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与佛教

 yanshengsu 2020-06-02

    说起丁香与佛教之缘,先要从菩提树说起。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在菩提树下坐禅而证得觉悟成佛,创立了佛教。从此,菩提树就和佛教发生了密切关系,被视为神圣之木,广植于佛教寺院之中,并以梵文教语“菩提”命名该树。菩提是佛教梵文语,意为“豁然开悟”“如日开朗的彻悟境界”,亦可被理解为“智慧的觉悟”或“觉悟的唤醒”。

    菩提树原产印度,印度人称之为毕波罗树。此树属桑科常绿乔木,树高可达10~20米,叶子为三角状卵形,雌雄异花,但雌雄两花均着生于一紧闭的花托之中,不为人们看见,所以,人们常称之为无花果。

    丁香树在我国西北某些地区,被佛教信徒称为“菩提树”。事实上,菩提是菩提,丁香是丁香,这是两个在形态、习性上都相距甚远的不同树种。佛门在寺院栽种菩提树,除了表示信仰的忠贞和虔诚之外,主要还是为了纪念佛祖得道成佛。 可是,真正的菩提树只适种于热带、亚热带,在我国只有华南、东南沿海一带才适宜生长,因此佛门弟子只好选用一些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树种代替菩提树。如南方的一些寺院选用无患子树代替菩提树,这树广东人称木榄子,四川人叫油串子,该树果核黑色、十分坚硬,可作念珠,被视为吉祥之物,佛门也把这种树称作菩提子树。北方一些寺院,则多选用珍稀名贵的银杏树代替菩提树,银杏树高大挺拔,寿命长,被誉为“中国的菩提树”。我国西北的甘肃、青海等地,以上几个树种都不适宜栽植,佛教弟子就选用暴马丁香(与紫丁香同属的一种丁香)代替菩提树。人们称暴马丁香为“西海菩提树”。 现北京法源寺内的丁香树,据传是明代的遗物。在青海省乐都县以南的罂昙寺里的一棵暴马丁香树,相传是明朝洪武年间修建该寺院时栽植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塔尔寺是青海高原举世闻名的喇嘛教圣地,是佛教格鲁派的著名寺院之一,据说这座宏伟壮观的佛教寺院的修建,最早也是起因于一棵奇异的丁香树。相传藏族地区佛教大师宗喀巴在他出生的地方长有一棵白旃檀树(暴马丁香树),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宗喀巴在西藏学经,他父母由青海去信,催他回乡探亲,宗喀巴收信后考虑:回青海路途遥远,若回去影响学经,决定不返故里。便回信“若在我出生的地方,以白旃檀树(暴马丁香树)为中心,建一座佛塔,则如同亲晤儿面。”他母亲收到此信后,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在其信徒的资助下,依照宗喀巴大师的嘱咐,以白旃檀树(暴马丁香树)为中心,建了一座佛塔叫塔尔大灵塔。后因塔之盛名,于明嘉庆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又在建塔的地方造了一座寺院叫塔尔寺。寺内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大经堂等十余座大型建筑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塔尔寺昌盛时僧人达一千余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棵不寻常的丁香树根深叶茂,距今也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丁香被佛教信徒誉为菩提树,除了传说和宗教信仰的缘故外,丁香树能够适应我国北方气候条件,生长状况良好,且姿态端秀,花色淡雅,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其香气浓郁悠远能表现佛门的兴盛祥和,也是佛教信徒把丁香树称为菩提树的重要原由吧! 

    丁香花的颜色多为紫红或蓝,淡紫或蓝紫,偶尔也有白色和粉色。在我国,不少民族都有借助丁香表达爱情的习俗。过去云南的崩龙族和傣族每逢春暖花开之际,都要举办传统的“采花节”,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争相上山采摘丁香花,赠送给自己的恋人,因此在当地,丁香花又被称为“爱情之花”。

    丁香花盛开的时候,便是北京春光明媚的最佳时节!带上TA,去感受那浓郁的春天气息吧!

                                                         ------ 雁 声(13/4/2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