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冠疫情会怎样结束?权威专家分析了5种可能【图文】

 天津实诚人 2020-06-03

虽然各国都在尝试采取隔离、保持社交距离、寻找密切接触者等措施抗疫,但全球形势仍不容乐观,疫情发展依旧难料。

结合该文章并采访权威专家,带你看看新冠疫情可能会以怎样的方式结束。

受访专家

武汉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 杨占秋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崔小波

本文作者 | 雷妍

方式一:疫苗研发成功

法国国立医学科学院成员、免疫学家帕特里斯·德勃雷教授表示:“科学界主攻新冠疫苗研发,想以此阻止疫情。”

在武汉抗疫一线的陈薇院士团队

武汉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杨占秋表示:“唯一能避免感染新冠病毒的措施是接种疫苗。”疫苗可使人群获得免疫力,控制新冠肺炎的流行。

北京市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重大传染病专家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崔小波也表示,疫苗将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疫苗是消灭病毒的最佳武器,从历史上看也是如此:

肆虐了至少3000年的天花,致死率高达30%,但疫苗的出现最终使天花从地球上消失了;

白喉、脊髓灰质炎、百日咳、麻疹等危及人类生命的疾病,也因为有了疫苗而得到有效遏制。

杨占秋说,中美等国正在研发的新冠疫苗,均基于当地流行的病毒株,在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证实后,可对相应病毒的再次流行起预防作用。

“如果新冠病毒变异,疫苗研发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杨占秋解释,理论上,针对不同基因型研发疫苗是可行的,但研发难度会明显增加,花费时间也更长。因此,疫苗研发需要各国科学家通力合作,分享不同国家和地区流行的病毒基因信息,研发出针对所有基因型病毒的疫苗。

《快报》文章称:“即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首款新冠疫苗也要再等上11~17个月才能研制成功。如果等待的时间太长,人们就只能寄希望于群体免疫了。”

对此,杨占秋和崔小波均持积极态度,认为我国疫苗进展比预计的要快,在下一个暴发周期前基本可以成型并投入使用。

崔小波更是预测,新冠疫苗有望在今年6月中旬投入使用。届时,应先为医务人员及其家属、社区工作者、老年人等高危人群接种,然后扩大到所有人群。

“为医务人员免去后顾之忧,是医疗系统正常运转的保障。”崔小波强调:“我们还应储备足够的疫苗接种所需物资,保障接种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方式二:实现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和某些疫苗的原理相同,但免疫力是自然形成的:人群中大部分人感染后产生抗体,进而实现免疫。

感染人数越多、发病率越高,人群的免疫力就越强。没有了合适的宿主,病毒就被抑制住了,至少会从这一代人身上消失。

《快报》文章称,若想实现群体免疫,可能需要60%~70%的人感染病毒并获得自然免疫力。

杨占秋表示,在一个流行周期里,冠状病毒感染可使20%~30%的人获得免疫力。因此,实现群体免疫至少要两个流行周期。

尽管科学界一致认为,人类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获得自然免疫力,但没人知道这种免疫力能持续多久。

杨占秋表示,正如法国专家给出的数据,新冠肺炎患者病死率在0.5%~1%,若医疗卫生体系有缺陷,病死率会更高。

法国人口约6800万,60%的人感染意味着会有20万~40万人死亡,若全球靠群体免疫“打败”新冠病毒,死亡人数可能达到2000万~4000万,显然这样的代价是惨痛的。

方式三:夏季病毒“失活”

在疫情暴发之初,就有专家猜测新冠病毒可能随气温升高而逐渐消失。

杨占秋表示,已知冠状病毒的活性在夏季均呈下降趋势。

夏季气温高、紫外线强,自然环境不太适合冠状病毒生存。目前,对新冠病毒的实验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专家们强调,在人流密集、交通便利的今天,季节并不是影响新冠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人与人的密切接触、交叉感染才起主导作用。

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夏季对新冠病毒的抑制作用,就应密切关注传染源,做到及时控制、隔离,减少人传人的几率。

方式四:长期坚持隔离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采用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这通常是有效的,尤其在局部地区层面。

在巴拿马城,妇女们排队等候进入一家杂货店,而这一天男人们必须待在室内隔离。

崔小波表示,若长时间采取人与人完全隔离的防疫措施,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转,经济完全复苏将非常困难。

“新发传染病有一个规律:病毒开始与宿主接触时毒性很强,常导致患者突然死亡,随后病毒毒力下降、传染力上升,以达到与宿主共存的结局。在几个月的疫情发展中,新冠病毒也发生了变化,未来与人类长期共存的局面很可能会发生。”

杨占秋表示,这一规律应成为制定防疫措施的基础,我们不能一直采取封城、管制交通等“硬隔离”措施,建议用“软隔离”放慢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

其一,生产足够的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防护产品,呼吁全民采取戴口罩、勤洗手等防护方式,降低病毒的传播几率。

其二,生产足够的、可靠的检测工具,以便能大规模开展病毒检测,及时将感染者隔离并治疗,控制住传染源。

不过杨占秋强调,单独靠隔离来防控疫情是一种被动且无奈的方式。

方式五:找到有效药物

目前,各国主要靠减轻症状治疗新冠肺炎,避免患者从轻症转为重症甚至危重症。《快报》称,这种方式可阻止新冠病毒传播,但无法根除病毒。

崔小波表示,随着疫情防控迈入新阶段,我国医疗系统逐步放开,此时应主张属地化治疗,即以患者居住地作为主要治疗地,减少非必要的患者流动,可有效减少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传染病扩散、传播。“这就要求各地医院治疗水平相当,目前可通过远程医疗等实现这一点。”

《快报》还指出,如果新冠肺炎最终像艾滋病那样,没有疫苗,自然免疫无法避免二次感染,或免疫力只能维持几个月,那疫情可能会失控。

但两位专家对防控疫情均持积极态度。

杨占秋表示,我国疫苗研发已取得不小的成果,有望在1~2年内投入使用,并且在此次疫情期间,我国民众已逐渐养成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人际距离等较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疫情再次暴发。

崔小波表示,以目前数据来看,新冠肺炎没有导致全球范围内的超额死亡,与往年同期进行对照,世界死亡人口数量和死亡率没有增加。只要防控合理,新冠肺炎死亡率并不高。再加上夏季的到来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病毒传播,全球大规模疫情可能在6月中旬告一段落。届时,疫苗、治疗、隔离、检测等逐步完善,可脱离高度警惕状态,恢复正常的社会运转秩序。▲

本期编辑:郑荣华 制图:徐默

原标题《新冠疫情会怎样结束?权威专家分析了5种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