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余名学生跳楼!复学季,如何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东方梦图书馆 2020-06-03

01 震惊:复学季,孩子们怎么了?

魔幻开场的2020,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进入了5月,全国大多数学校都已经拟定了复学计划。

然而,就在老母亲们还没来得及热泪盈眶弹冠相庆“神兽归笼”的时候……

朋友圈消息:

上海市教委校长会议上,列出了让人震惊的数字:从高三初三复课起,上海市跳楼自杀学生24人,其中浦东新区14人,小学生3人。

虽然这个数据的准确性还有待求证,但是复课后类似的悲剧确实接连发生!

2020.05.25

江苏南通海门三星小学,六年级小学生,因为作业没完成被老师批评,跳楼死亡。

2020.04.26

安徽知名高中巢湖一中,一名17岁高一男生,因学习压力太大,跳楼自杀身亡。

2020.04.26

在安徽省郎溪县某中学的开学日中,七年级女生刘某某在搬宿舍时,突然从四楼阳台上后仰坠楼,重伤身亡。

2020.04.13

江苏无锡,一名12岁的女孩,在开学第一天竟跳楼自杀,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2020.04.13

安徽合肥,一名15岁学生因学习问题与父母发生争吵后,爬出阳台扬言要跳楼。幸好被派出所营救。

2020.04.12

陕西商洛,一初三女生,从教学楼三楼跳下,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2020.04.07

江苏南通,一名15岁初二男孩从19楼坠落,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少年派》剧照

可别觉得这些都是“新闻上的事情,还很遥远”,说不定你的朋友身边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悲伤的消息一再传来时,家长们除了难过,更多的是感到震惊:

“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

在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中,孩子的生活天然就是“无忧无虑”的:他们不需要面对生活的重担,不仅衣食无忧要啥有啥,还拥有父母长辈的爱和呵护——这么美好的日子,享受都来不及,怎么会“想不开”呢?

02 持续施压vs放松减压,何去何从?

不久前,有学校面向学生和家长做了个调查:复课在即,你的压力有多大?0-10分你给自己打几分?

调查显示,有59%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压力值在8分以上;同时也有42%的学生给自己打了8-10分。

刚刚过去的这个多事之春,提到父母们面临的压力,似乎很明显也很“正当”:一方面惦记着复工挣钱维持家庭日常开销,另一方面还要督促家里上网课的孩子不能落下学习;好不容易盼到了复学,既担心孩子跟不上正常学习进度,又操心他们到校后的身体健康。

要命的是,看着孩子们好几个月的“松懈”,家长心中的焦虑更是与日俱增:光看表现就知道,他们对于复学后要面对的情形根本毫无概念啊!这要是再不敲打敲打,让他感受到点“必须往前走”的压力,那还得了?

正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家长们对于孩子给出的压力值有点“不能理解”:学生上学天经地义,这个超长假期已经让孩子放松了这么长时间,现在不过是“回归正常”罢了,怎么就有了那么大的压力?

有些孩子在家网课期间学习松懈,生怕自己复课后无法跟上进度;

有些孩子找不到学习目标和动力,重新面对老师的要求感到彷徨无措;

有些孩子看到同学成绩优秀,自己却一再退步,感到沮丧失望;

更主要的是,家长们对于孩子松懈了大半个学期所表现出的焦虑,对开学后健康情况的担忧,也都直接传递给了孩子们,让原本就不够成熟的心灵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

一边是四成孩子已经感觉“亚历山大”,另一边是家长普遍觉得孩子“不压不行”,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现状?面对孩子,家长要做的到底是“持续施压”,还是“放松减压”?

03 孩子的压力从哪儿来?

你相信,孩子知道他需要努力学习吗?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英国著名作家理查德·泰普勒的答案显然是积极乐观的:

在学校里,不管是考试还是学业评估,孩子们都想获得好成绩。或许他们真的是想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或许是为了想在某学科表现突出;或许是为了想修某一门课;等等。无论如何,他们必须要考试及格,甚至必须获得高分才能过关。他们自己很清楚这一点,因为老师会不厌其烦的每天重复,身边的同学也会反复提醒,连他们自己也会不断的告诉自己。

这个观点摘自《极简父母法则》,据说这本书在英国家喻户晓、影响力足以媲美《哈利波特》。

《极简父母法则》 作者:理查德·泰普勒

虽说英国的学业压力可能比国内略小一些,但不管在哪里,想要取得好成绩都不是容易事儿。无论孩子是出于老师的要求和同伴的压力,还是内在对自我有较高要求,希望在同龄人中表现优秀,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事实上,最近频频出现的学生跳楼案例中,不少人并不是自暴自弃的学渣,反而是那些标准的“好学生”:

可别以为这种极端情况只是个别案例。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一直在呈上升趋势,有调查研究结果称,中学生抑郁症发病比例已经高达25.5%,而其中居于首位的原因正是学业压力!

正是因为如此,理查德·泰普勒才会在书中疾呼:

孩子在学校已经承受了太多压力,所以,回到家以后,父母就不要再给孩子施压了。太大的压力反而会招致反效果,有时甚至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问题。

这个观点,中国的父母并不是不知道。从我们的学生时代就开始进行的“减负”和“素质教育”,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有家长直言:减负不过是把原先的学习压力从学校转移到了家长头上,顺道养活了大批校外辅导机构。时至今日,“鸡娃”已经成为很多家长默认的养育状态,因此衍生出的各种方法和理论也广泛的流传在朋友圈里……

在这里,我们无意去争辩怎样的教育方式更好更正确,毕竟对知识的追求因人而异。但无论你选择以怎样的方式和强度教育孩子,有一点千万不可忽略:

你要做的是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观点,多给他们一些希望。作为父母有责任让孩子知道,人生中还有比学业成绩更重要的事。即使一个人考试成绩不佳,照样也可以成为一个自由快乐的人。

04 成绩vs态度:你的天平平衡吗?

如果问家长,你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哪个更重要?我相信答案一定是后者;如果把选项变成学习成绩和生命,那就更不会有例外了——在我们心里,这是一个根本不需要考虑的选择题。即使在那些因为孩子成绩一时下滑而恨铁不成钢的责备甚至动手的家长心中,也同样不会有任何犹豫。

问题在于,我们平时表现出来的状态,能让孩子百分之百的get到这个信息吗?

你夸奖孩子最多的是什么?是作业做得好,考试考得好,体育比赛获胜,还是音乐过了好几级?

如果你是位育儿有道的父母,那你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其实是个陷阱。答案应该是:都不是。这些成绩的确可喜可贺,因为它们对孩子来说都很重要。如果你毫不在意,孩子肯定很失望。但作为父母,你还要明白一点:孩子最值得夸赞的是他们的态度和行为,而不是取得的成绩。

想想看,我们平时跟孩子讲了多少次“一定要好好学习”?又有多少次因为成绩出众而给予赞赏?或者,在他稍有松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挥动小鞭子“未雨绸缪”?

是的,这些都是父母的“本职工作”,但它们不应该是大多数、甚至是全部!因为孩子不可能直接看见父母内心那个毫不犹豫的选择,只会通过家长的行为来判断他们认为什么才最重要!

如果日常家长所有的关心都落脚在“学习”上,他会不会认为学业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孩子看到的是父母对“成绩”近乎偏执的追求,他怎能不在成绩稍有下降时就感到惶恐、甚至生出“没脸见人”的念头?

父母夸奖孩子的理由会让孩子知道,父母最看重的是什么,从而孩子便会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如果你总因为成绩、学习、赢得比赛、成功等夸奖孩子,那就是在告诉他们,你认为这些才是重要的(会给他们压力,让他们不断取得成绩);但如果你因为孩子的努力、坚持、进步、正直和诚实而夸奖他们,那孩子也会把这些当做人生的信条。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会认同“态度比成绩更重要”,只是我们自己也在承受着来自社会和他人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和焦虑会很自然的被转嫁到孩子身上:担心他们未来没有竞争力,担心他们落后于同龄人,担心他们将来过得不好……这些都会简单直接的转化成对“学业”的高标准严要求。

诚然,一个不完美的“成绩”背后依然可以显示出努力、坚持、进步,生活小事里也会随时体现出正直、诚实等美好品格。家长们也并非对这一切都视而不见,只不过……相较于我们对学习的强调,这部分的比重远远不够。

我并不是说,你应该忽略孩子所取得的成绩,而是说你要知道哪些事情对孩子来说最重要,进而想办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想象你的大脑中有一座天平,两端分别是孩子的成绩和态度,你通过语言表达的关注就是砝码。你的天平会向哪一端倾斜?

当然,我们要做的绝不是把成绩这一端的砝码都扔掉——虽然那样也可以实现平衡;但更好更有效的方式是:有意识的追加对“态度”的赞赏,把原本不足的那边补起来。

你可以在肯定成绩的时候这样说:这次考试考得好,是因为你每天都坚持执行复习计划。比起最后的成绩,这种认真执着的毅力更让我欣赏。

你也可以在面对失误的时候这样说:这次成绩不好你一定很难受;但我必须要说,看到你在最后一刻也没放弃,明知已经落后依然拼尽全力,这是比结果更让人钦佩的品质

父母要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让孩子知道一切都会好起来。

在这个特殊的开学季,我们已经听过了太多悲伤的消息。让我们珍视那些年轻的生命换来的警示:

父母与其给孩子施压,倒不如成为他们的避风港,拯救他们逃离沉重的负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