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纸堆里寻安全 | 肆贰:睚眦必报,快意恩仇初养成

 王清茗 2020-06-03

 随 我 行 走 山 西      许 你 万 里 荣 耀

鉴古  | 知非  |  旅途  | 视野  |  生活

经过百年间数百场大小不断的战争,此刻的天下诸侯国已经锐减为十数个,较大的有齐、楚、燕、赵、韩、魏、秦等七个,史称战国七雄。而春秋初年,天下号称有800镇诸侯,仅经传记载的就有170多个。灭国的惨烈战争,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赵武灵王之后,赵国彻底取代了魏国霸主地位,以黄河及函谷关为界,与秦国分庭抗礼。当时的中原地区,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与赵国或者韩国直接对抗,表面上各国间默许了秦赵为大、相互间武装割据的格局,但暗自里却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强国强军,试图依靠自身力量寻求生存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

最为神伤的应该是魏国。李悝之后,吴起、商鞅、张仪、范睢均离开魏国,分别前往楚国和秦国,并且在这些国家开始了改革之治,在他们主政期间,国力空前强大。特别是商鞅和范睢对于秦国的帮助,前者奠定了秦国的军事基础,后者则更加清晰地划定了秦国统一中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以崭新的战略格局和外交政策为秦国指明了方向。

远交近攻,这个前所未有的方针,直接将苏秦的合纵策略瓦解,东部再也不是铁板一块,薄弱地区率先被攻击,进而发生连锁性的溃败。献出这个计划的正是从魏国逃离的范睢。

以秦国对齐国的态度为例,秦国若攻打齐国,势必经过韩、魏的防线。即便顺利通过,对齐国的胜算也很小;不如结盟齐国,分化瓦解齐国与中国五国合纵策略下的战略联盟,形成蚕食鲸吞的态势。秦昭王采纳了范睢的建议,主动与齐国交好,使南方强大的楚国瞬时便成为两面应战的格局,中原五国两面受敌。


秦昭王的肯定,让范睢长舒了一口气。但是秦昭王并不知道对面的人叫做范睢,只知道他叫张禄——一个很普通甚至有些市侩的名字。范睢之所以改名叫做张禄,与他在魏国悲惨际遇有着很大关联,甚至他在秦国担任高官之时,回忆在魏国往事依然不寒而栗。

作为土生土长的魏国人,范睢本想着报效祖国。但是因为出身贫寒,在周游列国之后几近贫寒,身无分文的他几乎拿不出一点活动经费用来打点魏王身边忠臣,不得已委身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了一名食客。

食客,是战国时期对寄居于豪门贵族门下求得苟且的闲散人员。这些人中或许有人真的怀才不遇,但大多数人不过碌碌无为之辈。但豪门贵族之所以用心去收养他们,最大的功用就是向外界表明虚怀若谷或者求贤若渴的态度。

而豢养食客的人,则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政治地位与社会地位,并通过食客数量的多少进而谋求更多的政治资本。食客为雇主私人的部属,不受任朝廷官职,也不会受国君指使和朝廷节制。换句话说,一但充作食客,只能忠于雇主,难以充任公职,捞取政治权利。

食客的出现,是当时地主阶级固化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这个新兴阶层产生初期为了稳固地位向社会所做的让步。当年齐桓公养士八十人,让他们游历四方,为齐国招贤纳士,由此奠定了养士的目的和功用。到战国时期,养士逐渐成为地主阶级和上层社会竞相标榜的时髦风气。

在战国中期,则有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广收食客,一时间天下人才尽收门下,有“战国四君子”的美称。当然,四人也会尽量选择与自己爱好兴趣或者国家需要的人才。如田文门下侠义的死士较多而赵胜更喜欢文人骚客,著名的成语“毛遂自荐”就出自平原君。

范睢与信陵君魏无忌几乎同时代,但范睢没能跻身魏无忌门下,只好退而求其次进入须贾府中。由于范睢口才出色,在须贾出使齐国的时候,范睢也一同出访。终究是博学之人,很快就被齐襄王赏识,并被赐黄金十斤以及美酒美食。


然而须贾却认为这种赏赐有着背后的玄机。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便认定范睢将魏国重要军事情报出卖给齐国从而换回齐襄王的赏赐。作为食客的范睢有口难辨,尽管退回了十斤黄金,但在返回魏国后,还是受到了当时魏国宰相魏齐的严刑拷打,“胁折齿断”,几乎气断身亡。

卷在芦席之中的范睢被扔在了茅厕中,当晚大醉的魏齐与宾客一起把尿撒在了范睢身上,故意用这种极端下流和侮辱的方式让世人知道国贼的下场。不料范睢大难不死,居然转醒过来,并且许以重金央求看守放其一条生路。看守也很同情范睢,假借范睢已死,请求魏齐将尸体抛弃。大醉之后的魏齐准许了看守的请求。

死里逃生的范睢一路向西逃向了秦国。逃亡路上自然也是凶险异常,躲过魏、秦两国的边境封锁才辗转来到咸阳。此时的范睢,只好更名为张禄。

此时的秦昭王即位已经三十六年了,文治武功下,他已经不会听从说客,甚至一度因这些人的志大才疏而很反感。在秦国,尽管人生安全得到保障,但范睢还是努力寻求政治上的进步。在数次被荐得不到秦昭王召见的情况下,他称秦国已经“危于累卵”,并表示“今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而要不足以待斧钺,岂敢以疑事尝试于王哉!虽以臣为贱人而轻辱,独不重任臣者之无反复于王邪”,如果献出的计策无效,将“请伏斧质”上书。


经历过生死,范睢反倒完全放开,尽其所想,尽其所感。秦昭王似乎很久没有听到这样掷地有声的谏言了。君主的贤明与否的关键节点,就在于辉煌时刻能否听进去冷言讽语。很多人在得势时候,周边赞美声音不断,他本人也喜欢在讴歌中获取精神享受。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人生巅峰时刻往往预示着上升周期的结束,难以继续进取的平台期以及异常凶险的下滑期会以超乎想象的形态出现,有的迅雷不及掩耳,有的如时间之锯,硬生生割裂豪情壮志。

好在秦昭王在看到范睢书信的时候,还有着清醒的思维。他立刻安排车马迎范睢入宫详谈。此时的范睢反倒相当镇定和从容,他缜密的思维中,一直寻找秦国治政的短板,并希望以一劳永逸的方式解决。事实上,同很多同期诸侯国一样,秦国王宫大臣的实力已经达到富可敌国的程度,而势力范围更是超乎中央集权,特别是以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穰侯魏冉、华阳君和秦昭王的胞弟泾阳君、高陵君都拥有大量的土地和士兵,能与中央集权分庭抗礼,有着尾大不掉之势。


尽管车马轩舆,范睢还是故意表现出羁傲不逊的样子。面对秦昭王离宫的戒备森严,范睢下车后却要独闯后宫。宦官自然不敢放入,一度发生口角,恰巧此时秦昭王亲自出宫迎接范睢——机会来了,范睢最后表示立场的时候到了——秦国哪有什么大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

范睢一针见血地指出秦昭王最大的软肋,即外戚专权和权臣干政。夏商周三代灭亡的原因,君王们贪图享乐,恣意饮酒纵情游猎,不理朝政,相反却授权任职的宠臣,一个个妒贤嫉能,瞒上欺下,谋取私利,从不为君主考虑,可是君主又不醒悟,因此丧失了自己的国家。在范睢看来,秦国官吏从上到下,都以相国穰侯为尊,相反秦昭王显得形单影孤,大权旁落。

“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因为有崔杼、淖齿等奸臣的存在,齐庄公才被弑,齐湣王身死;李兑专权赵国,赵武灵王才在沙丘宫中活活饿死。当前,秦国太后护短,穰侯、穰侯、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便是秦国的崔杼、淖齿、李兑等。范睢认为,最迟在秦昭王身后,秦国就因这些人而易主。

范睢敢于直接揭露秦昭王家事中的阴暗面,其胆识来源于当时社会现状和历史教训,继而将国君的个体安危提升到与国家社稷等同的地位。此前的改革者们是以一个国家为思考单元,而对国君的个人价值体现、进而对周边大臣的的风险隐患进行系统性排查,范睢有着自己独到见解。同时由于范睢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军事上的出色表现,也大大增加了秦昭王对他的信赖,因此此次谏言获得了秦昭王的肯定,继而下达了废太后和逐穰侯等于关外的命令。

果然,穰侯在返回封邑途中检查的时候,其所带的珠宝金银,超过了王室所有,富可敌国,着实让秦昭王胆寒。事实上,战国中后期的养士之风之所以能蔓延和攀比,与利用身份进行敛财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养士所需要的巨大成本,与食禄或者封邑的产出是极不匹配的,如孟尝君田文与食客吃的一样,而食客中又不凡鸡鸣狗盗之徒。

盛名之下,养士者必须不断地贪腐才能维持其虚名。这种恶性循环包括秦昭王心知肚明。范睢出任秦相后,对恐怖往事前所未有的复仇,还诞生一个成语——“睚眦必报”。


“须贾来秦”!下人报告此事的时候,范睢心里还在隐隐作痛。于公于私,须贾向魏齐汇报其收受齐襄王赏赐并没有错,但作为其养士者,也需要付出相应的责任。于是范睢换了一件最下等人穿着的服装,前往驿馆报名求见。

“范睢还活着?”须贾也是大感意外。见到依然落魄的范睢后,表现出了同情,不仅一同宴饮,而且还赠与范睢粗丝袍。在嘘寒问暖中,须贾问范睢,可认识秦国相国张禄。范睢说,我倒是和他熟悉,并且可以随时引荐。须贾此时都未明白面前的范睢便是秦国位高权重的张禄,相反带有嘲讽地说,我的马车坏了。如果不是驷马,我是不出门的。

这点条件对范睢根本不是问题,须臾便准备停当。范睢带着须贾,亲自驾车返回相府。范睢到处,相府的人均翻翻回避。范睢告诉他进去向张禄通报,便隐身在豪宅里,留下一脸诧异的须贾。

漫长的等候,终于让须贾失去了自信。在与门卒交谈中他终于得到了真相:相府内并无范睢,而刚刚进去的人,便是当今世上如雷贯耳的秦国应侯张君!

这短短地交谈,对须贾来说是晴天霹雳。在秦国地界,范睢很容易地就能至其于死地。惊慌失措地他按照战国时最重的认罪之力,坦露上身匍匐而前向范睢认罪,自言所犯下汤镬之罪,身上头发之多之杂,也没有他的罪行多。

范睢例数了须贾三条罪状:逼他人背叛国家,远离祖坟;没有尽到爱惜自己食客的职责;往其身上撒尿,进行人格侮辱。

对于这些罪状,须贾无条件地接受。对于他来说,可能此次出使秦国或许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唯一祈求也就是个好死罢了。

当晚,范睢大排筵宴,招待来自各诸侯国的使臣,唯独将须贾安排堂下,又命令两个黔首犯人左右相夹如马卧槽般抢食草豆饲料。当着天下诸侯使臣,范睢厉声大喝:“请魏王献上魏齐的人头。不然地话,秦军虎狼之师将踏平魏国”。

须贾仓皇走出秦国。闻讯后的魏齐立刻就跑到平原君赵胜门下避难。

《故纸堆里寻安全》系列文章:

壹:女娲补天, 人与自然初相识

贰:鲧之治水,千古问责第一人

叁:放太甲于桐宫,未道鸣条作网罗

肆:武王伐纣,权把鸩酒对君酌

伍:烽火戏诸侯,将士卸甲君王使

陆:厉王止谤,忘却宫前祥云犼

柒:郑庄公,中原用计守纲常

捌:管仲相齐:定方圆规矩使开

玖:齐桓公,君子难为小人心

拾:晋国礼崩,本末倒置丧初心

拾壹:骊姬倾晋,重耳逃亡醉临淄

拾贰:玉石不分,汴和泣血楚山孤

拾叁:弦高犒师,天下君子慎几微

拾肆:火烧绵山,可怜消骨不消魂

拾伍:楚国蓄志,一飞冲天有庄王

拾陆:羊汤残羹,华元无妄结仇人

拾柒:景公小疾,方寸之间天地长

拾捌:赵盾慎独,在晋董狐不曲笔

拾玖:断发纹身,卧榻之难起洪荒

贰拾:吴头楚尾,谁言桑木不刀兵

贰壹:忘战必危,孙武演兵将在外

贰贰:刑书铸定,子产理政法为先

贰叁:大道无形,半空紫气下青牛

贰肆:佩剑孔子,儒家生来聚阳刚

贰伍:殊途同归,春秋往圣两苍天

贰陆:三都欲废,夫子行政不问马

贰捌:周礼沦陷,夫子彷徨亦当年
贰玖:我将无我,帷中环佩卫南子
叁拾:道心惟微,鸟兽不可与同群
叁壹:著书立说,人人可以为尧舜
叁贰:获麟绝笔,卒葬泗上泰山崩(注:灰色部分为自我版权保护,隐而不发)

叁叁:三家分晋,山河家国俱风云

叁肆:晋阳城高,赵家祠内董安于

叁伍:文侯鼎故,魏国变法强天下

叁陆:魏国求强,邺水长流恨长东

叁柒:大道行止,漆园小吏做圣思

叁捌:乱世兵家,山涧田野策无常

叁玖:百年沉寂,西向秦国茧成蝶

肆拾:衢路哀哭,驷之过隙乱世来

 肆壹:长城围蔽,跑马中原赵国弓

来源:原创




有理想的行走
有态度的行走

风景的行走
王清茗
行走山西
微信号:xzsxwqm

公众号:行走山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