右侧出现一幢红瓦顶白墙的建筑,我兴奋地迎上前去,凝视着墙上一块长期挂牌留下痕迹的墙面,脑海中出现了学生连连部大院俱乐部的两块匾牌,这里是我们孩子们的天地,无数的课余时间,我们在这里打牌、下棋,打乒乓球、画图,看书,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
    靠东侧是一排排兵营似的平房,一家一户紧挨着,没有什么围墙和栏杆,每家的大门和窗户都面向南,门前一条平整的水泥路和统一的晾衣杆。眼前浮现出晾晒的军装,还有从屋里走出操着山东腔的小脚女人,大声喊着让自家的孩子回家吃饭。
    北端两幢有些西洋风格的青色砖混结构的两层楼房,颇有些气派,与东面的几排平方无论从风格、还是建筑式样上看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十分不协调,这里是当年首长们居住的楼房,难怪就是不一样。
    院中间那座水泥地的篮球场,歪歪扭扭的篮球架和长满杂草的四周,让我热血沸腾,重新回到当年,我们一帮男孩在这里与部队战士、地方同学博弈厮杀,彰显青春活力。
    一位看守的老人出来询问我的来历,当听说我是这里长大的,颇为理解地对我说:好好看看吧,马上就要拆光了。
    望着离去的老人背影和空旷的大院,一种从未有过的凄凉感涌上心头,脸庞湿漉漉的,用手一摸,竟然是两行热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