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热点】“粮食生产”试题设计

 风吟楼 2020-06-03

视网消息:中储粮集团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储粮累计完成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收购2208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5万吨。

为解决农民受疫情影响可能出现的无法及时售粮问题,国家将东北地区执行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期限延长了一个月。眼下收购期刚刚结束,各大水稻主产区通过增设收购库点,基本做到售粮不跨县。特别是在东北的水稻主产区黑龙江,收购期内共收购最低收购价稻谷1433万吨,占全国总量的70%。较去年增长5.6%,向农民支付售粮款374.5亿元。

试题链接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44.0分)

中国已有5000万亩耕地因污染严重而无法耕种,随着污染的加剧,“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失守”的窘境。中国是人口大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保证大部分粮食自足的基础。读表1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1998—2008年耕地变化趋势图(单位:亿亩)

年份

1988

198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面积

19.45

19.38

19.24

19.14

18.89

18.51

18.37

18.31

18.27

18.26

18.25

  1. 上表所示,我国耕地

A.利用率低B.面积减少仍在加速
C.人均面积不断提高D.面积减少速度趋缓

  1. 下列现象的发生对耕地造成直接危害的是

  2. ①全球气候变暖②水土流失③沙尘暴④厄尔尼诺现象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 “18亿亩红线”不仅要保住粮食的数量,更要保证粮食的质量。从生产角度看,保证粮食质量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A.转基因粮食生产量大B.高度机械化导致生态破坏
C.工农业发展导致土壤污染D.生产规模大,质量意识差

下表为我国不同地区某年粮食生产效率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 表中所示生产成本和效能,资本效率最多和单产最低的地区分别是

A.西南省份和西北省份B.东北、新疆和西北省份
C.东南省份和西南省份D.东北、新疆和西南省份

  1. 东北和新疆的人力投入量最低,人力效率最高,反映出

A.农业生产落后B.劳动力科技素质高
C.机械化水平高D.气候条件优越

图中阴影部分,以干旱严重闻名,像—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被称为“旱腰带”。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读图,回答下题。

 

  1. 与渭河平原相比,“旱腰带”地区干旱灾情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低山丘陵地形,地表水难存留B.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C.地表荒漠广布,水分下渗严重D.人口密集,工农业用水量大

  1. 从可持续发展考虑,该地区应该

A.利用草场资源优势发展牧业B.封山育林,发展旅游业
C.发挥气候资源优势发展林果业D.修筑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22~23题。

 

  1. 关于图中M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分界线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1. 有关图中省区南部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丘陵地区开辟梯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土壤肥沃,是主要的粮食产区
C.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茶树等多样化农业生产
D.重点发展薪炭林,以保证农村生活能源的供应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地水稻循环经济加工产业模式。完成17~18题。

                       

  1. 有关该地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稻米商品率低 B.劳动力投入少 C.品牌附加值高 D.机械化程度高

  1. 在水稻循环经济加工产业模式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品牌化农业”抑制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B.循环经济实现对环境污染物的零排放
C.大米优质化主要靠精深加工环节实现
D.产品开发有利于提高水稻产业附加值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下列各项,属于人工湿地的是(   )

A.纳木错湖 B.沿海滩涂 C.水稻田 D.渤海

  1. 我国政府已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提出该“计划”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较为贫瘠 B.开发湿地的成本
C.粮食生产过剩 D.发挥湿地的功能和效益

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

  1. 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水热资源丰富 D.人均耕地面积大

  1. 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A.②地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B.③地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地区加速开发热带雨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地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图Ⅰ表示我国2008年三省(区)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结构,图Ⅱ表示中国三个区域的粮食生产、消费、流通情况(箭头代表粮食流向,粗细表示流量大小,虚线、实线分别代表2000年前和2000年后)。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下列关于甲、乙、丙三省(区)与主产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②、乙—③、丙—① B.甲—②、乙—①、丙—③
C.甲—③、乙—②、丙—① D.甲—①、乙—②、丙—③

  1. 下列有关中国粮食生产地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主产区①地商品率高,因自然条件优于其他两地
B.制约主产区②地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不足
C.主产区③地流入多,是因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差
D.箭头K以水运为主,主要是因为铁路、公路运力不足

1楼养鱼,2楼养猪,3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生产的关键条件是(    )

A.交通发展 B.气候变暖 C.技术进步 D.劳动力减少

  1. 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2. ①对粮食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②减少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
    ③规避自然灾害,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④节约耕地,降低运输成本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图甲、图乙分别为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二氧化碳加倍时的中国地区年平均温度变化等值线图(单位:℃)和年平均降水(单位:%)变化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信息显示( )

A.西南和东北地区的增温不明显 B.西北和华北增温幅度最大
C.东部(半)湿润区有干旱趋势 D.西部地区变得干旱幅度最大

  1. 针对这些变化趋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加强农业生产适应性结构调整
B.加强水利建设投资,加强节水技术研究
C.挖掘东北等区域粮食生产潜力
D.西北地区调整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1.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义位于北京市东北郊,土地总面积137万亩,平原面积占95.7%。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全区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农田喷灌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栽培科学化、管理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材料二:下图为北京市农业分布图。

材料三: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呈现郊区供应和外埠供应并重的格局。冬季北京市场的蔬菜交易品种大多来自广西、广东、四川、海南、山东等地。为了丰富北京的菜篮子,北京市政府明确扶持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的建设,农民建一个温室补贴5000元,建一个大棚补贴3000元。
(1)试评价顺义区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2)北京不同地区的农业各具特色。远郊山区主要发展防护林,核桃、柿子、板栗、梨树等经济林,说明其生态和经济方面的意义。
(3)目前北京菜篮子里蔬菜更加丰富多样了,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24.(20分)读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以色列国土面积2/3为沙漠和山地,年均降水量约200毫米。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明了滴灌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灌溉的效率,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率。从80年代开始,农业实现产业化。从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向发展高质量花卉、畜牧业、蔬菜水果等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和技术,用高科技、现代管理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形成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高产出的特色。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吐鲁番盆地高温少雨,年均降雨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古代人民修建特殊的灌溉工程—坎儿井,使火洲戈壁变成绿洲良田,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粮食、棉花、油料等。近年由于水资源十分短缺,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使“坎儿井”流量减少,甚至干涸。

(1)两地都是在沙漠上发展农业生产,但两地沙漠成因差异大,分别说明两地沙漠的形
成原因(4分)。
(2)分析两地发展农业共同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8分)。
(3)根据材料介绍坎儿井的原理、水源来源、功能及作用(8分)

25.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形、气候、水文三个方面说明图示区域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
(2)指出图示地区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3)西辽河流域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如果过度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对该区域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26.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2)从自然条件看,“北大荒”和“西大荒”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什么?
(3)“北大荒”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与南方的商品粮基地比较,“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突出优势有哪些?

27.读乍得湖及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2分)

乍得湖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水位常随季节变化,湖面伸缩性很大。乍得湖是一个国际湖泊,有3 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区发展渔业、利用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而且在湖滨地带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水灌溉,建立粮食生产基地。为了在干旱环境下获取更多的水源,一些国家甚至在水源河上建坝截水。然而,在他们过度利用乍得湖的同时,生态与环境问题也同时出现。



(1)简述乍得湖地理位置特征。(3分)
(2)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乍得湖水位随季节而变化的原因。(4分)
(3)根据图丙,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演变的总体趋势,并简析该趋势发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10分)
(4)面对严峻现实,沿湖国家计划从刚果河调水补充乍得湖。说明从刚果河调水的主要理由。(5分)

【答案和解析】在后台对话框回复:粮食生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