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生穴位侃读录

 漫守药炉 2020-06-03

陈以国

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

经验传承指导老师

辽宁省名中医

沈阳市优秀名中医

博士生导师

二级教授

浅谈肾经母穴之复溜穴

作者:史佳芯

复溜穴,出自《灵枢·本输》:“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行于复溜,复溜,上内踝二寸,动而不休,为经。”复溜属于足少阴肾经下肢的经金穴,肾经母穴。查《说文解字》中,复,往来也。溜与流同,流为水行也,即随水流动之义。别名昌阳、外俞、外命、伏留、伏白、复白。足少阴之脉…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灵枢·经脉》),以复其向上直流之正道,故名复溜。

《甲乙经》、《外台秘要》、《千金方》皆说:复溜“在足内踝上二寸陷者中”;交信“在足内踝上二寸,少阴前,太阴后,筋骨间,阴硚之郤”。后来《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类经图翼》在承引《甲乙经》所述中,又加入“前旁骨是复溜,后旁筋是交信”之句。二穴定位的分歧,由此而生。 所谓“前旁骨是复溜,后旁筋是交信” ,由于对原文理解偏差,乃是误传。复溜穴“在足内踝上二寸陷者中”可推断交信穴已偏出足少阴之前,接近足太阴经;复溜无偏出少阴前之势,乃在少阴。由此可知,复溜穴当在交信之后。《千金方》曰:“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所谓交信,乃指足少阴经之气由此交往足太阴经之意。足太阴脾经,在五行属“土”,土在五德属“信”(《类经图翼》),交信穴当在复溜穴前,接近足太阴所循之部位。

五输穴名称最早来源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所谓“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其分布次序是根据标本根结的理论,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将十二经脉之气的流注运行,比喻为江河中的水流现象,所谓井者,经气在此流出,为水之源头;荥者,经气在此运行如水流尚徽,而未成大流之状;输者,水流由小及大,经气在此由浅渐深;经者,经气在此宽大畅通;合者,经气在此汇合于脏腑。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1.五输主治,各有所长,协同奏效。《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灵枢》中未见有经穴治疗痛证的论述,但在《素问·剌腰痛》中有记载“昌阳之脉(少阴) 令人腰痛……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复溜)。”取复溜穴治疗肾病引起的腰痛,可见经穴亦有治疗痛证之作用。

2.五输取穴,因时制宜。经脉的气血运行与流注也与一年四季和每日时辰不同密切相关。《灵枢·四时气》云:“春取经……秋取经俞,冬取井荣”。春刺荥、夏刺输、秋刺合、冬刺井。

3.五输配伍。《难经·六十九难》依据五行相生相克及补虚泻实理论提出“虚者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观点,将五输穴配属五行,并按“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取穴。也可以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关系,将阴井乙木与阳井庚金配合起来,成为子午流注针法按时取穴及合日互用开穴规律的理论基础。

《百症赋》中文“复溜祛舌干口燥之悲。'舌干口燥,从病机来看,阴虚火旺,燥邪伤金,胃热灼津,肝胆火旺,以及热入营血等,皆可见不同程度的舌干口燥。肾虚口燥症候特点,在《医学入门·肾脏篇》指出: “热则口燥舌干咽痛… …虚则心悬骨痿齿摇… ”那么,作为治疗舌干口燥的大穴复溜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其一,根据肾经的循行: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真正贯彻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针刺原则;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用复溜穴治疗舌疾:《千金方》1.“复溜主涎出,鼻孔中痛。' 2.“复溜主舌卷不能言。”《铜人》“舌干涎出:复溜。”

其二,是根据五行相生的作用:水为金所生,复溜为肾经母穴,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补复溜来治疗肾虚所致的病症;肾为癸水之脏,藏精,主水,主纳气,肾中精气气化功能失常常出现水肿,汗证等疾。《甲乙经》:“风逆四肢肿,复溜主之。”《杂病穴法歌》:“水肿水分与复溜。”《灵光赋》:“复溜治肿如神医。”《胜玉歌》:“脚气复溜不须疑。”《千金方》:“复溜主寒热无所安,汗出不止,风逆四肢肿。'《玉龙歌》:“无汗伤寒泻复溜,汗多宜将合谷收,若然六脉皆微细,金针一补脉还浮。”

其三,肾在液为唾,唾为精所化,能够滋养肾精,针刺复溜穴能生津止渴。

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复溜穴的功效如下:

《甲乙经》:

1.“疟,少热间寒,不能自温,瞋胀,切痛引心,复溜主之。”

2.“嗌干,腹瘛痛,坐卧目䀮䀮,善怒多言,复溜主之。”

3.“腰痛,引脊内廉,复溜主之。”

4.“乳痈,太冲及复溜主之。”

5.“刺入三分,留三呼,灸五壮。”

《千金方》

1.“复溜主龋齿。”

2.“复溜主腹厥痛。”

3.“复溜、丰隆主风逆四肢肿。”

《铜人》

1.“足痿不收:复溜。”

2.“肿水气胀满:复溜、神阙。”

《外台秘要》

凡脚气发,有阴阳表里,当随状疗之,不可妄依古方也。患阴疗阳,病表救里,皆为重虚实,危殆之甚也。若病从阴发,起两足大趾内侧,上循胫骨及膝里,顽痹不仁,或肿先发于此者,皆须随病灸复溜、中都、阴陵泉等诸穴。灸者先从上始,向下引其气,便各灸二十壮,向后隔七日灸七壮,取差止,余穴皆依此。

《大成》

“腹鸣寒热:复溜。”

《图冀》

主治肠澼痔疾,腰脊内引痛不得俯仰,善悲多言,舌干涎出,足痿胻寒不得履,肠鸣腹痛,四肢肿,十种水病,五淋盗汗,齿龋,脉微细。

《素问·剌腰痛》

中有记载“昌阳之脉(少阴)令人腰痛……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复溜)。'

《肘后歌》

“伤寒四肢厥逆冷,脉气无时仔细寻,神奇妙穴真有二,复溜寸半顺骨行。”

《天元太乙歌》

“脊因闪挫腰难转,举动多艰行履颤,游风偏体生虚浮,复溜一刺人健羡。”

《席弘赋》

“复溜气滞便离腰。”

在整理有关复溜穴的古代文献中,余并没有查到有关用此穴来治疗失喑、喑哑的明确阐述,但根据诸下缘由,我认为针刺复溜穴能够有效的治疗失喑、喑哑。一是肾经循行: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宗气聚集于胸中,走息道以行呼吸,凡语音、呼吸、声音的强弱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系。二是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中载:“ 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荣;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生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五行同属相通,“ 复溜” 属“ 金”(五输穴肾经金穴)通肺“ 金”,而肺之虚实出现的“ 金破不鸣” “ 金实不鸣” 皆指失音而言,均可通过针灸“ 复溜” 穴来治疗。

董同学

可以选用复溜穴治疗水肿。《素问·水热穴论》曰:“其本在肾,其末在肺。”张介宾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肾在津液的输布排泄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主宰作用。

陈师总结

复,返回,恢复之义;溜,即随水流畅。人体之水,一是膀胱经的水液代谢,二是血在脉中流动。顾名思义,复溜穴可用来治疗津液代谢,气血不充之疾,而汗与气血充和的状态密切相关,所谓“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血液的充盈程度决定了有没有汗。汗多,相对而言,气血充盛 ;或外感,或血足气弱,气血不充和者少汗。

复溜穴的穴性为肾经母穴,肾经本穴,肾为主水之脏,穴性属金,此为人体中补肾效果最好的穴位。肾为水火之宅,内蕴元阴元阳,是机体五脏阴阳的根本。由此,复溜穴有典型的阴阳双调作用,既能滋肾阴,又能温肾阳。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大量的用复溜穴治疗由肾阳虚衰,气化无权所致的水肿,可见其补肾阳作用非同一般。我们该如何理解阴阳之间的关系呢,阴易解,阳易解,阴阳之间恰恰是最神秘的。身体往往就在阴阳道路之中,发生了很大的生理、病理变化。阴阳之间往往很重要,治疗亦是如此,现在的计算机从有到无,从十到空白的编程方法,未来会不会出现有无中间呢?类似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思想,到三再发生变化,阴阳即是无穷的状态。黑白分明的阴鱼、阳鱼分别代表着阴阳两方,而阴阳鱼之间的曲线更为精华。我们看问题要着眼于本质,探究本质引发的变化更有道理。

临床常用复溜穴治疗五大病症。一,由于津液不能上乘,饮水依旧无法缓解的舌干口燥,咽喉干燥。阴津虚损所致的舌干口燥,针复溜穴以滋阴;虚阳上浮,假热,灼伤上焦的阴液所致则用复溜穴补阳。好比同是治疗咽干,用玄参即是滋肾阴,肉桂则是取其温肾阳之效。二,治疗腰痛,根据《席弘赋》中所述:“复溜气滞便离腰。”三,治疗脉微欲绝,根据《玉龙歌》记载:'若然六脉皆微细,金针一补脉还浮。”补肾阳以振奋气机,脉微细、无脉症,配以脉会太渊,效果往往相得益彰。四,汗异常,如盗汗、自汗。五,治疗因水液代谢失常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尤以小便不利为主。

对于用复溜穴治疗失喑,是有一定的好处的。病变于音者,取之经。音,不仅单纯的指发音,还可以理解为闻音,构音障碍,语言表达。例如耳中嗡嗡作响的耳鸣患者,言语不利的失喑患者,是不是我们也可以选用复溜穴来增强疗效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