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弊绝风清,教化使然——记上党西火嘉庆禁赌碑

 王清茗 2020-06-03

 随 我 行 走 山 西      许 你 万 里 荣 耀

鉴古  | 知非  |  旅途  | 视野  |  生活


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西火地域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军亮让我看了一块“禁赌碑”。他说,这块藏品原镶嵌于西火镇东岳庙山门墙的西侧,大庙因抗战时的战火被毁,这块石碑被遗弃在残垣断壁的台阶之下,西火村一刘姓群众觉得丢在地上实在可惜,便收藏起来。这块石碑用青石刻成,高35.5厘米,宽71厘米,竖刻的文字自右向左,行楷字体,周边是“圈边万字不断头”花纹。许是收藏村民对“禁赌碑记”内容感兴趣想看清的缘故,石碑的部分凹字被白灰填平,文字反而模糊不清,只能断断续续看个大概:

……门社之禁赌碑记……天地之间,当以各务本业……务生理……为兴基之本创业……勤俭为要,但有田地之家,即以务农为业……田地之家,必须各务生理,以为养之基。今本村人民无事专行私赌……全不念创基艰难……赌博之人,身之露体,不孝之口,居以……到此,悔之晚矣……嘉庆三年三月……合村人共立

为便于解读,笔者根据其意,对原文加了标点符号。这块石碑距今已有222年历史,要想知道它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听我慢慢讲来。

“禁赌碑记”镶嵌于东岳庙的山门墙上,在今人看来似乎没有多大意义,然而一向对神庙膜拜敬畏的古人,尤其是东岳庙这样神圣庄严的地方来说,意义就非同寻常了:既是对神的郑重发誓,又是对人的深刻教诲,同时也有“万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意味。

西火东岳庙位于西火村西北的高地之上,占地30余亩,因村东有一座东大庙,与东岳庙遥遥相对,故西火人称东岳庙为西大庙,是西火众多庙宇中建筑规模最大的一座。据76岁的退休教师郭平锁讲述,这座庙宇建于汉唐,明嘉靖十九年被焚重建,清嘉庆三年曾予维修。庙宇坐北朝南,建筑对称,古雅端庄,气势恢宏。殿内用料考究,雕梁画栋,犹如一座艺术殿堂。


郭老师说,以前的西火人说东岳庙有“九百零一松”,其实是用谐音来夸张庙宇的宏大,庙里实际栽有九棵柏树一棵松树。可惜的是,毁于抗战烽火的东岳庙仅剩遗址(后西火中学建于此处),只能从老人的讲述中想象那壮观的景象。好在有人古道热肠,2012年11月,在西火乡贤的组织参与和热心人士的慷慨捐助下,一座一进院的“浓缩版”东岳庙在原址西侧修建完成,成为西火人怀旧复古的民俗文化场所。 

东岳庙之“东岳”即泰山,泰山系五岳之首。在古人看来,泰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人们把这里视为万物交流的通灵之处。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这个泰山神就是《封神演义》中商纣武成王黄飞虎。泰山神作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它掌管着人类的魂魄,主管人们的生与死、贫与富,是万物生长的主宰,历代帝王对泰山神尊崇有加,唐代封为“天齐王”,宋代晋为“仁圣天齐王”“天齐仁圣帝”,元代加封为“天齐大生仁圣帝”。东岳神黄飞虎塑像头戴紫金冠,身穿黄龙袍,跟帝王的造型一样,故东岳神又称东岳大帝,在全国都有属于它的庙宇,山西晋东南地区长治市上党区的西火、原家庄,潞城区的郭村,壶关县的秦庄,长子县的东陈,晋城市泽州县的高都、周村等地都有东岳庙。西火人在娶妻生子、孩子开锁等人生转折时期,都会来东岳庙烧香拜神,祈愿求福。


既然“禁赌碑记”刻于清代嘉庆年间,就得说说西火古镇那个时期的历史背景。西火镇地处长治、壶关、高平、陵川四县交界,历代为中原地区进入上党古城的关冲要塞,明清时期是上党古城南门外最大的集镇,也是煤铁业兴盛的富庶之地。清乾隆九年(1744年)设巡检署,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复设县丞,俗称“潞安府二衙”。镇上人文荟萃,庙宇众多,民间有“州五府八,不灭西火”(“州五府八”是古上党说法,“州五”指泽州南五县,“府八”指潞安府北八县。“不灭西火”意指任一县都不及西火古建庙宇多)的美誉。镇上有四个城门,依城门分设东、西、南、北四个门社,相当于现在的社区居委会。西火在清代遵循的是保甲制管理,《大清会典事例》中记载:凡保甲之法,户给印单,书其姓名习业,出注所往,入稽所来,十户为牌,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十甲为保,立保长,自城市达于村乡,使相董率遵约法,察奸宄(“宄”读音guǐ,泛指坏人),劝媺(“媺”读音měi,意为好,善)行,善则相共,罪则相及,以保安息之政。保长作为各门社的主管,要掌率同保之人,维持社会治安,司查登耗诸事,一年一更代,岁给门牌,以门牌字义对其绩效给予评价。虽然“保长”只是偶闻,但是“牌长”却是常听。我小时候在西火镇大西门巷居住时,有位公道正派、不苟言笑的袁姓老邻居,人们经常叫他“老牌长”,年少的我不知何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既没当过兵也没当过民兵,不可能叫他“老排长”。现在想来,也许是他曾当过管十多户人家的“牌长”而被人们习惯称呼的缘故吧。


每年农历的四月十五、八月初四、十月十五是西火古镇物资交流大会,四月十五会是由祭拜东岳泰山神的庙会演变而来的。庙会一般为期三天,来自上党地区(现长治、晋城)的会客和河南、河北等远地客商云集西火,人山人海,甚是热闹。西火东岳庙规模宏大,大门外广场、大门楼上、二门院中有三个戏台。庙会期间,三个戏台同时唱戏,站在三院北天祭大殿前,可以看到三台大戏。今人说的“唱对台戏”真有来由,三个戏班唱戏,都要使出浑身解数卖力唱演,否则台下就少了观众,影响戏班声誉和演员生计。

人们在赶庙会、看大戏的同时,自然要逛看壮观的东岳庙,感受泰山神的威严,烧香祈愿家庭平安,自然也会阅看“禁赌碑记”的劝诫内容。

赌博陋习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据说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已经出现了简单的赌博游戏,到秦汉时期赌博的种类逐渐增多。到了唐宋时期,赌博现象几乎渗入社会各个阶层。清朝时期赌博之风更加猖獗,赌博活动五花八门。由于赌博会使人养成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习惯,导致村民田地撂荒,家庭不和,亲戚朋友反目成仇,甚而造成妻离子散,倾家荡产,增加了偷盗抢劫等作奸犯科的不稳定因素,所以中国历代帝王都不遗余力禁赌,推行了一系列禁赌措施。清代皇帝更是整纲肃纪,严禁赌博,康熙即位之初就把赌博作为大禁,雍正时期增加律条,日夜巡查,严加纠禁。禁赌严规一致延续,雍正皇帝之后的嘉庆亦是如此。不止是官方禁赌,民间对此亦深恶痛绝。面对蔓延的赌博之风,慑于“罪则相及”之法的连带责任,牌长、甲长、保长纷纷出手,牌长们强令各户不得沾染赌博恶习,对已沾染赌博者责其洗心革面,重归正道;甲长们请来师匠撰写禁赌碑文,刻石铭记;保长则命人在东岳庙维修之机,镶嵌于墙,公之于众。


这块石碑虽然部分文字难以辨认,但从断断续续的内容中不难看出,既有揭短亮丑的勇气,也有禁绝赌博的决心,还有教化他人的考量。镶嵌在东岳庙墙体后是否举行禁赌发誓仪式,不得而知。这种做法可谓用心良苦,用意深刻。 

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人们的思维囿于陈旧观念,只能依靠强制手段和迷信办法禁止赌博,成效如何可想而知。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党和政府明令取缔赌局、赌场,禁止一切赌博活动,人民群众也积极主动参与拒赌、禁赌,赌博现象大为减少,赌博活动有效遏制。随着移风易俗的推广,精神文化的丰富,社会文明的进步,赌博陋习将被时代新风吹散净化。这块“禁赌碑记”也将成为今天我们讲述历史的例证,考证禁赌的物证。

来源:原创




有理想的行走
有态度的行走

风景的行走
王清茗
行走山西
微信号:xzsxwqm

公众号:行走山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