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纸堆里寻安全 | 贰叁:大道无形,半空紫气下青牛

 王清茗 2020-06-03

 随 我 行 走 山 西      许 你 万 里 荣 耀

鉴古  | 知非  |  旅途  | 视野  |  生活


因桑树之争,伍子胥与楚国大动干戈的那一年,强大的晋国率领各镇诸侯恭请周敬王还都。经历了动荡的周王室已经势如累卵,毫无生机和活力可言。整个国家除了象征权力的九鼎外,就是储藏在陋室之中数量庞大和繁杂的包括夏、商在内的各种文献、文物,周代列王的诰命文件,甚至还有各诸侯方国的奏章、报表等文书档案资料。

这些珍贵的档案,象征着周王室天下正统的地位和身份,一直被妥善保管和秘密封存着。直到周敬王时期,被他的同胞兄长王子朝席卷而去。因为国力日衰,但是看管这些档案的,仅仅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者而已。
周王室的内乱缘于周景王的突然驾崩,甚至来不及宣告自己宠爱的王子朝为太子就撒手人寰。王子朝本来意气风发正准备继位,不料受到了弟弟姬匄的强烈反对,折中的方式只好立周景王嫡长子王子姬猛上位,是为周悼王。但由于政见不合,旋即王子朝就率军将周悼王杀害,自立为王。姬匄仓皇出逃,向晋国求助。
在晋国强大的武备下,仅仅继位四年的王子朝不得不退位于姬匄,但由于镐京依然被王子朝割据,所以姬匄只好在乡野间继位,等待晋国派兵亲王。直到公元前516年,即周敬王四年,周敬王才得以回到镐京,名正言顺地坐镇中央,王子朝由王到臣,一国两公的局面才得到终结。
但是王子朝却不屑于周敬王的宽恕与仁慈,对不杀之恩不仅不感恩戴德,相反以怨报怨,席卷了周王室极其重要的档案向南逃奔楚国寻求武力支持去了。
闻讯后的周敬王勃然大怒。因为档案丢失,看管档案的白发老者被免职。那天他独自一人、黯淡的夕阳下离开了镐京。周王朝动荡不安,面临着礼崩乐坏的处境,整个国家都处在衰退之中。诸侯之间你争我夺,互相残杀,周王室已经无法有足够的力量来掌控整个国家的运行。这让他更加感觉到个人在社会动荡和变迁中的渺小。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骑士号还,师之所出,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老者是智者。此次的免职,宛若祸从天降,使他对廖密的苍穹和无边的荒漠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完善着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共生共融的理论探索。在老者看来,是人类的行为将世间万物复杂化,也把社会变得混乱不堪。世界本源是单纯的,是因为人有了性情、好恶、执着、嗔恨,傲慢、贪婪等,才有了纷争和刀兵,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还原世界的本源,即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顺序循环,才可以实现必要的安身避祸。

在老者眼中,社会,特别是权力下,万物的境地是与刍狗一般尴尬。因为用不起猪、羊、牛等牲畜,狗便在当时作为了普通百姓祭祀品,后来则演变为用草扎一个狗的模样替代真狗,成为刍狗。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人们对其毕恭毕敬;等到祭祀以后,就随意丢弃,任由践踏。
一堆蒿草,又还原了他的本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草本来就应该长在荒漠之中,虚无之所,这对于草来说,这是起码的规律和常识;人就应该去除杂念,回到婴儿般的状态,如玉如璞般的透明清纯,精足气盛,自强不息;而社会的管理如同烹饪一盘小鱼,不能生猛,更不能使其枯焦,而是选择不温不火的折中之道,使其美味尽显,形成圣人治国的理想状态。
从无用到有用,再回归无用;从简单到复杂,再还原到简单,老者用阴阳两仪参透了世间万物和人间万象。老人认为,他所接受无妄之灾,便是在乱世中依然寻求在镐京中的苟活与对典籍对贪婪。“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老人终于明白,在乱世中,如果想得到平安,不仅需要自然环境的执中和谐,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更需要社会的安宁,即“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道”是唯一的,坚守中庸之道即可。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人释然,不悲不喜,无蕴无色,自驾一头青牛,向西而去。此行并不目的,或者如同草木随遇而安。本来阴阳鱼中便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何必又计较目的地的远近和居所的繁华与简陋,何必向孔丘一样面对黄河而潸然?
那是一场伟大的思想交汇和哲学对话。面对滔滔黄河水,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夜昼”,而老人却劝孔子,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老人希望孔子如水般柔韧与刚劲,用遵循世间之道的水之大德来感悟社会和人生,继而实现天下大治的希望。老人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

老人认为,柔软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他解释说,人在活着的时候身体都是柔软的,离世以后,身体就会变得僵硬。只有柔弱的东西,才会懂得变化的真谛。就像一棵树,在绿叶长青的时候,可以在风中摇曳。但一棵枯死的树,只能在风的侵袭之下断为两截。

在恃强凌弱的当时社会中,老人不仅拥有着独善其身的智慧,还有着兼济天下的雄心。但这种雄心壮志,不同于晋文公称霸的武力,也不同于楚庄王图强的张扬,而是移风易俗、潜移默化般的让人从心里自然地勃发与生长,使世人如沐春风般的亲近与喜欢。就如他告诫孔子一般,要始终保持婴儿般的本能,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面带傲气,否则傲慢的气质就会彰显,犹如猛虎行于闹市,无人敢接近你,无人敢亲近你,任何权利都是物极必反!
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事后孔子这样评价老者。而老者早已飘然世外。唯一留下的,便是公元前485年,周敬王三十五年、在函谷关前,守城者尹喜求得老人《道德经》一书,共计5162字,当时老人已经86岁高龄。
民间传说,因为老人从出生时变满头白发,故称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后世经过数代人的继承和发展,使平安升级为道家学派的核心思想,至今仍闪烁着伟大的哲学思辨光芒。

《故纸堆里寻安全》系列文章:

壹:女娲补天, 人与自然初相识

贰:鲧之治水,千古问责第一人

叁:放太甲于桐宫,未道鸣条作网罗

肆:武王伐纣,权把鸩酒对君酌

伍:烽火戏诸侯,将士卸甲君王使

陆:厉王止谤,忘却宫前祥云犼

柒:郑庄公,中原用计守纲常

捌:管仲相齐:定方圆规矩使开

玖:齐桓公,君子难为小人心

拾:晋国礼崩,本末倒置丧初心

拾壹:骊姬倾晋,重耳逃亡醉临淄

拾贰:玉石不分,汴和泣血楚山孤

拾叁:弦高犒师,天下君子慎几微

拾肆:火烧绵山,可怜消骨不消魂

拾伍:楚国蓄志,一飞冲天有庄王

拾陆:羊汤残羹,华元无妄结仇人

拾柒:景公小疾,方寸之间天地长

拾捌:赵盾慎独,在晋董狐不曲笔

拾玖:断发纹身,卧榻之难起洪荒

贰拾:吴头楚尾,谁言桑木不刀兵

贰壹:忘战必危,孙武演兵将在外

贰贰:刑书铸定,子产理政法为先

来源:原创




有理想的行走
有态度的行走

风景的行走
王清茗
行走山西
微信号:xzsxwqm

公众号:行走山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