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游三晋 | 灵石石膏山

 王清茗 2020-06-03

灵石·石膏山

栗文政

秋来太岳绿黄红,曲径攀梯上碧空。

望月石猴神采异,山前瀑布落云松。

编者注  石膏山雄踞在太岳山北段,为太岳山主峰之一,海拔2532米,位于灵石县城东南约35公里,北距太原185公里,与介休绵山、沁源灵空山鼎足而立。这里,奇峰叠翠,高人云表,风景奇特。


把一座大山的性格用二十八个字表述清楚,是很艰难的事情。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登庐山,也只好发出这样的感叹。

确实,山是雄浑的,凡人看不清他的全貌;山是灵动的,语言难以说明他的风采;山是刚性的,只有勇者才能征服他;山是温柔的,他的胸怀内万物生长。

但山,有他的最原始和纯真的一面,最具有代表性的那一个时刻和表达方式。黄山之云雾,华山之奇绝,泰山之挺拔,都是经过历代文人亲自登临字斟句酌的结果。

但石膏山呢?他隐逸在太岳山的群峰中,从不矫揉造作,从不自我炫耀,而是如山间树叶,绿了红了黄了,花开花落,一年又一年。

一天诗人来到了这里。出于游玩的天性,或许是石膏山对于他的期待,很快他就与山结缘,同时体会到了山傲然而立和温柔似水。

悠远而深沉——栗翁似乎找到了感觉。分明是山涧潺潺,树影摇曳,栗翁却看做彩练当空,洞天福地,一草一木,都熟悉而眷恋着。

在诗词中,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次,栗翁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了。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一座石膏山的秋天,让栗翁永远地留在了诗中,成为记忆,成为画。(王清茗)


栗文政,笔名闲来,1959年生,山西省襄垣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来福诗社社长,山西诗词学会副会长。有诗集《诗游三晋》出版。

栗文政诗多为古体新韵诗,诗风洒脱、淡雅朴实、古今融合,讲究情景交融,情真意切。栗文政认为现代人创作古诗词,应以传统诗词的形式为载体,运用新思维、新语言进行创作,同时应该重视意境的塑造,在表现形式上要有突破和创新。

(以上内容作者原创授权发布,首发今日头条,行走山西媒体矩阵同步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