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元节,全国媒体看槐乡 | 为什么,看什么,怎么看

 王清茗 2020-06-03

 随 我 行 走 山 西      许 你 万 里 荣 耀

鉴古  | 知非  |  旅途  | 视野  |  生活


2019年8月15日,农历己亥年七月十五,洪洞大槐树己亥年中元节祭祖大典隆重举行。本次大典以“神州庆华诞 孝德延祖脉”为主题。在当天的活动中,来自全国50余家知名媒体记者,共聚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祭祖广场,共庆祖国华诞,同祭移民先祖,祈福国泰民安,抒发古槐儿女血脉相连、同孝先祖、感念恩德的爱家爱宗爱国情怀。
此次媒体联合采访,处于山西5A的关键时期和敏感时期。7月31日,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景区被文化和旅游厅摘牌,这就意味着,山西5A景区被推上了风尖浪口,需要刀刃向内,进行割股疗毒般的自我更新,需要有勇气面对外界的流言蜚语和各种指责。
但作为5A景区,大槐树景区敢于借用中元祭祖的契机,邀请全国知名媒体记者参与,开放、包容、崇德、向善、谦虚、向上的心态扑面而来。
那么,在洪洞大槐树景区看什么?怎么看?尝试做出梳理。



一看大槐树景区的文化自信
三千多年前,就在洪洞所在的临汾地区,《击壤歌》被当地民众传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
对山西人来说,这是一种世外桃源般悠然自得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自信。这是世界生存史上的奇观和创举:并不肥沃、并不优良的环境养成他们勤俭持家的传统,哪怕一粒粮食也会颗粒归仓。在山西很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土豆不去皮的传统吃法,很多人还是以莜面、玉米面等粗粮作为主要口粮而吃的津津有味。百十年前,即便是所谓的财主,也难见奢靡。
但就这样的生活,在当时也成为天堂的享受,大明朝廷朱元璋的恩威并施使这里的数千年来形成的简单平衡也被打破,离开家乡的先民们甚至没有可供日后认亲的传家信物,只好将铁锅或者瓷碗砸破,兄弟们每人携带一块天南海北各自珍重,来日重逢作为凭证。如今,在洪洞大槐树景区移民历史展中,现代人可以清晰地看到明朝时期当时人们生活的场景,一盘土炕外便是简单的农具和几只粗糙的海碗,剩下的就是年复一年的头顶的日月。
大槐树移民以后,中国产生了诸如解手、靠谱等很多新的词汇和风俗,特别是以族谱或者家谱修撰开始在民间盛行,标志着由家而国文化的滥觞。六百年来,大槐树移民的后裔就是凭借着族谱和家谱不舍万里地进入山西来到大槐树处寻根问祖。今天的槐荫深处,移民后裔们常常长跪不起掩面痛哭。

事实上,岁月更迭,对于移民当事者,他们已历经十代以上,故园对他们已经是遥远的传说,即便这里还能找到他们留驻家乡的亲人,却早已变成概念和理论。
诚然,流动和迁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大约在朱元璋移民200年后,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一些人移民至美洲大陆,至迟在公元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时候,这些移民后裔以新的人文和政权放弃了对自己母国的思念。诸如此类,还有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似乎西方在文明的追求和家乡的守望中,更倾向于前者。
而在中华,在大槐树下的移民们,尽管散落四方,但一钵黄土和一本泛黄的家谱,就成为游子眷恋故乡的理由,就成为血脉相连的最好见证,就成为民族生生不息动力源泉。其原因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先祖们,无论走到哪里,均以奋斗作为矢志不渝的基础和理想,农桑稼穑,孜孜不倦。
可以想象,六百年前移民们踏着血泪走上离别之路,谁都明白,此生与亲人再无相见之日。思乡的时候,他们只能将怀里砸碎的铁锅、瓷碗的那片反复把玩、抚摸,只能望着故乡方向叹息、垂泪。移民们在陌生的地方,在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开荒种地繁衍生息,从山西人背井离乡变成安徽人、变成山东人、变成甘肃人、变成宁夏人……
但大槐树移民无愧于先祖,在他们移民的地方,逐渐将荒芜变得繁花似锦,甚至比山西老家还富饶强大。这,是他们最坚强有力的抗争,最完美无缺的报答,最情真意切的生活。
目前,大槐树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槐树祭祖习俗。作为同5A金字招牌一样闪亮的非遗文化,包含了600年的历史和民族自信,大槐树所展现的,正是我们民族所自豪的。

二看大槐树景区的发展自信
2018年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公布了“2018—2019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名单,洪洞大槐树景区的“山西洪洞大槐树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榜上有名,成为山西省唯一一家获批此项称号的示范项目。洪洞大槐树景区的入选,成为山西唯一入选的景区。
近年来,随着旅游标准化的发展,广大旅游企业越来越熟悉和重视标准化工作,并将标准化作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市场形象,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洪洞大槐树景区从2008年起就开始了企业标准体系的创建工作,经过认真起草,山西省地方标准《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服务规范》于20008年12月1日发布,并于2009年1月1日实施。这是临汾市起草的第一项服务员省级地方标准,标志着洪洞大槐树景区迈入了标准化管理的轨道。
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将《服务规范》落实到位,2009年初在前期旅游桂法的基础上,公司提出了以旅游规范为母体的大槐树企业标准体系建设规划;2011年成功获批国家级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2014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级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验收。目前支撑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规范化管理的各项标准累计达708项,景区运行标准342项,民俗饭店运行标准226项,旅行社运行标准140项,标准化管理基本实现了景区经营、服务、管理、建设全覆盖。
此外,大槐树景区还是国家青年文明号荣誉的获得者。在大槐树景区,与祭祖堂遥遥相对的,是年轻人努力和自觉的缩影。在大槐树景区初创的时候,他们就来到大槐树景区,伴随着青春飞扬,他们把一生中最阳刚的时代给了“老家”,没有任何浮华和虚荣,一点一滴地将一片沼泽变为田园美景和家乡风情。
值得一提的是,大槐树景区管理者绝大多数为本地人,基本上是从种地的农民变为代表着中国最优秀景区的高级管理人才,并且在多方面引领和影响着山西乃至中国旅游的发展格局。这一点,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展自信是难以做到的。


三看大槐树景区的理论自信。
在大槐树景区祭祖广场北面,有一座规模宏大的仿古殿堂——祭祖堂。祭祖堂里陈列着大量洪洞古槐子孙后代的家谱、祠堂碑文、县志村史、鱼鳞图册等,最为显眼的是十个巨大供橱里的姓氏牌位,涵盖了中国姓氏中最为常见的433个姓氏,成为全国唯一的一座百家姓祠堂。
将姓氏牌位放入景区主祭区,既是对先民的尊重,更是创造性地将祖先由群像回归到个体,使祖先的想象由抽象回到具体,使后世子孙对祖先回忆、祭祀时,有迹可循、有据可查,极大地强化了景区的亲情功能。
2010年,洪洞大槐树景区文化研究中心成立。3年来,中心以寻找移民迁出地和后裔为主要工作目标,通过实地考察、上门拜访等手段,多渠道收集实证资料,现在已经挖掘整理出家谱世系和移民书信上千件,成为史学、民俗学的重要档案资料。同时景区借此创意,成功促成齐鲁卢氏宗亲、山东定陶张氏、河南济源的牛氏、刘家垣刘氏宗亲机构的成立,有效提高了景区的美誉度。
以姓氏宗族的溯源为手段的方式,有效突破了游客景区游览时间的心理限制,把游客招徕理由扩展到全年无缝隙,达到了景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大槐树景区还将移民文化上升到华夏文明、传统文化的范畴,创造性地提出了“天下故乡,华人老家”的概念,使景区成为华夏文明的现实落脚点,让“老家”的概念更加丰满、形象和具体化。大槐树景区认为,“天下故乡,华人老家”的宣传理念不仅仅涵盖了寻根和祭祖的概念,更将景区的文化范畴定位在中国文化的层次上,有效突破了洪洞大槐树移民后裔这一特定人群,为景区发展争取到了空间。
祭祀作为中国人追思祖先的传统仪式古已有之。近年来,洪洞大槐树景区在充分尊重民间传统祭祀习俗的基础上,以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三大传统祭祀节日为依托,挖掘整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祭祀仪规和程序,打造了具有鲜明北方民俗特征的祭祀大典,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受到了海内外移民后裔的热烈响应。

四看大槐树景区的服务自信。
在洪洞大槐树景区入口处,一个巨大的“根”字照壁成为景区标志性建筑。该字由我国著名书画家张仃先生题写。字体苍劲有力,浓浓桑梓情,悠悠思乡意跃然而出,使游客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和思想共振。
为将华夏根文化概念落实到实处,景区在建造中突出了怀古、庄重又不失园林气息的设计理念,使游客既产生“家”的亲切感,归属感,又能产生对祖先的敬畏之情。景区管理者独具匠心的在厅堂楼阁之外,以祭祀的礼器、乐器、法器等作为陈设,利用祭祀广场和祭祀堂之间的近万平方米的宽阔视野,以厚重的石质造型为主要的装饰物品,不但符合中国传统书籍中对祭祀场所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突出了祭祀的威严和庄重。而远处的北派园林风格的景区布局,又使游客产生继续游览的欲望。
一位北京来的园林学者在景区留言簿上写道:“大槐树景区建设的代表性在于布局和细节设置上充分利用了美学的通感原理,较直观地将根文化融入游客潜意识,彰显了景区建设者们的大气与胸襟,成为文化与景区建设交融的具体例证。
大槐树景区认为,与其在游览场所中添加售卖网店竭泽而渔地赢取利益,不如以庄严景区、纯净市场为根本,真实还原先民祭祀场景,使旅游者“身游心感”,从经历中提炼自我体验和感触,借此提高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和重游率,进一步扩大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老家人有着热情好客的传统,大槐树景区更不例外,从景区到民俗饭店,无不代表着洪洞形象、临汾形象、山西形象。周到、体贴,一站式的服务,每一位游客都有着回家的感觉以及再次来访的冲动。这些绝非是花样作秀表面文章所能做到,真正的表达在于用心服务和游客至上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心,表里如一,方得始终。


大槐树景区游览内涵经历了从寻根文化以及祭祖文化到如今的根祖文化的三级跳跃,每一次都超越着先前的发展理念和文化内涵,不断扩大着景区人文感召力和旅游魅力。他们摆脱新建景区与文化生硬捆绑的枷锁,升华了文化对景区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其做法值得相关景区借鉴和参考。同时,作为5A景区,他们的在服务在各环节所彰显的魅力,

来源:原创



有理想的行走
有态度的行走

风景的行走
王清茗
行走山西
微信号:xzsxwqm

公众号:行走山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