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先进的手术室长啥样?离我们有多远?

 DrX说 2020-06-03

凤凰城的巴洛神经外科中心有11间全球顶级配备的手术室。下面就带大家来看看这些顶级的手术室有哪些不一样。如果你拥有医疗背景,应该会对这篇文章很感兴趣,如果你只想知道最顶级的医疗技术和我们有多远,直接看文章结论即可。

·       更衣系统

更衣室简单整洁,最核心的设备其实就是两个更衣柜,一个发衣服,一个回收衣服。每个人的工作卡上可以借2套衣服,归还之后可以再借。衣服从S到XXXL,有很多尺码可以选择,不仅不会乱,同时也避免了非实名制丢失手术衣等问题,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有据可循。

反观国内医院的手术室大都是一个大妈在手术室门口发衣服,对于生面孔的实习同学和进修医生会反复盘问。有时候进修医生想去学习学习手术,最难过的一关倒是看门大妈的那一关。

美国的手术室可以穿自己的鞋子,如果自己觉得鞋子太脏可以套个鞋套;而中国的手术室都需要换拖鞋,甚至还设有两次更鞋,确保干净,看上去应该比国外更加严谨。或者是因为美国的街道相对干净,很难见到沾满泥巴的鞋子。我不觉得国内换鞋麻烦,但是手术室总是不准备足够的拖鞋,后来的人可能没有拖鞋换,只能穿别人沾满脚汗刚脱下来的拖鞋,或者刚用水冲过还来不及晾干的湿拖鞋。不知道为啥不多买几双拖鞋。不过每次如果主任来得很晚,手术室的看门大妈总能从不知道什么地方变出一双崭新的拖鞋,真是神奇。

无所不能的看门大妈一眼就能看透你的身材,给你发放一件合适大小的衣服。不过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那时候你不得不提溜着裤子走出来找大妈更换。还有的时候衣服破了大洞,裤子腰带脱落,这样的尴尬经常发生,毕竟看看国内的手术衣大都已经洗的软塌塌的,破洞的衣服也常缝缝补补,勤俭节约可见一斑。

手术结束,许多医生都会洗个澡,这时候手术衣就成为了毛巾,擦完全身之后扔到地上踩一踩,把脚上的水吸干之后也就正式完成了它的所有任务。一天的手术结束,常常到了深夜时分,那时候可以看见一片狼藉的更衣室,手术衣口罩帽子四处翻飞。不过,这个问题对于打扫卫生的大爷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在更衣室抽完一根烟之后,只要10分钟就能把这一切收拾干净。

·       人员舒适性

进入手术室不用戴口罩,只需要佩戴帽子,进入正在手术的手术间才需要戴口罩。手术室里可以带入水和饮料,只要你不撒的到处都是,没有人会管。

每个手术间门口都有4-5种不同的口罩,分别是不同的防护级别。除了手术医生和器械护士需要较高级别的口罩,其他人其实只需要佩戴最简单的口罩。手术级别的口罩也有很多种,个人觉得最好的是那种可以给鼻子留出一定呼吸空间的,不像国内的口罩,老是有口罩上的棉絮在鼻子上挠来挠去,甚是困扰。

不仅有口罩还有各种防护眼镜,有单独一次性的防护镜,有和口罩连成一体的,提供不同水平的防护。除了防护眼镜还有各种放大眼镜,有的提供冷光源照明,有的可以拍摄,有的是3D眼镜。走进一间配备3D显微镜的手术室,无论你是手术者还是参观者,巡回护士都会递上3D眼镜,让你第一时间感受到最新设备带来的便利。

每间手术室都放置了足够多的各种椅子,麻醉师、神经电生理检测人员长期待着需要更加舒服的靠椅。巡回护士需要简洁、可到处跑的转椅。我只记得我在国内更多时间都是坐在地上。不能多放几个椅子么?这里的医院不一定是最奢华的,但总是有各种细节让医生感到到舒适、人性化。

皇帝椅,如果你要用显微镜主刀一例复杂的颅脑手术,恭喜你可以坐上最舒服的皇帝椅。不仅座位角度,上下高低可以调节,保证手术角度最少地牵拉脑组织,让手术者在长时间的手术中保持舒适的状态。更重要的手术衣正前方配有可调节手架,保证双手稳定。双脚踏板自动连接双极电凝、磨钻,所有的器械都放在最舒服的位置。坐在这样的位置上,主刀医生就像“上帝”,完成神圣又拯救生命的壮举。

·       视觉系统

刚进入巴洛的手术室,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无处不在、尺寸惊人的大屏幕。70寸的屏幕,每间手术室的墙上至少有3个;和手术室吊臂系统连接的有2块,安装在仪器推车上的大约有3块,3台电脑也连接了3块屏幕。如此多的屏幕设计,保证手术者、助手、护士都可以在不同角度同时看到患者的手术过程、留存丰富的影像资料。手术室的无影灯也连接了录影系统。

打个比方,一台显微镜下的的动脉瘤手术。2块屏幕展示的患者术前影响,2块屏幕磁共振导航实时图片,3块屏幕展示内镜下的操作情况,其中有1台是3D图像,可以带3的眼镜观看,此外还有2块屏幕通过不同角度展示手术室情况,护士台的三台电脑上,一台是放音乐的,一台是护士用来做记录的,一台是医生用来看片子的,此外还有麻醉师、电生理的工作人面前各自的电脑屏幕。

当然麻醉医生在漫长手手术过程中带一台电脑来看看网页、逛逛购物网站,也是默许的;还有的索性就掏出手机开始收菜,手术间里偶尔吃吃零食也没人管。嘘。。。

如果哪台电脑不用,都会播放风景视频,有一次,我甚至看风景的视频都看得出神了。

导航系统

如果不是神经外科医生,可能对于导航比较陌生。因为人脑的结构相对固定,我们把GPS技术应用在三维空间,就形成了导航技术。术前给患者拍的片子相当于离线地图,手术中的器械相当于我们的手机定位系统。不管把什么器械放在患者的任何位置,都可以像手机导航一样显示在地图上。

因此切除肿瘤也变得更为简单,就像开车去公园,我们只要输入公园的地址,导航就会告诉你怎么去,不要跑错了地方,不要撞上墙,不要掉到河里,这样就足够了。换到人脑里,就是确切地到达肿瘤,不要碰到重要的神经、血管,不要走错了地方。只要能够达到自动驾驶,自动切除肿瘤也并非难事。

在导航的应用上,中国的医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我们会用导航探针搞清楚位置。而巴洛则把所有的器械都装上了导航。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只有手机能导航,到哪都得带着手机,他们已经可以把自行车、汽车、摩托车、滑板、任何能动的东西都装上导航。因此我看到了导航下的脑室穿刺针、导航下的螺钉、导航下的显微镜。

最好的手术室离我们有多远?


我去过很多好的医院,有的是中国最好的,有的是世界最好的。总体感觉在技术上没有明显的差别,在理念上也是更适应本国的国情。我们都相信技术可以改变世界,算法的革命才是世界的革命。人机大战,人没有胜算。因为机器的内存可以不断地补充优化,没有极限,无数人的经验可以输入给一台计算机,而人的能力只能随着寿命的结束而清零。我们无法训练出更牛的外科医生,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超长的训练时间并不划算,况且外科医生的成长需要在许多病人身上付出代价。但是我们可以训练出更加先进的系统,让外科手术变得像开车一样简单,然后再来一套自动驾驶的技术。人的作用只是确保机器不要出现低级的逻辑错误而已。

     说了这么多最先进的手术室,其实中国已经有钱了,我们也买得起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各种新技术都把中国人作为主要客户。美国手术室所领先的已经不是硬技术,只是考虑的更加全面细致软实力。如果医疗体制改革,一年之内,就能像建造万达广场医院,建成许多这样最先进的手术室。早年间,人们喜欢提中国和美国有多少的差距,30年、50年什么的,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人这样提了。一来,多少年的差距用GDP等指标评价本身就并不合理,更关键的是,在信息时代,很多差距被无限制的缩小了——你用20年倒腾出来的算法,可能在一夜之间就被更新换代了,技术优势烟消云散。

      我们可以给患者更好的服务,用所有的技术保障患者的生命。但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资源,仅此而已。曾经我的文章中写过,如果每个街口都停一辆救护车,可以挽救很多人的生命。但是这样做,成本过高,我们的生命不值那么多钱。美国18%的GDP用于医疗,而中国仅仅用5%。期待中国的医疗工作者用中国的5%的GDP创造出美国18%的价值,享受更优质的服务,并不现实。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政府下定决心把医疗投入翻一番,患者享受到的服务质量并不一定能好一倍。因为目前我们精打细算每一分钱,大约已经获得了最高的性价比。那些增加的钱大都用来给我们换掉破烂的手术衣,买点新的拖鞋和椅子,多支付一些年轻医生的工资,让我可以从三天值一次夜班变成五天值一次夜班而已。也许患者并不能从中获得更好的体验,所以精打细算的卫生部门和手术室门口发衣服的大妈一样,把每一分钱花在了刀刃上,毕竟中国一年也累不死几个医生么,再加上砍死的也没多少啊,完全可以接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